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4500公里,扎根新疆乡村校友来到了母校……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26日讯  跨越4500公里,扎根新疆乡村工作的29岁校友赵甫恒,来到江汉大学2023届毕业典礼现场,与4000多名学弟学妹分享青春故事,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图片
赵甫恒(右)和当年的学院党委书记张艳在一起。   记者胡义华摄
赵甫恒是江汉大学设计学院2018届毕业生,现在新疆阿克陶县皮拉勒乡人民政府文体广电旅游服务中心工作。在毕业典礼现场,湖北潜江籍的他深情讲述了去新疆工作的背后故事。
“扎根到泥土,才能开出最美的花”。毕业时,他做了一个大胆决定:到西部去,到新疆去!“我当时想,作为一位青年,一定要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赵甫恒说。
图片
江汉大学设计学院2018届毕业生、现新疆阿克陶县皮拉勒乡人民政府文体广电旅游服务中心赵甫恒作为校友代表在发言。记者胡义华摄
得知赵甫恒要去新疆工作,在家务农的父母理解并支持他的选择。“我母亲说了一句话,让我惊讶之余又感动。”赵甫恒记得,母亲说:“你要是在新疆下水救人,一定要注意安全。”原来母亲一直牵念着他曾经救人的事情。2016年春节期间,天气比较寒冷,赵甫恒在家乡小河边散步,一位65岁村民开车不慎冲进河里。赵甫恒二话不说,跳进河中将村民救起。事后,他的英雄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
图片
因为语言不通,赵甫恒有时用动作和群众交流。受访者提供
到新疆工作后,他被派到当地偏远乡村工作。在开展走访入户、调研考察时,虽然语言不通,但他一面学习当地语言,一面通过比划手势,完成工作。“身上经常被跳蚤咬出大面积红斑,痛痒难忍。”赵甫恒对此并不在意,更多的是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
图片
赵甫恒入户走访开展工作。    受访者提供
有一次,他在走访一家农户路上,突感面部不适,随即被送往医院,被诊断为中风、面部半边瘫痪,一个月后才逐渐康复。在分享现场,赵甫恒大声问自己,也问学弟学妹,“苦吗?苦,是人都觉得苦;累吗?累,没有人不喊累;值得吗?值得!”他说,天山冰川上结出美丽的雪莲,戈壁荒漠中长出坚毅的胡杨,“裤脚的泥土,让我读懂了责任和担当,各族老乡期待的目光,让我再次肯定自己的选择。”
图片
赵甫恒和村民一起合影。       受访者提供
他利用所学专业,组建了“乡村墙绘队”,在当地乡村设计墙绘、书写宣传标语等,“在阿克陶县的乡村墙上,至今仍保留着500多幅我们设计的字画。”
图片
赵甫恒在写宣传标语。     受访者提供
如今,赵甫恒从工作了3年半的村庄调动到乡镇工作,村民红着眼眶,舍不得他离开。他认为这就是扎根这片土地的意义。
给学弟学妹交流完,他即将返回新疆。临别之际,他用自己创作一首诗与大家共勉,“
图片
赵甫恒和村民在一起。     受访者提供
辞别湖畔久且远,常忆未名楚亭廊;二酉之后百花艳,英才走过桃李芳;百年变局共自勉,恰是吾辈使命当;万里留疆民族梦,一生学子为国强。”
(实习生相里明霞杨红家记者胡义华通讯员刘进易俊)
【编辑: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