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纸板箱能获得碳积分,偷倒垃圾小心被抓拍或警告……垃圾分类四周年,上海有这些创新

递纸板箱能可回收物,不仅能获得现金奖励,还能获得碳积分换取奖品;在马路边或小区里乱丢垃圾,有可能被抓拍或者遭遇系统警告……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迎来施行四周年,今年,记者走访徐汇、长宁、虹口和杨浦等多个垃圾分类场所,感受上海垃圾分类四年来的变化和创新。
投递可回收物,有现金还有碳积分奖励
在这个碳普惠智能回收站隔壁,就是街道的“沪尚回收”两网融合点,市民也可以将可回收物拿到这里回收,同样能在工作人员帮助下获得现金和碳积分奖励。
运营方上海际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徐先生介绍,市民除了来现场投递可回收物,也可以通过小程序预约工作人员上门回收,省去了奔波的麻烦。
图片
乱丢垃圾“无处遁形”,还可能遇到城管蜀黍
在长宁区天山路街道,居民在小区里乱丢小包垃圾或者有人在马路边投倒垃圾,有可能被监控抓拍,遇到城管蜀黍上门进行教育或处罚。
在天山路街道城运中心,有一套“一网统管”智能识别社区场景应用的系统后台,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使用,实时监测垃圾房周边小包垃圾违规投放的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将自动派发工单至相关责任人,推进垃圾分类投放监管从“人防”向“技防”模式转变。
图片
天山路街道城运中心主任吴光宇介绍,街道在玉屏南路天山茶城、紫云路53号近尚嘉中心、美天玉屏菜场等易偷倒、乱倒垃圾的点位,部署了监控设备设施,并接入24小时预警系统,第一时间将点位实时状态反映到“一网统管”的后台和联机的执法人员手机上,做到信息共享、联勤联动,让偷倒垃圾现象无处遁形。
“我们曾经发现凌晨辖区内有车辆偷倒垃圾,系统第一时间将偷倒者出现的时间点、方向等分散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并执法人员,执法人员立即赶赴现场,事件从发生到处罚用时仅12个小时。”吴光宇介绍。
图片
小区垃圾房更智能,居民乱丢垃圾会提醒
垃圾分类四年来,小区里的垃圾房不仅变干净整洁了,而且更智能了。
在虹口区灵新小区,更新改造后的垃圾房增加了夜晚照明、添加了洗手装置、配置了消毒除臭、紫外线杀菌等设备,同时还有多种智能设施,比如光电传感器,垃圾桶满溢后会亮灯提醒物业进行换桶;智能监控摄像头,一旦识别到乱丢垃圾的行为,会进行语音提醒。
在杨浦区江湾国际公寓,6台智能回收设备及7处生活垃圾投放点也进行了统一改造升级,智能柜的顶部加装了专门设计的装有灯带的“翅膀”型顶棚,整体颜色设定为鲜亮的黄绿色,夜间,顶棚的灯带亮起,既方便居民夜间投放,又增加了美观度,激发居民垃圾分类的兴趣和热情。
图片
四年来,2.1万余个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升级改造
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介绍,2019年以来,全市完成2.1万余个居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升级改造、2.7万组道路废物箱投放口二次升级改造,在233个商圈、交通枢纽、公园绿地、旅游景点设置超过 1000组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容器,实现沿街店铺上门收集全覆盖。
到2023年5月底,全市共依托“上海志愿者网”发布“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项目2.76万个,参与志愿者71.38万余人,累计服务时长超过4698万小时。
到2022年底,全市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今年1-5月,全市可回收物分出量7391吨/日,有害垃圾分出量1.76吨/日,湿垃圾分出量8843吨/日,干垃圾清运量16915吨/日。湿垃圾分出量基本稳定在干湿垃圾总量35%左右,分类实效持续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