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第:贷款上班,屋子漏雨修不起,儿女如乞丐,为何如此凄惨?被杀后,揭开真相

撰文|赵能静
1898年,在做了四品卿,军机章上行走的几个月后,参与“戊戌变法”的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被杀害于菜市口。抛却晚清变革之外,刘光第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穷京官,几乎极度贫穷贯穿了他的一生。导致他的极端贫穷除了超级低的薪资外,更多的是他对自我的高标准要求。
刘光第从读书的穷苦出身,在考中进士后,由于家贫和守孝不能进京。直到几年后在资质下去北京做了十年京官。
图片
刘光第
由于没钱,在城内根本付不起房租,于是在偏远地的废墟找了几间破房子当住所,“于西南门外费圃,有茅屋数间,二三友过访,则沽白酒,煮芋麦饷客。”他本人穿着“一布袍服,十年布易”,“除礼服外,平日周身衣履无一丝罗”,除了有点书外家里别无他物。老婆“账被贫瘘”,孩子穿着“蔽衣破裤,”像个小叫花子。
由于所住偏远,他每次上班都靠徒步“从寓至署,回转二十里。”,因此在遭遇“雨天路太烂时偶一坐车”,他其他时间都靠一双腿,完全与清代官员形象不一样。此外,在当时官员中大多保持一定节奏的聚会宴席,以保持圈子的存在感。而刘光第由于贫寒,“寻常宴会酒食,亦多不至。”
图片
清代官服
对于这种情况刘光第能够忍受,更多是因为他的出身让他觉得现在挺好。据他回忆,祖父在隆冬时还穿不起棉衣,实在忍不住就去邻居家铁炉边坐着,以至于脸被熏得乌黑。最后“曾不得少带须臾,获一日之饱食而后死也。”到了他父亲时候,家里光景也并未改善什么,两三个月吃一次肉,也不过数两,因此,刘光第做穷官似乎也并未觉得有多难耐。
除了穷,体现在刘光第身上的还有勤,经常主动加班,“销假就职后到暑甚勤,每月必到二十八九次。”在当时一个月能上二十天的班就“便见勤敏”,因此“同乡皆言,如此当法,数年后,必定当红了。”可惜最后“红”的是洒落菜市口的鲜血。
图片
清代俸禄
此外,刘光第性格内向,话语不多,用现在人的话就是“不太合群”,经常是“少交游,避酬应”,就算不得已参加最后也是独自一人干坐“寡相谐”。由于如此个性,许多同僚见他终日一句话有时都不说,在北京当了十年京官,“虽同乡不尽知其名。”
对于这样,他自己似乎也知道“冷僻犹昔”,自己最不愿意做的就是各种打交道。
此外,刘光第在考取功名时出发点就是要做名臣,是类似于成龙那样的绝对清廉大臣,因此他决绝一切潜规则,从来不与外官发生联系,因此也就没有人能够给他送任何礼品。
图片
相关日记
因此他遇到升官还要赔钱,原因是需要买进相配的服饰,而收入却没有增加,在给友人的信中这样说:“兄又不分军机处钱一文,如不当多时,所赔犹少,如尚不能辞脱,则每年须干赔五百金。”
因此到了最后他的生活基本濒于破败,却满脑子想如何拯救大清。在一次下大雨后房屋漏了,窗户纸被风吹碎,连个裱糊匠都找不到,原因是价钱太高了。
图片
京官
那么刘光第能赚多少钱的合法收入呢?大体上是三百多两银子,但是却只能满足其开支的百分之三十。那么其他官员可以靠各种规则运转过来,日子可以过得不错,而刘光第却从不讲这些。
此外,像刘光第这样的穷京官也并非独一无二。比如他的老乡好友,和刘光第前后去北京,也在吏部担任主事,因此在朋友不多的刘光第这里他俩成了比较要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砥砺研究天下大事。有时“谈学论世,至半夜不忍罢。”
这个叫王抡三的京官跟他一般穷困,身体又有病,多次因此想要辞职回乡,在刘光第的鼓励下勉强支撑。后来终于有机会外放地方官时,却最终未能熬过穷困,病重去世,与刘光第一样悲剧结局。
而刘光第将这种贫穷潦倒一直贯穿到他被抓,就连负责抓捕都官兵来到他家看到境况后都大惊失色感叹“乃不是一官人。”
图片
刘光第书法
从根本上来讲,由于拒绝一切官场规则,靠着那点俸禄,加之处处不与人来往,导致愈加孤立。对于如何做官,其实在嘉庆时期就流传着颇为广泛的一个生动对话。
一本《清室外纪》记载,有人致书大学士曹振铺,向其请教仕途提升要诀。曹的回答居然是:”汝欲得志于宦途乎?第一须有内援,贿略之费,尤不可吝。态度须极圆和,遇事不可承当。凡事均勿认真,不可有斗立功之心,亦不可自以为忠。遇有困难,则取巧规避,最要者,为“模棱”二字,切勿安发议论。亦勿固执已见。”因此,刘光第的悲剧或许在于是性格和他根本就不适合在京官之中游走,最终将自己的姓名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