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智取威虎山前传》,时隔九年的重启,徐克雪中再行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经典翻拍。
向来都是特别有难度的事情,尤其是红色经典。
而《智取威虎山》无疑是成功了,但随后翻拍自《铁道游击队》的《铁道飞虎》,以及翻拍自《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密战》就都失败了。
成功与失败,都各自有因。
而博纳于冬宣布,经典IP“智取威虎山系列”将重启。
也即《智取威虎山前传》。
图片
有个很有趣的问题。
上文提及的三部红色经典的翻拍,都是以香港电影人为核心主创,又兼有融合意味。
比如《智取威虎山》是徐克操刀,张涵予饰演杨子荣,梁家辉饰演大反派座山雕,《铁道飞虎》由丁晟执导,成龙携黄子韬和王凯主演,而《密战》则由钟少雄执导,郭富城、赵丽颖和张翰主演。
更有趣的地方,是三部电影其实都有一种很强的“动作戏”成分。
徐克电影向来就是以动作、江湖和天马行空为表象,成龙当然也是打了一辈子,钟少雄算不上专攻动作电影的导演,但这部《密战》,虽然打着致敬经典的幌子,却在实质上拍成了一部动作片,郭富城为了拍这部戏,还搞到膝盖的十字韧带断裂。
但为什么只有《智取威虎山》取得了成功?
这当然并不单指票房,《铁道飞虎》也有差不多七亿的票房,但口碑确实不好,《密战》则更是口碑与票房双扑。
对原作剧情核心的理解、解读与改编,是该类型电影的重中之重。
然而就结果来看,《铁道飞虎》与《密战》很明显忽略了这个问题,一门心思去考虑,如何达到商业上的目的与效果。
所以在题材和演员阵容的差异之外。
关键当然就在徐克身上。
图片
动作电影的元素是什么?
功夫、动作与拳头、刀枪剑戟,乃及追车、枪械和爆炸。
这些东西在香港电影里尤其常见。
他们不但有金牌武指袁家班、洪家班、成家班和甄家班,也有一班无惧生死的武行,甚至香港演员本身,不论大牌新人,都有“亲身上阵”的自觉性。
但如前述,仅仅是这些视觉和动作层面上的东西,并不足以支撑起这种类型电影的改编。
徐克的《智取威虎山》,不但启用了3D技术,也精心设计了诸多细节视觉特效、爆裂枪火场面乃及枪战动作,更重要的是保留了原作精髓,甚或在电影中重现了京剧“样板戏”的神韵。
而另外两部电影,将重心放在了动作、视觉甚或商业喜剧这些票房因素层面,根本就忽视了原作的核心力量。
这是一眼可见的对比,所以认真来说,颇有点浪费题材。
纵然徐克早已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巅峰期,这部《智取威虎山》仍然值得一赞。
故而对续作的期待值,毋庸置疑。
图片
关于《智取威虎山前传》。
于冬透露,这部电影和之前的《智取威虎山》一样,是一定要在冬天拍摄的电影:“关于这部电影的想法,早在十几年前我就和徐克导演还有张涵予一起聊过,希望能拍摄智取威虎山之前的一个故事,也就是大家都熟知的‘奇袭奶头山’。”
这个故事当然同样出自《林海雪原》,也仍然是杨子荣孤胆入虎穴。
但场景从“威虎山”变成了“奶头山”,反派头目也从座山雕一变而为“许大马棒”。
这个“许大马棒”在《智取威虎山》中只闻其人,也就是杨子荣冒充其胡彪的时候,提到的另一土匪头子,而胡彪正是其手下。
所以这部电影,不再有座山雕,也不会再有八大金刚。
延续留存的,或应是步步惊心的试探、博弈和枪战,更成熟的3D技术,以及孤胆英雄杨子荣的无惧无畏、智计百出与荡气回肠。
不过这就应该已经足够。
图片
从昔年那部《蜀山传》开始。
徐克似乎一路向下。
翻开他的作品目录,后续依次是《黑侠2》、《七剑》、《铁三角》、《深海寻人》、《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龙门飞甲》、《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智取威虎山》、《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和《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
撇开题材优势的《长津湖》和《长津湖之水门桥》,还真只有《智取威虎山》称得上品质过硬。
这里面,大概率可以结症为水土不服。
因为徐克从来就不会走循规蹈矩的路子,他要的是出奇、求变与志怪。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给了他一个几乎不受约束的空间,所以从《笑傲江湖》、《黄飞鸿》、《棋王》、《新龙门客栈》到《青蛇》、《梁祝》、《刀》等电影,惊才绝艳、无可匹敌。
其后仍然一直求变,却似乎总是缺失了某种神髓。
这是让很多影迷扼腕的地方。
不过他始终是“大师级”导演之一,不可轻忽。
而当前徐克手中,尚有另外一部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正在进行中,故而这部《智取威虎山前传》的面世,尚需时日。
图片
电影《智取威虎山前传》。
携前作之威而至。
不但是时隔九年的重启,也是徐克的雪中再行。
演员阵容方面,张涵予继续饰演杨子荣,应是大概率事件,其他角色不揣测。
而说到底。
徐克虽已不复昔年声威,却始终有求变之心。
仅此而论,亦值得一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