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遭母亲棍打后跳楼,什么样的母亲才会把孩子逼上死路?

6月25日,长丰县一个居民小区发生坠楼事件,一名5岁的男孩跳楼,身受重伤。
从现场视频可以看出,男孩站在空调的外挂机上,紧紧贴着墙壁,母亲则把一个棍状物伸出窗外,对着孩子敲敲打打,直到男孩从5楼一跃而下。
图片图片来源:微博视频截图
后来警方发布通报,说男孩因为贪玩怕母亲责罚,躲到了防盗窗外的平台上。母亲担心孩子坠楼,就用棍子拍打孩子,规劝孩子进屋。
看到“规劝”一词,网友们炸开了锅。母亲使用棍棒,究竟是“规劝”还是“威胁”?如果是“规劝”,为什么孩子会如此害怕,甚至以生命为代价逃离母亲?
如果换一种解释,或许更能说得通:男孩因为贪玩被母亲责打,为了躲避母亲才躲到窗外,而母亲却不依不饶,依然情绪失控对孩子打骂,逼得孩子从高处跳下。
在整个事件中,最令人痛心的是,男孩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回家面对母亲。
那些动不动就抄起家伙,对孩子棍棒相加的父母,是时候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了。
01
棍棒底下无孝子,只有心理扭曲的孩子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一份报告显示,在成长阶段遭受过监护人打骂、吼叫的孩子,性格自卑的占79.25%,在各领域工作出色的不到4%,犯罪比率却高达42.59%。
数据清楚地说明,父母的棍棒教育无法给孩子以规劝和引导,更难以让孩子养成健全的人格。
图片图片来源: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心理学家苏珊在《原生家庭》一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乔从小生活在父亲的体罚之下,因为在父亲看来,挨打可以让孩子记住并遵守规则,所以经常对孩子拳脚相加。
乔的父亲经常说:“孩子得明白这个社会的规则,这样他才不会乱来。”
正如这位父亲一样,一些家长把打骂孩子看作是为了孩子好的行为,有利于让孩子的利益最大化。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却往往不像家长所期望的那样成为人中龙凤。
长大成人后的乔经历了混乱的工作状态、破裂的人际关系,不管做什么事情,他都很难有愉悦的感受,因为他永远生活在恐惧感和不安之中,无法信任任何人。
图片图片来源:电视剧《小舍得》
同时,他还养成了自卑的性格,因为父亲的打骂让他觉得,都是自己的错才会遭到体罚,因此他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自我厌弃,好像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
在棍棒教育中长大的孩子,这样的恐惧和自卑心理十分常见。
即使身体上的虐待结束了,心理上的虐待还会持续,不同的是,这个时候的施暴者已经不再是父母,而变成了孩子自己。
02
更多暴力的行为,披着教育的外衣
同样是在6月25日,同样是棍棒教育引发的悲剧,一家武术运动俱乐部发生故意伤害案件,一名8岁的学员疑被教练殴打致死。
图片图片来源:微博视频截图
男孩的父母说,在孩子被送医前20分钟,就已经发生了心跳呼吸骤停,而武术学校的老师却不慌不忙地摆拍留证,丝毫不把孩子的安危放在眼里。
很显然,这样的培训机构并不具备教育孩子的能力,缺乏对孩子的人文关怀,只会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威胁孩子的身心安全。
还有一些青少年戒网瘾教育机构,打着规劝孩子的名号,一方面骗取父母的金钱和信任,另一方面对未成年人进行殴打、侮辱和监禁。
这些事件的共同特点,都是以管教之名,行暴力之实。
图片图片来源:unsplash.com
之前还看到过一则新闻,一名单身父亲怀疑12岁的女儿早恋,认为女儿行为不端,想要好好教导一番,结果却把女儿殴打致死。
周围人得知后都觉得难以置信,因为这位父亲在大家的眼中,是一位善良和蔼的“慈父”,平时十分疼爱孩子。
然而,爱孩子的父母,却成为了害死孩子的凶手,因为父母用“教育孩子”的理由说服了自己,把一切伤害孩子的行为都变得合情合理。
就这样,无数暴力行为披上了教育的外衣,成为孩子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03
父母履行育儿责任,也要心存边界
不做打骂孩子的无能父母,既要有一颗为孩子好的心,也要懂得管教的边界。
首先,父母要看清自己和孩子之间的人格边界。
简单来说,就是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不限制孩子独立自主的思想、表达和行为,尊重孩子作为个体的权利,比如安全和生命、隐私与尊严。
结构派家庭治疗师萨尔瓦多提出,“过度纠缠”的家庭中个人界限十分模糊,导致家庭成员的独立自主性被削弱,甚至丧失。
许多信奉棍棒教育的家庭,都有着过度纠缠的家庭关系。
父母边界感模糊,就会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所有物,觉得自己能够全权处置孩子,包括对孩子进行体罚打骂。
图片图片来源:电视剧《亲爱的热爱的》
其次,父母要把握好管教孩子的方法边界。
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都会有无数次产生打孩子的冲动。有的父母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另一些父母却任由情绪支配行为。
对于大多数男孩来说,贪玩调皮是他们的天性,经常会把父母“气得牙痒痒”。但是,父母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一生气就不择手段。
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循循善诱地与孩子讲道理,引导孩子自己思考事情的对错,激发孩子的自我意识,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图片图片来源:unsplash.com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每个孩子都像是一张白纸,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都映照着家庭教育的底色和父母的智慧。
想要养成温和纯良的孩子,就不要对他暴力相向。
想要孩子健康勇敢地成长,就用温柔有力量的方式回应孩子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