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岛支老”到“山区助老”如何跨越 权威专家这样支招

潮新闻客户端 见习记者 乐美真 记者 张伟群
图片
图说:在支老人员的带领下,舟山登步岛托老所老人参加运动会。
六月盛夏,迎着热烈海风,全省山区海岛养老服务研讨暨海岛支老现场会在舟山市嵊泗县花鸟乡召开。这是一次意义特殊的“溯源之行”,更是一次全新的出发。
两年前,浙江主动破题海岛养老服务不均衡问题,首创海岛支老行动。自此,5个支老地市结对舟山15个偏远海岛,正式开启跨越山海的养老协作。
三年支老行程过半,海岛幸福养老图景已初具雏形。两年间,全省累计派出162位支老人员上岛,会同当地养老服务人员累计开展生活照料服务4989人次,组织各类养老服务培训315场次,文化活动1750场次,惠及3万余人。
如今,这场聚焦偏远海岛的支老行动,正以星火燎原之势走向山区。借鉴海岛支老的有效经验,一系列山区助老行动已是箭在弦上。
“海岛支老”进入收官之年,“山区助老”拉开序幕。很多人说,从海到山的跨越,是浙江在养老服务领域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的一大步。山海之间的协奏曲,是否能真正改变这些地区老年人的生活?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规划提升?对浙江养老事业发展有什么深刻影响?最近,有很多专家也关注到了浙江的这些动作,我们来听听他们的看法。
图片
偏远海岛奏响养老“协作曲”
浙江大学老龄和健康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 何文炯
前段时间,我有幸来到舟山市嵊泗县的花鸟乡,岛上风景如画,且有“远东第一灯塔”这一重要文物,令我心旷神怡。两天时间,我们实地参观岛上的乐龄公社、共富工坊,还有幸福里康养小区,看到老人们幸福的笑容,切实感受海岛养老的真实图景。这一切,与“海岛支老、一起安好”行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几点体会。
关键词一:意义重大
两年时间,前去海岛支老的养老服务员远离家庭,去照护老人并传授专业技能,工作当然很辛苦,同时产生了积极效应。
浙江省“海岛支老”行动意义重大。一是这一行动从服务能力、服务技术、资金和物资等多方面对海岛养老服务事业的帮助,有效提升海岛的养老服务能力。二是这一行动有效缩小浙江省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在地区间的差距,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区域均衡发展,促进了共同富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关键词二:任重道远
目前,“海岛支老”的成效已经显现。从长远看,有效解决海岛的养老服务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在尊重老年人意愿的基础上,逐步优化老年人口空间布局,进而优化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养老服务供给效率。二是准确分析养老服务需求,提高养老服务供给的精准度,积极发展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鼓励生活自理老人居家养老。在此基础上,适度发展机构养老服务,集中收养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三是科学估算各种养老服务供给成本,明确社会各主体的养老服务职责,全面落实基本养老服务的各项资金,并采用合理而有效的供给机制。
针对海岛养老服务,后面的任务是巩固提高,关键是要建立长效机制,注重功能培育,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关键词三:未来可期
“海岛支老、一起安好”这项行动的顺利推进,意味着浙江省在解决养老服务领域不平衡、不充分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攻克了一个难题。下一步我们将转到“山区助老”,这又是一个新的难题。山区的养老服务供给,既有与海岛一样的难题,又有山区自身的特点,涉及到的地域更广、人数更多。对于浙江省来说,这是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
真正解决好这一难题有何意义?一是生活在山区和海岛的老年人能够与平原地区的老年人一样,有尊严地安度晚年,并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二是有效缩小省内地区之间的养老服务差距,均衡地区之间的养老服务水平,在养老服务领域实现共同富裕。三是探求山区、海岛养老服务供给有效机制,创造养老服务均衡发展的成功经验,供其他省份参考、借鉴。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论是山区或海岛,全省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会更加美好。
图片
让山区老人搭上共富班车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 吴玉韶
一位朋友为我写了一幅字“敬老得福”,这不仅仅是对个人的忠告。如果某个地方从家庭、企业到政府、社会,都把敬老爱老当做一件大事,将是造福一方的幸事。
这几年,我经常到浙江丽水调研山区养老课题。丽水开办了全国第一个养老人才精英班,长周期培养高级养老管理人才,注重年轻化、本地化,培训班上养老“精英”们的风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人才是第一资源,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高素质人才,丽水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可以说是找准了山区养老的“脉搏”。
我国养老服务业经过10年快速发展,总体水平已有了明显提升,但海岛、山区等农村地区的养老,还存在很多痛点、难点。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生活在广大山区里的老人,还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关心关爱。浙江在山区养老方面已有很多探索,今后应当着力在三个方面加大力度。
第一,持续加大对山区农村养老的投入。一方面是基础设施的投入,要完善村级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乡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布局和功能,让农村老年人“家门口的养老”更加方便。另一方面是政府要加大购买养老服务力度,目前农村养老保障水平还比较低,想让山区农民在养老上花钱购买服务还比较难,需要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来培育消费习惯,进而撬动市场。
第二,让更多养老专业机构和组织进村入户。养老服务包罗万象、工作细碎,难以形成规模,政府和社会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做好引导,专业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服务,才能让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才能让山区老人享受到更好服务,特别是要更多发挥专业养老社会组织的作用。
第三,有效发挥农村互助养老作用。山区人口分散,“空心化”严重,有的小山村只有几户人家,靠市场来提供全部养老服务成本高难度大。一些地方利用农村熟人社会优势,让邻里之间互相照看,低龄健康老人对同村高龄老人进行基本的看护,这都是适应现阶段山区养老实情的有效做法。要实现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组织化、制度化,比如,可以在农村广泛建立老年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村老年协会,政府在规划化建设、场地、人员培训、奖励等给予支持,让这种低成本的养老方式可持续、常态化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