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货郎”走红,背后策划是位江苏00后:传统文化不是流量噱头

唐朝装扮的货郎挑扁担,筐里装着含苞待放的荷花,细看之下还戴着眼镜。身边还有一名拿着花的女子,一身宋制汉服,摇着扇子,背着筐。两人沿着西湖堤岸一起款款向前,仿佛带人穿越到古代的市井生活。“越来越懂老祖宗的浪漫了。”赞美的同时也有网友质疑其“卖的不是花,是流量”,“卖花姑娘”的回应冲上热搜,“我不火,火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近日,记者专访了背后策划陈喜悦。她来自江苏句容,毕业于中国美院,也是资深汉服博主。“虽然国风创业常感觉压力大,但传统文化不是流量噱头,其本身就是流量”。
图片
创意复原“西湖货郎”,
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近日,浙江杭州西湖边,一段“货郎与卖花姑娘”的视频和图片在网络引发关注。有网友表示,“这也太江南百景图了。挑着担在湖边卖荷花,市井小民的普通生活。”
有人评价说,挑花郎与卖花娘的设计平易又不乏创意,立足文化资源又不失时代特色,“出圈”自然毫不意外。随着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在跨越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品味那份独属于中国的醇厚与浪漫。
身着唐宋制式服装的卖花郎与卖花女出现在现代都市中,让以往在大型活动或者视频平台上才能见到的汉服穿着向我们走来,本身就颇具一种新鲜感与亲切感。这种自信的文化展示与活动策划者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初衷,促使活动在更加贴近生活的地方落地,也让我们在人物的一举一动间,仿佛能捕捉到千百年前古人生活中意趣的影子。
“这两筐荷花,是两筐杭州的夏,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采访中,揭秘“西湖货郎”背后的故事,陈喜悦告诉记者,叫“卖花女”不准确。“不少朋友因为信息传递不完善产生了一些误会。我们是在西湖边流动赠送荷花,其实是送花娘与送花郎。”
毕业之际,陈喜悦和伙伴发起在西湖边挑一担“夏天”行动,与路人问答,并赠送荷花,送祝福好运“莲莲”。陈喜悦在去年就刷到挑担子卖荷花的老爷爷,“觉得真的太美啦”。联想到千百年前的西湖边,曾经也会有这样一名货郎,“当卖货郎的人物形象再次走在现代都市当中,西湖边的浪漫一夏,那肯定非常有趣。”
这次行动在徒步路线设计上,从西泠桥走到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想在初夏到盛夏之际,收集这时初夏的声音来开启浪漫盛夏。她表示,没想到一段路人拍的视频,受到网络上这么多人的喜欢。
“收到好多祝福,有送给家人的、送给毕业生的、送给杭州的,都很真诚很感动。”喜悦说,“有很多路人关注,来拍照,也收获了非常多美好的声音。”让她难忘的细节蛮多的,“我们的公益活动是用回答来换荷花、莲蓬。所以很多小朋友在背不出古诗词的时候,我们就请家长一起带着朗诵。然后在那一刻我感觉到文化传承,中国人的口口相传,代代相诵,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这样子流传下来。”
图片
改6版打造宋韵道具,
这是00后的文化自信
面对有网友质疑这段视频炒作流量,陈喜悦的一段视频回复“我不火,火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把她送上热搜。陈喜悦告诉记者,那其实是自己原本打算发布的正片视频素材,也不是有心回应质疑。
陈喜悦介绍说,这个作品从2022年初就开始制作,疫情期间经历挑战和波折。“复原古画里的货郎车、货郎担子,这些都是和父亲远程沟通交流完成的。因为无法亲临现场,所以制作过程难度比较大。父亲是小学美术老师,对我帮助很大。非常感谢父亲一次又一次的按照我的要求不断调整,改了6次版,最终制作出我认为比较符合宋韵气质的道具。”运输到杭州也经历一番波折,现在还记忆犹新,连夜叫货车运输,凌晨一个人去卸货。
陈喜悦说,此次“复原”的传统造型来源于宋明风俗画,中国古代关于“货郎”题材的画作非常丰富生动。“我们在准备的时候会去查阅大量文献、图像资料。比如有参考《清明上河图里》挑担子的形象还有摆摊的商贩的形象,也参考了很多《货郎图》,我们也结合当下的时令传统节日去创造,比如在伞上挂着老手艺人制作的五毒香包挂件。”
“西湖货郎”的走红,展现了年轻群体对于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自发而生活的推广。“也是为了弥补去年毕业作品中因为疫情没有完成的遗憾:展示繁华盛世重现宋人的四时生活之美。把汉服穿到日常中的方式来召唤大众喜爱中国传统服饰,我想这是我们00后的文化自信。”陈喜悦的母校@中国美术学院 也发文表示,“喜悦让我们看到了00后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陈喜悦是中国美术学院2022届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毕业生。她表示,专业教育给自己的短视频创作打下基础。“学校的老师教导自己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去学习了解传统文化,每次课程内容也是一次锻炼。学校老师一直提倡‘活化传统,弘扬美德’。所谓‘活化传统’,是找寻传统艺术被遗忘的价值,传承和保护其历史遗存的实践。在学校的引领之下,我坚定了把爱好变成了事业决心。”
在大学期间就有创作一些视频作品,临近毕业时,也纠结过未来的就业方向。最终成为国风博主也是一次尝试帮助她下定决心。她投入半年时间用心制作毕业视频作品《青山影重重》,想看看自己是否适合走这条路。“虽然花费了很多成本,但最后的视频播放量不错,证明我是可以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
图片
国风创业常感觉压力大,
传统文化不是流量噱头
陈喜悦目前从事的工作是创作一些基于传统汉服、文化习俗等内容的视频和图文,并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分享推广。通过查阅古籍、研究古画以及文物,去尽可能还原优秀传统文化真实的样子。也兼职做一些美术指导的工作。“因为从小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很向往古人的生活方式,也希望将我所学习到所感悟到的传统文化之美与大家分享,让更多人感受到它的美好。”
当下国风国潮大热,相比较网络上有很多国风博主,陈喜悦自认属于是没有太多网感的,创业压力也很大。之前专注于内容创造而忽略了表现形式,所以虽然一直在做传统文化内容,但并没有很多流量,也时常因为巨大的成本而感觉经济压力很大。
“这次偶然走红,我觉得要感谢大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及支持,也是这么多年来这么多优秀的研究、学习传统文化的朋友们坚持不懈努力成果的逐步体现。”陈喜悦说,从夏日临时起意——与朋友相约西湖汉服出街做公益活动到现在,“可以清晰感受到大家对于中国传统审美的认同感在不断加深。也感谢西湖,今年是西湖申遗成功第12年,希望更多人感受杭州西湖的美”。
图片
“传递传统文化一定要抱着一种尊重及严谨认真的态度去完成,不把传统文化当作流量的噱头,而是认真去发现传统文化的内在美与外在美,去把它分享给大家,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她看来,“民间组织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可以获得多方支持,让传统文化不再是流量噱头,而是让传统文化本身就成为流量密码!”
有网友说,幸好这次在西湖货郎戴着现代眼镜,不然真以为自己穿越到了古代。陈喜悦说,“这位男生也是喜欢把汉服融入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爱好者。其实那天就是我们穿着汉服出街的一次公益活动,也不是特地设计佩戴眼镜,我们只不过选择了我们认为舒适的传统服饰穿着打扮去西湖边送花。”
陈喜悦透露,这次公益创作是朋友捧场组成临时“搭子”,他们大多在各行各业有本职工作,空闲时聚在一起做一些对传统文化比较有意义的事情。虽然需要做很多事情,很累但也很幸运。
图片
陈喜悦和伙伴重现过不少古时的人文民俗,比如耗时180天制作重现货郎图,参考《清明上河图》的造型复原;还重现过宋代的“奶茶店”,参考《卖浆图》等古画。之前在网上传播很广的《临安十二时辰——七夕货郎篇》拿了梦溪杯铜奖,就是她与朋友象罔境共同导演,花糕员外参与指导的片子。目前陈喜悦跟好友象罔境组成搭档,一起创作作品,接下来打算拍摄《徽州十二时辰》。“也有很多其他小伙伴参与了台前幕后的工作,非常开心有这么多热爱传统文化的人跟我一起坚持走下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摄影:喵之、朱一鹿、枕头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