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2

2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安能辨我是雄雌?纵隔淋巴瘤与小细胞肺癌

图片
作者 | 罗其彬 马庆峰
单位 | 肥城市人民医院
前   言
人体的浆膜腔有胸腔、腹腔、心包腔。三个腔组织学和细胞学是相同的。浆膜由单层扁平细胞构成,又称间皮。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对寻找癌细胞有较高的检出率,可达80%以上。
案例一
案例经过
患者青年男性,因胸闷、憋喘一周入院。CT示纵隔内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大者长径约2.3cm,右侧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穿刺引流后,CT增强扫描示心包右侧、右侧心肋角异常密度灶,最大截面约6.6cm×2.3cm,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右侧胸膜增厚并多发结节,考虑为肿瘤病变。血清糖类抗原125:113U/mL。CEA、AFP、肺肿瘤标志物正常。胸水有核细胞7022×106/L,葡萄糖3.55mmol/L,氯离子108mmol/L,LDH197U/L。
案例分析
胸水离心涂片染色镜检,可见一类细胞。胞体较大,尚规则;胞核较大,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可见凹陷、扭曲、分叶,染色质致密、聚集、深染,呈粗粒状或粗网状,核仁小,1-2个;胞质丰富,染蓝灰色,胞质内可见小空泡及颗粒。
图片
图片
病理免疫组化:WT-1(﹣)、Vimentin(灶性﹢)、CD3(灶性﹢)、CD5(﹣)、CD20(灶性﹢)、EMA(﹣)、CD56(﹣)、广谱CK(﹣)、Desmin(﹣)。
病理报告:结合免疫组化,考虑B细胞恶性淋巴瘤。
案例二
案例经过
患者老年男性,因胸闷、憋喘一月入院。CT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胸腔穿刺放液后,胸部强化CT示:左侧肺尖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大小约3.2cm×4.6cm,边缘欠光整,密度欠均匀。肺门及纵隔内见多发肿大淋巴结,部分相互融合,大者约1.6cm×2.3cm,左侧胸膜及膈肌见多发结节状突起。
CT诊断:符合左肺肿瘤并左侧胸膜及膈肌转移,多发淋巴结转移。血清肿瘤标志物:胃泌素释放肽前体>5000pg/mL,NSE、Scc略高,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正常。胸水有核细胞1941×106/L,葡萄糖5.89mmol/L,氯离子104mmol/L,LDH234U/L。
案例分析
胸水离心涂片染色镜检,可见一类细胞。细胞成团排列,胞体小,大小较一致,排列拥挤;核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致密、聚集、深染;胞质较少,染灰蓝色。
图片
图片
左肺穿刺活检,病理免疫组化:CK7(+)、CD56(+)、SYN(+)、SSTR-2(﹢)、NSE(﹣)、CGA(﹣)、NapsinA(﹣)、P40(﹣)、Ki-67阳性细胞>90%。
病理报告:结合免疫组化,细胞形态符合小细胞癌。
案例总结
小细胞未分化癌占肺部原发肿瘤的20%-25%。癌早期易沿淋巴道、血道转移,预后较差。主要形态学特点:胞体小,大小较为一致,多成团或镶嵌样排列;核呈圆形或瓜子性,核染色质浓集、分布不均、高度深染;胞质量极少,嗜碱性,有较多的裸核。
来自纵隔淋巴结的淋巴肉瘤极少见,仅占2%。形态特点同其他部位淋巴瘤相似:胞体较大,圆形或卵圆形,尚规则;核畸形,可见凹陷、切迹,染色质明显致密、增粗、深染;胞质量丰富,含空泡或颗粒。
小细胞癌与淋巴瘤细胞不易鉴别,可做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准确诊断与鉴别。并将淋巴瘤分为T细胞型或B细胞型。
参考文献
[1]临床脱离细胞学图谱分析及诊断/李元堂,张炳昌:山东大学出版社,2018.8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zh推荐
编辑:徐少卿   审校:陈雪礼
图片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