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他性骚扰,却怪世界太肮脏?

不久前,扒姐写了已被查无此片的电视剧《人选之人—造浪者 》,关于性骚扰之恶的震撼。写了《偶像旋涡》,关于娱乐圈的癫狂与堕落。
但事实证明,现实才是一场真实荒诞且粗暴的大戏,艺术永远摸不到人性深处更犄角的地方。
昨日,多家媒体同时爆料,台湾艺人黄子佼性骚扰风波,被指控在一名女网友17岁时强吻对方甚至拍下裸照,并且截至目前,陆续有更多的受害者发声。
图片
而黄子佼本人供认不讳,承认了性骚扰的事实,并录制了一个20分钟的视频。以道歉为由,却完全在推卸责任,逃避事实。
进入一种“如果我逃不过,为什么他们可以逃过这一切”的癫狂状态。
平地一声雷,把本就萎靡不振的台娱几乎一网打尽。整个视频内容也属实炸裂信息量大,被点名的艺人多达13人。
中心思想围绕:metoo事件害我、我妈妈出轨震撼我、岛国文化影响我、前任吸毒带坏我、整个娱乐行业污染我。
总之“我烂,是因为这个世界烂啊”。
图片
而后又补充了两个短视频。
2分钟的“我想死,我不想活”。
以及5分钟的“我惭愧,我对不起我老婆,感谢粉丝”。
凑起来讲了快30分钟,为数不多的话语提到“道歉”也仅仅是深情喊话对不起亲爱的老婆。
有网友一针见血的总结了黄子佼的发言逻辑:我烂归烂,但一切都是身边的女人害的,我就是一个没有主观能动性没有理智的婴儿。
【1】
随后,这个五十一岁晚节不保的男人,因为承受不住恶行被揭穿,轻生被送进医院。
并经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伤口是下午割的,人是晚上醒的。
图片
你说他老练吧,犯了错一味推卸责任,崩溃轻生,“全台娱给我陪葬”。
你说他脆弱吧,心眼可多,承认、示弱、转移话题,轻松拿捏人性。
你说他情绪失控,爆料时却有条不紊,哭惨时声泪俱下。(毕竟,他十分钟把事情说清,汪小菲十天都说不清)
俨然一副受害者模样,还来了一句典的不能再典的台词:“每个人的伤痕,不是只有性骚扰。”
听见这句话的耳朵,要花大半辈子去自愈。
甚至一出苦肉计祸水东引:
“阿雅、范晓萱、周俊伟、大小S都嗑药。”
“吴宗宪男女关系混乱、欠钱不还。”
“曾国城在古迹抽烟。”
“已婚女歌手和制作人搞在一起。”
“姓贾的女星追我”
“好朋友好兄弟们婚内出轨,公众形象还是很好。”
末了,还要发出叩问:“这些煽风点火的人,难道都很坦荡吗?”
怪天怪地怪妈妈怪前女友就是不怪自己,反正他是一生都在遇人不淑的白莲花。
图片
热点铺天盖地的席卷,黄子佼承认性骚扰一降再降。既定事实被淹没,怀疑事件被一度深挖七嘴八舌。
黄子佼成功躲进医院,然后是熟悉的场面,老公犯错,老婆兜底。
镜头前孟耿如含泪出面回应,“我们是一家人,发生什么事都一起面对,一起弥补曾经犯过的错。”
图片
图片
五十一岁了,这个男人还是像个“自私的巨婴”。
16岁出道的黄子佼,20岁拜张小燕为师,曾经星途璀璨,一度被誉为台湾版“何炅”。
可年少成名却让他忘乎所以,百无禁忌。一个道德感不强的人,向下堕落比向上攀爬容易得多,一次小心的试探,会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所以直到此时,承认性骚扰的黄子佼,其实根本不曾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的“道歉”没有给受害者带来一丝一毫的慰藉。
反而努力掀起舆论风暴,试图搅动一摊浑水。兜兜转转,以厌世轻生试图“洗白”逃脱。
【2】
值得感慨的是,影视剧推动了一次偶发的奇迹。
《人选之人》的开播,让台湾metoo运动进入了声势浩大的阶段。各种性骚扰的情况被曝光,无数在深渊之中的女性以血泪扒开云雾,让性骚扰者们无处遁形。
在黄子佼以前,已经有数位名人被锤。包括曾在《我的少女时代》中饰演女主父亲的许杰辉。被多位女生控诉,其在课堂上借指导名义,行摸胸、摸臀等性骚扰行径。
在娱乐圈以阳光暖男形象示人的王宥胜。被爆对女员工舔耳、解内衣,熊抱等举动。
以及,制作出豆瓣高分纪录片的前台大教师李明璁等人。
图片
然后,退圈的退圈,道歉的道歉。
以黄子佼为例,当初的行恶之人仅仅因为罪行被公之于众,就表现出一幅极度崩溃天塌了的脆弱模样,伪装成可怜人。
可他们从未设身处地的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去反思自己当初的罪恶,只会痛苦被揭穿被唾弃,他们永远爱自己。
所以,在黄子佼20分钟的回应里,看不到丝毫对受害者的歉意,下作的用他人的过错来挡枪,甚至将此归结为“女性的错”。
曾经,摩根·弗里曼以“我不是故意的”粉饰太平。
史航以“不同程度的交往”游辞巧饰。
李明璁以“感情关系处理不当”自我辩护。
多微妙啊,“被摧残的霸凌关系”被欲盖弥彰成“没谈拢的情感关系”。
永远只道歉,不认错。权利上位者对下位者的倾轧变成“你情我愿”的调情。
但那些细小的,即使没有实际性伤害的性骚扰却会像一条卡在喉咙的坚硬鱼刺,时不时的刺伤受害者。屈辱羞愧,甚至是自责。
图片
性骚扰的“修罗场”外,只站着为数不多的“幸存者”。
而普遍男性似乎永远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实际的审判,他们誓死捍卫“求偶权利”,继续所谓的“风流交谈”。
所以,扒姐向来厌恶所谓的“女孩子说不要就是要”的恐怖论调,所谓的“欲拒还迎”模糊了女性的自由意志。
图片
更可怕的是,那些真真假假被放大的八卦舆论下,人们纷纷踊跃的吃瓜。
“性骚扰”话题一次次让位下沉乃至消失,娱乐至死的年代,受害者女性的控诉被淹没在一片话题之中。正因为长期以来,人们闭口不谈,才让它变得愈加普遍。坏人肆无忌惮,弱者忍气吞声。
如今好不容易,她们鼓起勇气将故事摊在阳光之下,向世界呐喊和求救,去叙述无数次午夜梦回的恐慌,却被高高拿起、轻轻放下。
图片
【3】
施害者的王牌,通常正是这“沉默的大多数”。
麻木的“观众”,喧嚣吵闹的环境,娱乐至死的时代。所以,现在还远远不是终点。
图片
我们需要更多的声音,让她们知道自己不是孤军奋战,不要忍耐更不要妥协。很多事大家都说,算了算了,但我们不要就这么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