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宋代科举制度演变之路!

宋代科举制度相对于唐朝,有哪些沿袭与变革?
宋代朝廷在选拔人才时,是如何权衡的?是重视考生出身阶层,还是更注重官员伦理道德修养?
当科举考试舞弊现象发生时,又是如何拨乱反正?
诸葛忆兵教授新作
《宋代科举制度史》
抓住“史”的线索
勾勒宋代科举演变之清晰脉络
凸显宋代科举制度之独特地位
厘清“是什么”
追问“为什么”
尽量给出合乎历史真相的回答
宋代科举制度史
编辑推荐
宋代向“近世”转型,一直是史学界讨论的重大问题。宋代,是科举制度演变的关键时期;而科举制度,又成为宋代向“近世”转型巨变中的关键性因素。宋代科举制度为后人提供了巨大的可资借鉴的文明遗产,对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
本书是一本拥有“大史观”的著作,内容纵贯南北宋,从北宋前期对隋唐科举制度的沿袭与变革,论至南宋后期内忧外患,疆土日蹙,宋代科举制度也随亡国而终结,厘清其步步嬗变的过程,以宋代科举制度为圆心,触及宋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可以说,本书是一部宋代科举制度史,也是一部微缩宋史。
作者诸葛忆兵教授多年来深耕宋代文史研究领域,本书为其又一力作。宋人文献史料纷繁杂多,作者采取竭泽而渔的研究方式,保证了史料的全面性、理论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撮其大要,去其枝蔓,强调“史”的纵贯线索,以全新的思维构建宋代科举制度史,以客观、严谨的态度对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提出独特观点,为宋代文史研究提供新的资料和思路。 
图片
作者介绍
图片
诸葛忆兵,1959年生,温州人,文学博士。现为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
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称号,2016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曾发表论文一百四十余篇,出版《宋代宰辅制度研究》《徽宗词坛研究》《宋代文史考论》《范仲淹研究》《多维视野下的宋代文学》《宋代科举资料长编》《宋代科举制度与文学演变》等专著多部。
现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词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欧阳修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副会长。
图片
科举制度是隋唐以来中央政府选官、任官的一种基本制度,指朝廷允许士人自由报考,通过分科、分级考试选拔录用人才、分别任官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肇始于隋代,确立于唐代,到宋代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体制。宋代,是科举制度演变的关键时期。明清的科举制度,大致沿袭宋人之变革。“求人之本,唯科场最大。”自宋朝以来,科举制度也是多数朝代选拔官员最为重要的制度。
有关宋代科举制度研究之论著,汗牛充栋,其中又以祝尚书、张希清等先生的著作最为突出。祝尚书先生 《宋代科举与文学考论》 一书,对宋代科举各级制度做了精要深入的研究,如发解试、省试、殿试、诸科试、词科试等,并对宋代科举制度形式的演变和考试内容的变革都做了大量的梳理澄清之工作,筚路蓝缕,厥功甚伟。张希清先生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 承接其后,对宋代科举考试的各个环节有了更加细致周详的介绍。以此为研究起点,有必要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对宋代科举制度做一番清理,勾勒其大致演变轮廓,清理出史的线索,尤其需要追问“为什么”,即宋代科举制度演变之深层原因。如此追问,必然涉及宋代君王治国理念、宋代独有政治生态、宋代相关政治制度等因素,换言之,就是要在更加开阔的宋代政治与社会环境、制度等背景之下,俯视宋代科举制度之演变,尽量给出合乎历史真相的回答。
从追问“为什么”的目的出发,需要对纷繁杂多的文献史料做一番正本清源的梳理,撮其大要,去其枝蔓,凸显科举制度史的发展脉络。
宋人科举考试门类众多,除进士试之外,还有诸科、制科、词科、武举等考试。本专著以进士试为核心,其他门类考试从略,只有在需要时才会被提及或一笔带过。其原因如下:第一,进士试乃科举制度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将其梳理清晰,足以呈现制度史之演变过程。如再一一介绍其他门类,只能成为面面俱到之枝蔓。第二,其他科目考试,或者只存在一段时间,或者时断时续,其保存之文献也不如进士试那么完整。
如,宋初就没有诸科录取数字,历届制科也没有具体荐举和筛选之文献。文献缺失,就无法做出史的比较和描述。《宋史》 云:“宋初承唐制,贡举虽广,而莫重于进士、制科。”后,制科或停罢,或空设,进士一科独秀。第三,其他门类考试制度之盛衰,祝尚书、张希清等先生已经有很好的研究成果,可以参看。《宋史》 云:“宋之科目……进士得人为盛。”事实上,进士试占据宋代科举制度的绝大部分内容。宋人时常用“科举”二字指代进士试,如徽宗朝“罢科举”,指的就是罢进士试。本书以这样的思维构建宋代科举制度史,力图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做出独特的梳理。当然,见仁见智,读者可以对此作出自己的评判。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