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2023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权威解析

2023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科目已经结束。北京教育考试院和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专家对历史试卷进行了权威解析,一起来看!
图片
2023年北京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遵循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按照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有关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挥学业水平考试的积极导向。试题继续保持布局高远、厚重大气、鲜活灵动的特点,贴近教学实际,考查主干知识,引领教学重视教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一、坚持正确政治导向,体现学史铸魂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渊源流长,成就突出,试题中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
例如,第2题展现了古代先贤的智慧,考查学生对儒家治国理念和个人道德要求的理解,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21题(1)通过呈现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科技的领先和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传承革命文化
近代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反侵略斗争,中国共产党是坚强的领导核心,试题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全面考查。
例如,第22题(1)(2)通过对早期现代化的史实和教训的追问,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历程的回顾,引导学生鉴往知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再如以爱国主题故事会、北京地区抗日事迹等入题,学生从中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英勇斗争。
3.彰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试题对此有突出考查。
例如,第22题(2)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建国后取得的突出成就,使学生认同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果。
二、落实“双减”要求,体现学以致用
1.注重考查主干知识
课程标准是命题的重要依据,试题依据课程内容要求考查了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事、时代特征等主干知识。
例如,中国古代史以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为主线,考查了农业发展、制度创新、边疆管理等内容;
中国近代史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主线,考查了五四运动、井冈山道路、抗日战争等内容;
世界史考查了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等内容。
2.紧密联系教材内容
统编教材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依据,试题继续依据教材内容命制。试题大量直接运用教材中的正文、照片、地图等,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答题情境,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
例如,第9题直接采用了教材正文中,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管理的内容构成试题情境。试题侧重考查了教材知识结构。
例如,第5题以示意图的形式考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试题考查学生对教材观点和结论的深入理解。
例如,第11题用原始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对教材中五四运动意义的理解。
3.关注学生学习实际
历史学习主要是通过研习历史材料,探讨问题,形成历史认识。试题注重多层次设问,形成学生学习过程与考试解题过程的统一,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例如,第21题设问层层递进,考查学生在获取有效信息的基础上,概括特点和趋势,并分析原因和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全面认识。试题情境符合学生课内外常用的学习方式,例如绘制示意图、实地考察、问题研讨等。
三、渗透新课标理念,体现学史增智
1.以考查核心素养为导向
历史课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试题既侧重某一素养的考查,又注重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
例如,第3题考查铁制工具发展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考查学生初步学会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看待历史。
第6题要求学生借助所学知识,推测文物所处时代,并得出合乎逻辑的解释,综合考查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2.关注历史发展中的多种联系
学习历史要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联系。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古今联系、因果联系、横向联系、中外联系的把握。
例如,第16题考查我国明代出现马铃薯记载的世界历史背景,体现了中外历史联系。
第23题(3)提供了20世纪的中外历史重大史事,要求学生选取具有因果关系的两件史事,并对其内在联系进行阐释。
3.体现历史学习方式的发展
单元主题学习和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发展核心素养。试题体现了这一发展方向。
例如,第9题以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主题,纵向梳理台湾行政地位的变化,考查学生对这一学习主题的理解。
第4题关于秦始皇陵地宫的位置的确定,融合了历史学科与化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初步体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识。
四、彰显首都特色,体现宽广融通
1.充分挖掘北京历史文化资源
北京既是千年古都,也见证了近现代社会变迁,试题充分挖掘了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
例如,第13题,呈现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北京海淀、门头沟等四个区的抗日遗址,涉及地域广,体现了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
第24题,通过主题实践活动的形式,将北京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历史文化遗址相串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北京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2.关注时代热点话题
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延续,历史与现实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试题贴近时代,关注热点,体现出强烈的时代追求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第22题(1)(2)以中国式现代化入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共二十大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试题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引导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历程进行思考、归纳史实、总结特点,加深对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的理解和认同;
第22题(3)从中国式现代化与西现代化发展的不同道路、价值追求进行比较,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意义。
3.创设开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求进一步提高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试题比例。试题选材视野宽广,创设了开放的试题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进行积极探究。
例如,第23题(3)通过8张历史照片,展示了二十世纪中外重大历史事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相关史事,探寻因果关系,其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评价科学合理,分层赋分,能有效测评学生不同层面的表现。
总之,历史试卷综合中有侧重,稳定中有创新,试题内容通达古今,追求以史育人的良好效果。
图片
2023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以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为依托,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为导向,强调学科本位的同时又尝试跨学科拓展。试卷整体观感图文并茂、资料呈现丰富多样、试题情境自然活泼,符合首都义务教育历史教学水平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寓教于考 立德树人
2023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标准,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关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大命题、关注战争与和平交织的人类历史进程,考查学生对自身、家乡、对祖国、对人类命运的责任意识和担当,寓教于考,有利于学生成长。
第2题使用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作为素材;
第6题考查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
第21题第(1)问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影响,上述题目从思想、制度、科技等诸多角度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22题主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通过总结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教训、概括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历程的特点、对比中西现代化道路的不同,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伟大成就。
第13题、第18题、第20题、第23题第(2)问和第(3)问,考查了抗日战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一战”、美国内战、“二战”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战争与和平”的时代主题,坚定“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第11题使用近代美国教育家的原始史料创设情境,让学生与一百多年前为国家命运奔走抗争的青年学子共情,考查五四运动中青年知识分子的使命担当,也激发当代年轻人报国为民的青春热血。
第21题第(1)问和第(3)问,分别使用中国古代和当代科技成就塑造学生的民族自信与骄傲,也传递科技创新的发展理念。
二、五位一体 涵育素养
2023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凸显唯物史观在初中历史课程素养中的理论指导地位,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时空观察、解读史料、解释现象、评价人物,最终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落位于历史学习的价值追求。
第1题,要求学生通过对北京人、河姆渡遗址等人类文化遗存进行辨别,提取其中蕴含的原始农耕信息,体现了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第 3 题,阐述铁制工具发展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看待历史。
第12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时空结合意识,要将历史地图中的文字信息与工农武装割据等所学内容建立起联系,从而把握国共从合作到对立的发展脉络。
第6题,要求学生借助所学知识,推测文物所处时代,并得出合乎逻辑的解释,综合考查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第9题通过了解明朝和清朝中央政权在台湾地区的各种举措,认识台湾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的领土,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
第21题第(1)问、第(3)问通过了解中国古代计时文明和现代原子钟的辉煌成就,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及其对中国现代化、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有助于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崇高理想,凸显家国情怀。
三、渗透“课标” 引导教学
2023年北京市初中学业考试历史试题充分体现了2022年新颁布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试题以素养为导向,注重历史发展的各种联系,充分体现了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
1.试题紧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包括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第9题,通过结构示意图,考查不同时代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有效管辖,体现了“通过了解中央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各个举措,认识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第10题,通过创设“举办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主题故事会”的情境,考查了中国古代和近代反侵略的历史线索:晚清时期救亡图存的探索。
第16题,通过考查明代《农政全书》记载的马铃薯的世界背景,体现了“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改革和全球性经济互动”。
这些考查立足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学业质量要求,考查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对于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与学习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2.《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
2023年北京市初中学业考试历史试题充分渗透了这一理念。
第4题,通过考古工作者对秦始皇陵的考古,将历史与化学学科相结合。
第6题,以新“课标”中的“小钱币,大历史”这一学习主题创设情境,考查了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
第24题,以历史社团“探寻北京城市遗址公园”主题实践活动作为线索,将历史学习与学生的北京城市发展与更新有机关联,促使学生将学科知识与社会问题的解决联系起来,实现学习的有效迁移。
3.《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减少简单考查机械记忆能力的题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创新性题型的比例
2023年北京市初中学业考试历史试题通过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提供不同类型的历史材料,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的多元选择和学业水平的发挥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第21题第(3)问让学生谈谈对我国原子钟发展的认识,第24题第(3)问谈谈对北京城市规划调整的看法,体现了作答的开放。第23题第(3)问让学生从所提供的八张照片中任意选择两张照片,对其所反映史事的因果关系进行说明,为学生的作答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体现了方法的开放。
四、学业质量 评价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层次,综合评定学生面对真实情境,在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过程中所体现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和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学业质量标准是考试评价的重要标准,指引着命题的方向。
1.掌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史事
2023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依据课程内容要求考查了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事、时代特征等主干知识。
第1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发展,了解原始农业发展的特征。第9题,考查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措施,聚焦边疆管理主题。第11题,通过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考查近代化探索主题。第15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第16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突出走向近代主题。
2.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联系
学习历史要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联系,能够了解并初步认识四种重要的历史联系。
第一,历史发展的古今联系。第24题第(2)问,以圆明园的古今变化为例,分析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历史价值。
第二,不同史事的因果联系。第23题第(3)问提供了20世纪的中外历史重大史事,要求学生选取具有因果关系的两件史事,并对其内在联系进行阐释。
第三,不同领域的横向联系。第5题,以“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历史为例,能够对特定时空条件下的政治、经济、民族等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影响作出合理的解释。
第四,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第16题,考查我国明代出现马铃薯记载的世界历史背景,体现了中外历史联系。
3.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
能够在了解历史发展的重要史事和各种联系的基础上,简要说明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初步把握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
第13题,考查了北京地区的抗日斗争,第22题第(2)问,考查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历程。通过中国近代史上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历史,知道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性,认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五、首都特色 通达古今
1.千年古都,文化地标,历史积淀厚重宽广
第24题,以某校历史社团开展“探寻北京城市遗址公园”主题实践活动为情境。第24题第(1)问,引导学生挖掘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明城墙遗址公园、金中都公园的历史文化信息,在特定的时空联系中认识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价值。试题选取北京地域文化资源,贴近学生生活,观今望古,引发对家乡的由衷热爱。
2.见证屈辱,奋起抗争,古都镌刻一抹红色
第24题第(2)问,通过社团学生依据圆明园遗址公园相关材料绘制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概括圆明园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的变化,并分析圆明园的历史价值。该问追溯圆明园的古今变迁,展现了圆明园从繁华到屈辱,由衰败到重生的历程,尤其是学生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圆明园的保护,作为公园对公众开放以及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史事,引发对圆明园价值的思考,学生情感升华真实自然。
第13题,以某校学生考察北京近代历史遗址为情境,分别引入海淀区一二•九运动纪念地、丰台区宛平城和卢沟桥、门头沟区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等四处遗址,引导学生分析该考察活动的主题。该题选材涉及地域广,勾画出北京地区抗日斗争壮阔画卷的轮廓,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水到渠成。
3.通达古今,关注现实,彰显首都文化自信
第24题第(3)问,以社团学生依据路县故城遗址公园相关资料进行研讨为情境,展现了北京路县故城西汉遗址的考古成果和建立遗址公园的经过,引导学生分析路县名称由来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并让学生谈谈对调整城市规划建立遗址公园的看法。
该问引发学生对古迹保护与北京城市发展相协调的思考,引导学生关心家乡巨大变化的同时,加深学生对首都历史文化的理解、认同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点评专家
北辰
(北京教育考试院)
丁丁
教研员 高级教师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一帅
教研员 高级教师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杨红丽
教研员 高级教师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陈化锋
历史教师 高级教师
(北京市三帆中学)
邬丽丽
历史教师 高级教师
(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
来源 首都教育
编辑 孟紫薇
流程编辑 严圣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