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在改革浪潮中奋勇前行

改革,是关键一招;改革,是动力之源。
去年以来,通化市委深改委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深改会议精神,把握改革方向,突出重点带动,坚定不移、大刀阔斧推进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图片
通化市委把全面深化改革牢牢抓在手上、扛在肩上,通化市委深改委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召开深改委会议,及时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委改革会议精神,研究制定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台账》。去年出台改革文件34个,完成重点改革任务52项。各专项小组和牵头部门分工明确,协调联动,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不断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创特色、出亮点、见实效。
通化市直面改革热点,勇闯改革“深水区”,抓住关键领域,打通关节、疏通堵点、激活全盘,不断推出新政策、新举措,一批批重点改革成果不断涌现。
图片
综合经济体制改革活力迸发
政务服务评价考核居全省第3位,城市综合信用指数位列东北地区第3位、全国第26位,实现历史性跃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完成。“一港两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53家。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晋级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落地转化科技成果10个。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完成通钢超低排放改造工程12个,秸秆全量化处置249.8万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9%。落实“河长制”,13个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5个县级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危险废物处理率保持100%。
农业农村改革创新突破
农村三产融合加快发展。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64户,其中国家级9户、省级47户。“秸秆变肉”工程扎实推进。谋划肉牛产业项目55项、总投资69.6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新增肉牛15万头左右。农村集体资产入市交易有效开展。2022年,全市产权流转项目成交753宗、3098万元。
民主法制改革有序推进
出台《通化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条例》,对征收决定、评估、补偿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智慧政协”上线运行,实现从“面对面”向“键对键”“端对端”的网络议政延展。通化市“雪亮工程”通过国家验收,进一步推进实体化、规范化运行,实现社会矛盾化解多元化。
司法体制改革稳步实施
出台《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激励办法》,帮助失信企业“造血再生”。率先启动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成立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理中心,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全市利用信息化破案率达90%以上。
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完善
出台《通化市突发事件新闻应急处置和舆论引导实施方案》,做到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工作有人统筹、有人负责、有人落实。以“一次性采集、多种生成、多平台传播”为核心,大力推进通化市融媒体中心建设。通化市委网信办行政机构正式成立,通化市网络安全应急指挥保障中心建设加快推进。
社会体制改革全面发力
出台《通化市直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压减和“营转非”100%的目标。制发了县、乡、村三级分级诊疗目录,减少县域内医疗资源浪费,明确各级医疗机构诊疗范围。全力推动康养服务业发展,围绕医药健康、康养旅游、养老服务等方面谋划产业项目27个,计划总投资263亿元。
党建制度改革再上台阶
圆满完成“学子归巢”招聘任务,195人全部上岗工作。全力抓好“万名学子兴企计划”岗位推介,累计为全市“四上”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1058人。出台《关于组织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完善“平战结合”机制的具体举措》,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实现“双报到”全覆盖。
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持续提升监督执纪执法综合效果,全市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2077人次。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澄清正名和容错纠错工作的通知》,对8名干部的失实举报问题进行澄清正名。
中流击水勇奋楫,深化改革踏新程。面对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全市上下深刻聚焦制约通化振兴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聚焦影响经济稳定发展的突出矛盾,聚焦民生领域亟待解决的短板弱项,进一步增强改革定力,坚定改革信心,抓好改革落实,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相得益彰,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奋力推进通化绿色转型、全面振兴提供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来源:通化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