“6.3透明质酸健康日”,一次说清楚玻尿酸、透明质酸、玻璃酸钠

图片
众所周知,炎炎夏日补水保湿是关键任务,这就不得不提“补水王者”——透明质酸。
在刚刚过去的中国(济南)透明质酸产业大会上,多家单位共同发出倡议:6月3日为“透明质酸健康日”。
图片
这个倡议或许意味着,透明质酸将在更大程度上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于透明质酸,究竟还有哪些知识是我们应该知道的。
01
玻尿酸、透明质酸、玻璃酸钠,什么关系?
先说一个结论,透明质酸俗称“玻尿酸”。
爱美人士对玻尿酸(即透明质酸)都不会陌生,大S还曾多次在美妆节目及书中提到:没有玻尿酸,许多女明星根本活不下去。
但“玻尿酸”这个俗称,其实来源于一场错误的翻译。
图片
1934年,哥伦比亚大学的眼科教授卡尔·迈耶在一次实验中意外地从牛眼玻璃体中提取出一种高分子酸性黏多糖,因为是从玻璃体(Hyaloid)萃取的糖醛酸(Uronic acid),所以取名为Hyaluronic acid(简称HA)。
hyal-这个词缀,意为“像玻璃一样的、光亮透明的”,所以当HA在上世纪80年代以药品形式出现时,当时药品名就叫作“玻璃酸”,而在化妆品国家标准中,它被叫作“透明质酸”。
但HA传到台湾,台湾学者在翻译时,误将Uronicacid(糖醛酸)看成了Uric acid(尿酸),所以“透明质酸”就被误译为“玻尿酸”。
很快“玻尿酸”这个词就在美容行业流传开来,也就一直沿用了下来。
换句话说,被俗称为“玻尿酸”的透明质酸,和“尿酸”八竿子打不着关系。
再来说说普通人更容易搞不清的另一个概念:透明质酸钠。
事实上,透明质酸钠是透明质酸的钠盐形式,含钠形式比较稳定、穿透力强,更容易渗透、被吸收。
通常透明质酸在食品应用中以钠盐的形式存在,进入体内后再还原成透明质酸。
我们不妨这么理解:透明质酸钠是“台前”,透明质酸是“幕后”。
也可以这么解释:透明质酸钠是透明质酸穿着钠盐的衣服,真正补进到身体里发挥作用的还是透明质酸。
医疗领域,透明质酸钠又“换了个马甲”,常以“玻璃酸钠”出现。干眼症患者、视疲劳者对“人工泪液”——玻璃酸钠滴眼液,再熟悉不过了。
不同的场景应用名称不同,也是透明质酸的神奇功用不断被科学家发现的结果。这里我们再划重点总结一下:
Hyaluronic Acid是英文名,玻尿酸是“俗称”,透明质酸是规范的“学名”,透明质酸钠(或玻璃酸钠)可以看作是透明质酸的“工作名”。
在大多数实际应用及产品中,我们可以直接把几个“名字”划等号,即:
玻尿酸=透明质酸=透明质酸钠=玻璃酸钠。
02‍
透明质酸对人体有多重要
事实上,透明质酸天然就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广泛分布在眼睛、关节、皮肤、脐带等人体组织中。源于人体自有物质的这个属性,这也保障了它的应用安全性。
图片
图片来源:艾瑞咨询
它对人体有多重要呢?
透明质酸有个称号,叫“人体蓄水池”——它具有特殊的保水作用,可以吸收约自身重量1000倍的水分,因而被国际公认为最理想的天然保湿因子
除了最重要的保水性外,透明质酸还有良好的润滑性、黏弹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理化性能和生物功能。例如关节的润滑、眼睛的湿润、创伤的愈合等,背后都有透明质酸这个“功臣”的身影。
然而,透明质酸有一点“不好”:
人体内的透明质酸含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
数据显示,人体30岁时皮肤内的透明质酸含量只有婴儿期的65%,到了60岁则降到25%,也是皮肤失去弹性和光泽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幸运的是,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从牛眼玻璃体中分离出透明质酸,已经过去了近90年。在这期间,全球科学家对透明质酸的研究与应用,又进一步加深,并将其广泛运用在骨科、眼科、皮肤科、消化内镜、保健营养、胃肠科等领域。
比如在护肤中用来发挥抗皱修护的作用,在眼科手术中用来作为粘弹剂,在计生用品中替代硅油达到润滑的效果,在胃肠领域修复胃黏膜损伤等。
而让透明质酸物尽其用,应用广泛,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驱动和发展。
中国在这个领域的技术水平稳坐前排。
30多年前中国的透明质酸只能依靠进口,30多年后中国的透明质酸原料已经占据全世界的82%的份额,而龙头企业华熙生物独占44%,其透明质酸技术、质量和产业化水平均领先全球。
图片
而且,全球透明质酸产业共发生过四次产业革命,后面三次都发生在华熙生物上。
第一次是动物提取法,通过鸡冠等动物组织提取透明质酸,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发生。
第二次:实现微生物发酵法规模化生产透明质酸,改变传统的动物提取法,降低透明质酸的生产成本,同时提升了透明质酸产率和产品质量,打破了国外垄断;
第三次:全球首次实现“酶切法”制备寡聚透明质酸,得以准确地控制透明质酸分子量大小,并应用在隐形眼镜护理液、计生、彩妆、洗护等领域;
第四次:2020年开始采用合成生物技术、通过细胞工厂生产透明质酸,进一步降低成本,且低碳环保,应用领域扩大至生活用纸、纺织等新型领域。
伴随一次次技术和产业升级,“透明质酸”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惊喜”:
添加了透明质酸的纸巾,有着远超普通纸巾的柔润顺滑;含有透明质酸的衣物会更加柔顺,兼具防静电功能;透明质酸宠物粮可以降低毛孩子关节疾病的发生率,增加皮肤和毛发中的含水量;用透明质酸洗护用品只是简单洗了个头,其实还偷偷给头发做了一次深层保养,修复受损头发的毛鳞片;而在精准医疗领域,小分子量的透明质酸作为靶向药物研发产品,在肿瘤治疗领域发挥着作用……
一个产品的广泛应用是跟科技创新紧密相联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江南大学原校长陈坚指出,“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有不同的技术去支撑它,但是核心还是透明质酸。”
这背后正是龙头企业的带动,以及科学家们长期对技术创新、突破的不懈努力。
03‍
提升认知,从“6.3透明质酸健康日”开始
如今,透明质酸作为“跨界选手”,出现在了越来越多的产品中,中国在透明质酸产业领域也已经“一骑绝尘”,不仅是世界透明质酸原料销量最大的国家,而且在技术创新、产业化水平和应用拓展方面都处于国际前沿。
但是,与行业发展现状不对等的是,公众对透明质酸的普遍认知却还不够全面,甚至存在误解、误读。
基于这样的背景,进一步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号召,在中国(济南)透明质酸产业大会上,多家行业协会及龙头企业等共同发起倡议:6月3日为“透明质酸健康日”。
图片
此举不仅意味着透明质酸这个明星成分自此有了自己固定的节日,也标志着在社会多方的通力协作下,公众对透明质酸科学价值的认知必将更进一步。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杜荷表示,“6.3透明质酸健康日”的倡导和发起主要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对透明质酸进行广泛宣传,通过科普让公众清楚认知它是人体固有物质,跟每个人的健康有关系。
她还强调,此次“6.3透明质酸健康日”的倡议对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落地具有实际的引领意义。
“‘6.3透明质酸健康日’倡议发起之后,将会动员国内、国际更多的行业专家、研发专家、企业家参与科研生产,并向大众进行科普传播。”关于“6.3透明质酸健康日”的未来规划,杜荷如此介绍,“同时,将组织各种不同而又与透明质酸相关的交叉学科专家队伍,不定期的举办专业和大众科普活动。”
当透明质酸从技术到应用更加全面地展现在大众面前,让更多人了解到透明质酸与健康息息相关,及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积极改变,这也会反哺行业科技创新,拓新应用场景,助力透明质酸产业健康发展。
相信“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透明质酸,将从生活品质、生命质量等更多方面帮我们“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