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猫”出洞,人民空军如何击落首架台湾U-2高空侦察机?

北京南苑机场里,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火车站。1962年6月27日黄昏时分,一支300多人的队伍在这里登车。他们行动起来配合默契,井然有序。这支神秘的队伍要去往哪里?又为什么要趁着夜暗进行机动呢?
图片
这支队伍颇具神秘色彩,他们是代号为543的地空导弹部队,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2营。
此次他们趁着夜色千里机动,是为了执行一项秘密任务——击落台湾黑猫中队的U-2高空侦察机。
图片
刘明
地空导弹2营2连 原连长‍
上火车时候,还不能白天进去,天黑以后才能进,保密非常严格。发射架也好,雷达也好,那么长的运导弹车,十多米长,都用苫布、伪装网给盖上,到什么地方谁也不知道。
就在营长岳振华带着地空导弹2营的300多号官兵准备踏上征程的同时,另一边,地空导弹2营作训参谋陈辉亭带着一支先遣部队,悄悄来到位于江西的阵地上。
图片
陈辉亭
空军原副参谋长‍
我们营长带着部队在南苑,成副司令员带着我们坐飞机去看阵地。上哪儿去看阵地呢?江西樟树。樟树机场天很热,我们看完阵地以后,赣江决堤了,部队进不来了。
此时,岳振华等人正在前往江西的行军途中,临时接到通知,他们改到另外的阵地执行任务。他们换的阵地,正是先遣部队重新做过调查后选定的。
图片
陈辉亭
空军原副参谋长‍
马上就说坐飞机走,回到宿舍去打包好行李就上飞机。坐飞机到长沙那一天,说实在很危险的,飞机起飞的时候下着大雨,还打着雷,电闪雷鸣的。
一路,冒着暴风骤雨赶赴长沙,一路,悄无声息、乔装打扮从北京出发。此行尽管充满挑战,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执行刚刚经过中央军委批准的最新战术——机动设伏。
图片
总参谋长罗瑞卿对这次任务下了命令:大海捞针,总不死心。对空军的领导和地空导弹部队来说,这句话意味着极大的压力。
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面积,两万多米的飞行高度,U-2飞机可能出现在任何地方,寻找难度用“大海捞针”来比喻一点都不为过。
然而部队在长沙蹲守了两个月,连“黑猫”的影子都没看到。他们决定放弃长沙,可是下一步的设伏地点选择在哪里呢?
图片
专门负责地空导弹作战的空军副司令员成钧,要求参谋们把U-2入窜大陆的航迹图都标到一张地图上面。经过分析,半年之内,U-2在半年之内飞窜大陆11次,其中8条航迹有一部分是重叠的,重叠的地点就是江西南昌。
为了出敌不意,他们的新阵地没有按照苏联条令规定选择平坦开阔地带,而是选择了江西南昌附近的向塘。伏击“黑猫”的导弹阵地就设在两座小山之间的一片松树林中,满山遍野青翠的松树林为地空导弹2营穿上了天然的“迷彩战衣”。
图片
“黑猫”始终没有露面,2营的战士们着急,坐镇北京的空军副司令员成钧更加着急。如何才能够“引猫出洞”,把U-2侦察机引到部署了导弹的阵地呢?
图片
陈辉亭 空军原副参谋长
岳振华就跟成副司令员说,想个办法把U-2飞机给钓出来。于是我们空军司令部机关研究了钓钩,命令南京军区的轰炸机飞到向塘,轻型轰炸机一个大队飞到向塘落了地,第二天又派了一架重型轰炸机飞到樟树机场落了地。
“钓饵”已经放出,人民空军究竟能否把U-2侦察机引到导弹的部署阵地,并击落这架U-2侦察机呢?
编审:王海涛 赵   斌
主编:潘羽嘉
导演:董   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