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气十足,就选这所!全国百强高校,最强地方大学之一

图片
如果要在全国逾两千所地方高校中选出综合实力最强的十所,浙江工业大学必然榜上有名。
这是全国首批14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之一,也是东部沿海省份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大学
图片
图丨浙江工业大学  被誉为“浙江公园大学”
无论是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全国第70位),还是US News 2023 世界大学排名(全球第673位、内地高校第74位),浙工大的综合实力都稳居全国高校百强行列。
作为“国内最好的十所地方性大学”之一,浙工大还拥有多个浙江省属高校之最
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最多,博士点和硕士点最多,省一流学科数最多,省级以上一流专业数最多,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最多,国家级教学名师最多,本科毕业生保送研究生比例最高和人数最多……
如今,迈入70岁的浙工大,仍然昂首走在全国地方高校的领军梯队,奋力书写着一所强校的时代答卷。
学科专业,稳居前列
放眼全国,作为地方高校“排头兵”的浙工大,学科实力相当拔尖。
1979年开展研究生教育至今,浙工大共获批1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发展已颇具规模。
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浙工大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强势入选A类,与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一众985高校,并列全国第8位机械工程学科并列全国第20位,工商管理学科位列全国前20%,整体表现亮眼。在最新的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又取得了新的突破。
近日发布的2023自然指数年度榜单中,浙工大位居全球高校237位居内地高校第60位、地方高校第17位
2023年5月的最新ESI数据显示,浙工大共有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化学学科跻身ESI全球排名1‰,综合排名位居中国内地高校69位、地方高校第16位
同时,2022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浙工大共有2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6个学科进入全国前20%;2022年US News世界学科排名中,浙工大高分子科学、化学工程2个学科进入全球50强,迈入国际一流行列。
依托于雄厚的学科资源,浙工大已逐渐打造出一批备受认可的金牌专业。
目前,浙工大共入选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6个、省级及以上一流专业60个,占全部招生专业数95%以上;有19个工科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各项数据位居地方高校前列
此外,教育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中,浙工大共14门课程入选。截至目前,学校已累计有25门课程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39门课程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科学实力,底气十足
一所大学的底气,来自于科研。底蕴深厚的浙工大,科研实力同样强势领跑地方高校。
截至目前,浙工大共建有10个国家级研究中心、6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先后斩获80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各类科研指标均位居全国地方高校前列
其中,浙工大迄今共斩获28项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总数居全国高校前40位;“十三五”以来,学校累计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3项,在绿色生物制造、催化科学、大气污染防治等领域为国家重大科技战略贡献了独特的“浙工大力量”。
图片
图丨古运河畔的浙工大 朝晖校区 
2022年,浙工大全年科研经费到款超过11亿,人均经费位居全国前50;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1项,立项数量分别位居全国前65、30位
在地方高校较难入选的国自然重点人才项目中,浙工大以实力突围,2020年来共获批国家杰青项目1项、国家优青项目8项
图片
图丨屏峰山麓的浙工大 屏峰校区
专利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浙工大同样是全国地方高校中的“佼佼者”。
2023年,浙工大位列中国专利奖数量排行全国第6位,荣登2023中国专利转让排行全国第7位,并在全国科技创新高校50强榜单中居第34位、地方高校第3位
此外,“十三五”以来,浙工大累计签订合同金额1000万元以上重大横向项目42项,并连续4年入选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排名Top 50,4年合同总金额超过18亿元,居地方高校第4位
师资雄厚,桃李芬芳
论师资队伍的数量与质量,浙工大依然毫不例外地走在地方高校“第一方阵”
目前,浙工大共有专任教师248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双聘两院院士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64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1人,并有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图片
图丨莫干山下的浙工大 莫干山校区
这里的三尺讲台上,不仅站着造诣深厚的顶尖学者,也有诸多贡献卓著的扛鼎人物。
85岁高龄仍然执着讲台的沈寅初院士,被誉为“中国生物农药之父”。他研制的“井冈霉素”,至今是我国防治稻纹枯病的首选药物,已为我国粮食安全护航半个多世纪。
图片
图丨沈寅初院士,至今坚守工作岗位
50余年如一日奋战在科研第一线的高从堦院士,是我国中国膜分离技术领域的泰斗级人物。是他最先在国内筹建了整套设施,成功研制可工程应用的反渗透组件,迫使国外相关产品降价30%,成为我国海水淡化第一人。
图片
图丨高从堦院士,我国膜分离技术领域著名专家
作为浙工大自主培养的杰出科技工作者,郑裕国院士已带领团队三度问鼎国家科技奖。他研制的阿卡波糖片剂“卡博平”(降糖药),打破了德国的长期垄断,上市以来已为国家节省了数十亿医保支出,也为无数糖尿病患者打通了一条生命线。
图片
图丨郑裕国院士,本硕博均毕业于浙工大
一代代学术巨擘的敬业奉献、言传身教中,栽下桃李的浙工大,今已硕果盈枝。
建校至今,浙工大共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30余万各类优秀人才。在这30余万的莘莘学子中,走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光耀、郑裕国等鸿儒巨擎,进入新世纪以来,浙工大心怀热忧,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他们引领行业发展,在各个领域做出骄人成果。
创新创业,“造富”一流
“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各类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工程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浙工大的殷切嘱托。
重任在肩的浙工大,正在用卓越的人才培养质量,践行这光荣的使命。
图片
图丨意气风发的浙工大学子
近年来,浙工大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推动创新”的理念,在省内率先成立创业学院,相继建起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8个“众创空间”,并开设了大批创新创业课程,聘请专兼职的创业导师达300余人,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路径。
学校先后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成为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份“浙江样板”。
图片
图丨浙工大 为学生提供专用创新基地
浓厚的“双创”氛围下,活跃于各类学科竞赛的浙工大学子,交出了一张张优异的成绩单。
近四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浙工大共斩获金奖 12 项,列全国高校第 17 位,是迄今为止首个斩获大赛季军的地方本科院校
继位列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全国高校第19 位、地方本科高校第2位之后,浙工大又在2018-2022年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中,居全国第20位
第13届挑战杯全国创业计划大赛中,浙工大共斩获三金三银两铜,金牌量和总分均列全国第4位、地方本科高校第1位
图片
图丨浙工大学子出征第六届“互联网 +”大赛
扎实的创新创业教育,更铸就了浙工大出色的“造富”能力。
在2020年中国大学富豪校友排行、2021年大学生青年创业精英校友排行中,浙工大分别位列全国第23位、第14位;2015 年以来,浙工大共有8位学子当选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
此外,浙工大迄今已有7位校友入选“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65家校友创办的企业先后成功上市,107家校友企业入选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
厚德健行,未来可期
注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也让浙工大的毕业生在升学和求职市场中备受青睐,整体就业呈现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深造率的趋势。
2022年,浙工大整体就业去向落实率94.05%,本科生就业率达92.35%,居于地方高校前列,并连续三年获智联招聘“中国最佳雇主”颁奖典礼“全国最受欢迎高校奖”
其中,浙工大的2022届本科生保研比例达到12.26%继续深造率达到48.83%,两大比例均位居全国地方高校前列
2291名继续深造毕业生中,有247人被伦敦大学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全球排名前50的高校录取,831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985、211高校录取,占国内读研毕业生总数的48.18%。
海康威视、阿里巴巴、网易、字节跳动、华海药业、药明康德等世界500强及行业尖端企业,也纷纷向浙工大学子抛来了“橄榄枝”。
而从古运河畔、屏峰山麓、莫干山下走出的浙工大学子,身上永远流淌着一份源自实力的从容与自信。
图片
图丨浙江工业大学 横跨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
办学70年,这份自信已经随着莘莘工大人,流进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顶尖高校,流进各行各业的支柱企业,又不远万里汇聚,成就浙工大的底气。
“厚德健行”的校训、“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精神传统、“取精用弘”的学风,也早已融入每一个浙工大人的血脉。
面向未来,综合实力已经稳居全国百强的浙工大,将和无数开拓奋进、勇立潮头的浙工大人一起,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奔向明天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