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文脉】彩虹古道:凿险开道通东西 鹤邑自此凌云飞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鹤山轩 谭耀广
“凿险昔能开鸟道,通幽今已辟蚕丛”。若论鹤山建县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彩虹古道必居其首。建成近300年的彩虹古道,让鹤山人民拥有了跨越皂幕山的便捷通道,“东西呼吸相通”,真正实现了“两翼起飞”。
彩虹古道作为当地重要驿道,是鹤山建县历史的重要载体。如今,依托彩虹古道,鹤山启动“千里步道”项目,打造“主线簇群、支线串联”的“千里步道”格局,展现千里风光、一路美景一路诗画的壮丽意境。
图片
图片
一山阻隔两翼难通
鹤山位于江门北部,境内多山,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其中又属皂幕山最为险峻。此山南北约长35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当地人形容其“峰峦层叠,连绵不绝,莽莽苍苍”。
图片
鹤山市博物馆馆长李锦飞介绍,鹤山建县之前,皂幕山是新会与新兴、高明的边界。因山深势险,缺少管辖,这里长期只有瑶族人聚居。到清朝初年,随着瑶族居民外迁,这里又成了山贼“土寇”啸聚之地。
鹤山首任县令黄大鹏在《建鹤山县记略》中记载:“新会境连开平,有山曰昆仑,曰皂幕,峻壁渊窟……巢潜剽掠之徒出没黄昏、暮夜间,商贾困弊,村庄怖恐……为议割两邑交壤之地,创县山间以镇抚而安辑之。”当时新会、开平两县交界的山区盗匪横行,往来的商人和周边村民深受其苦,因而当地官员上疏建议设县镇抚,以维持治安。
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清朝决定从新会县划出古劳、新化、遵名三个都,从开平县划出双桥都全部、古博都的部分地方,新置鹤山县,并在今日鹤城镇区东南一带(旧称大官田)筑城为治所。
但在建县之后,当地治理却遇到大难题。皆因皂幕山横亘于鹤山中部,将鹤山分成两半。皂幕山山路崎岖难行,荒山野岭让当地民众望而生畏,致使鹤山西部的宅梧、双桥(今双合)等地,与东部的县城之间交通不畅,往来不便。根据鹤山当地文史资料记载,那时,双桥、宅梧百姓到县城办事,或县城下发公文至两地,必须南下开平“迂道北芬、雪村、古愚、井营”而至,民谓其“于开(平)近而于鹤(山)远也”。
图片
驿道飞架东西连贯
为缓解地方交通的困难,方便人民往来,首任县令黄大鹏决定在皂幕山中开掘一条便道。据记载,黄大鹏发动乡里,“捐金钱,募丁壮,从山径中铲削平坦,就其势之折旋而为路,凡三十里而达其地”,这条便道为东西走向,全长约15公里,路面宽1到2米不等。有了这条便道,皂幕山山径既开,鹤山地脉连贯,东西部“呼吸可以相通”,县治可以通达,除了便于两地人民日常往来外,鹤城与双桥司署之间的公文往来也从此而过。
“修建彩虹古道在当时是一项创举,是鹤山建县之初的一项重要交通工程。”鹤山当地研究者指出,宅梧双合等地当时是鹤山红茶主要产地,这条便道是茶农必经之道,也是当时肇庆、韶关通往珠三角的一条重要官道,极大地推动了鹤山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代表了鹤山人民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的精神。
图片
虬蟠千仞宛如长虹
便道建成,黄大鹏应记首功。据当地研究者介绍,除了倡建便道外,他还留下一个颇具诗意的名字。
据介绍,彩虹古道周围山势奇峻,据传大风雨前后,山巅上常有彩虹出现,且有彩虹玉玺、犀牛望月、嫦娥奔月等天然景点;附近有石寨下、流白水等千尺飞流,燕尾岩、鹰嘴岩、钓神坑等深谷。奇险至极,群山起伏,沟壑阴森,且气候变幻无常。天然洞穴、人工石室、走兽飞禽、奇藤异树皆引人入胜。
图片
根据《鹤山县志》记载,便道建成后,黄大鹏登上山顶极目眺望,树木丛生,怪石林立,鸟语花香,“自然天籁,沨沨入耳”,不觉心旷神怡。又见古道“虬蟠千仞,如一道长虹架往双桥”,他联想起李白诗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意思就是这条山道就如一条彩虹从鹤城跨越双桥都,因而以“彩虹”命名周边山峰,并在古道中段路旁亲笔刻石“彩虹岭”三字,又作《彩虹岭记》。由此,便道就被后人称为彩虹古道。因周边风景险峻秀丽,每逢落日之时,彩虹岭上的赤红壤更是与夕阳交相辉映,“彩虹夕照”也成为鹤山旧八景之一。
图片
古道沧桑青史留名
著名华侨、爱国民主人士宋森曾留下“不到彩虹岭,不算鹤山人”的豪言壮语,由此可见彩虹古道在鹤山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据了解,彩虹古道沿线曾分布众多村落,这些村落大都是客家人聚居地。鹤山当地学者介绍,鹤山建县前后,大批客家人从粤东迁居至此,让当地人口大增。如清朝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廖、陈两姓自惠州迁至彩虹岭西山腰植茶、建村聚居。相传村北有一山石似人横卧于地,黄大鹏于是题“横地”二字于石上,村因而得名,称横地石村。客家方言“横地”与“黄帝”音近,故雅称黄帝石村。这条村还曾是鹤山海拔最高的自然村。
图片
在黄帝石村,廖、陈两姓客家村民聚居于此近300年,他们以种茶为生,兼牧牛、采药、养蜂、捕猎,村民外出全靠彩虹古道。延至1999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留守的黄帝石村村民全部迁走。黄帝石村虽然成为“无人村”,但它也成为彩虹古道上难得的寻幽探胜之处,也是客家人迁居鹤山的重要历史见证。
在近代史上,彩虹古道同样有着重要意义。鹤山当地老党员温伟强介绍,1941年12月,香港被日军占领,数百名滞留香港的进步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被成功解救、转移。1942年,部分文化名人在转移过程中途经鹤山,经龙口、鹤城通过彩虹古道西行,平安到达肇庆。
到1944年10月1日,南海、番禺、顺德、中山游击区部分主力被抽调,组成中区纵队。10月20日,中区纵队领导机关及挺进粤中主力大队500余人组成挺进部队,从中山五桂山出发,挺进粤中,沿着彩虹古道跨越皂幕山,实施向西发展战略,并在皂幕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1945年双十协定后不久,国民党就撕毁协定,大量屠杀共产党人。新高鹤游击总队总队长梁文华、政治部主任杨德元以及梁文超、肖女等队员转移到彩虹岭昂蚧塘村一带活动,彩虹古道印满了游击队员的足迹。其间,肖女被国民党兵追捕时受伤,在彩虹古道马口缺位置得到彩虹岭细坑村民营救以及匿藏接济。后新高鹤游击总队在罗汉尖建立了兵工厂,彩虹岭细坑村陈龙等人往来彩虹古道为部队传送兵器弹药。
图片
一路美景一路诗画
近年来,随着更便捷的彩虹岭隧道贯通,彩虹古道的交通驿道功能已经消失。但因古道沿途怪石嶙峋、奇藤异树、帘流飞瀑、溪水叮咚,这里反而成为野外徒步登山爱好者的“心头好”。每逢周末及节假日,来自鹤山当地、五邑地区及周边城市的户外运动爱好者都成群结队,徒步古道,登彩虹岭、眺望皂幕山。
图片
百年古道人烟少,一路美景显新颜。记者从鹤山市委宣传部了解到,日前,鹤山正式启动“千里步道”项目,将打造“主线簇群、支线串联”的“千里步道”格局,展现千里风光、一路美景一路诗画的壮丽意境。据介绍,项目示范段东起鹤城镇的茶行街,西至宅梧镇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依托彩虹古道等现有道路沿线串联起华南楼、彩虹古道、古亭古桥、田心村、五星村、水美乡村等众多文旅资源。
图片
相关负责人表示,鹤山将通过“千里步道”特色游径将各镇(街)的景点、餐饮、酒店串珠成链,拉动发展越野运动、休闲观光、人文体验等相关产业,擦亮“千里步道”特色游径品牌,使之成为继大雁山、古劳水乡、源林生态园等优质项目之后的又一新业态。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铁安
校对 | 杜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