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2023年广州中考语文试题:贴近现实生活

6月20日11时,广州中考语文考试结束。语文试题呈现怎样的特点呢?中考试题研究专家对此进行了点评。
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2023年中考语文试题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发挥课程育人目标,稳中有变,在选材的主题化、试题的结构化、情境的一体化、思维的可视化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
▎重传承 担使命 文化浸润少年心
坚持立德树人是最根本的价值取向,贴近现实生活是最主要的选材依据。今年的语文试卷在试题素材的选择上,注重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化文化熏陶,重视心灵启迪,提高学生的文化品质和审美情趣。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当下的发展,如银发知播、低碳行动、珠峰科考、太空快递、西关五宝、人工智能等都在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紧跟时代的步伐。力求让学生在做完试卷后,能够感觉到自己提高了,成长了,真正发挥中考的育人功能。
诗意生存是中华文化最为耀眼的精华。古诗文默写考察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等经典名句,并且对古诗中的典型文化意象如“明月”“落花”等进行了归纳总结,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古诗鉴赏选取了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简朴生活的诗意升华,陶渊明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安贫乐道、廉退高洁的人格典型。
非连文本阅读四则语料围绕“低碳行动”这一主题选材,形成“低碳行动我有责”的认知情境、育人氛围。学生在阅读语言材料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意识到选择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从而激发起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行为动机和情感。最后一道题目的落点是“向打算开展其他主题学习活动的同学提一些研究建议”,这说明前面的整理材料、提出建议都是为了“服务他人”,试题赋予学习以积极的价值意义。文学类文本是一篇散文,作者聚焦植物的种子,既写眼前所见,也写出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生命感悟,具有很高的育人价值。字里行间蕴含着人生智慧,引导学生明白草木的梦想与人一样,而人的追求也与草木无异,那就是热爱生命、奔向远方,怀抱着梦想,在未知而又充满希望的旅程中执着向前。
▎重思辨 书成长 写作激发真表达
今年的作文题目是《一样的____,不一样的我》,延续了2022年的半命题作文形式,给了学生较大的选材空间、展示空间,能激发考生的真实表达。作文题采用两个短语的组合,一定程度上在考察思辨素养上往前走了一步,是对教学改革的积极回应。该作文能使学生选材自由广泛,鼓励学生写思想,写自己。
图片
标题中的“我”,给了写作者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便于学生“我手写我心”,抒写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不一样”可以写“我”的成长与变化,也可以写“我”的独特与个性,引导学生寻找成长中的闪光点,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一样的   ”,作为背景、表现或者参照等,有较大的选择空间,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不一样”的选择,初看有难度,实则很自由、开放。填入任何短语或语汇,均能为写“我”提供“参照系”。“一样”和“不一样”之间构成辩证关系,形成了积极的价值导向,帮助学生正确认知“我”与客观外部世界的关系。同时,写作上也有处理的灵活度,详略的安排可自由选择。
总之,《一样的____,不一样的我》作为题目,形式创新,选材自由,情怀广博,思维多元,学生可以关联社会、关联自然,可以进行自我塑造、自我挖掘,可以写成长、反思、留恋、与众不同的个性等,在构思与写作的过程中,唤醒生活中的独特体验,进行思辨性的语言表达。这些都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文化素养、人格修为,并促使学生将其内化为精神动力,外化为行为的自觉,潜移默化,立德树人。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魏丽娜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马俊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