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藏不住》:有些情愫该慢慢成熟

图片
「法律意义上成年与未成年的分割线,并不能切断人成长的连续性。」
“偷偷看了哥哥那么多次,如果给你白看的话,那哥哥多吃亏啊。”
“小孩,你怎么回事,一见到哥哥就脸红。”
这些台词如果出现在网文里,或许还能满足某些读者“玛丽苏”式的爱情想象;如果出现在电视上,则可能使人回到二十年前古早偶像剧流行的“抓马”岁月。
图片
(《偷偷藏不住》截图)
然而,当它出现于前段时间上映的青春偶像剧《偷偷藏不住》时,似乎只让观众感受到了尴尬,纷纷调侃“你还是偷偷藏起来吧”…
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视剧《偷偷藏不住》,从女孩儿桑稚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一个关于暗恋与成长的故事:在与比自己大五岁的男主角段嘉许接触的过程中,桑稚偷偷地爱上了他,并极力隐藏着这份爱意,二人共同成长,直到彼此表白心意,修成正果。
图片
(网友评论)
随着剧情的展开,这个故事本身比台词引起了更大的争议,因为男女主五年的年龄差之间,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未成年。
桑稚和段嘉许相遇于她的14岁,为了贴合原著,导演专门选择了一位身高较低、长相幼态、实际年龄11岁的小演员来扮演,当她和19岁的段嘉许(由实际年龄26岁的陈哲远扮演)并肩走在校园里,知晓二人未来情愫变化的观众纷纷皱起眉头,“恋童”的质疑也随之涌来。
图片
(小桑稚和段嘉许)
在一些观众眼里,和过去的大多数甜宠剧一样,《偷偷藏不住》是他们苦涩生活里的一颗糖,虽然土却能让她们获得一些朴素的快乐;然而,在另一些观众眼中,这部作品显然令她们反感甚至愤怒,怀疑它将某种意义上的犯罪美化和浪漫化了,担心给未成年人带来不良的引导。
图片
(小桑稚偷看段嘉许)
两相争吵中,或许我们都应该冷静下来细细思考,未成年人萌生的种种情愫究竟该被如何讲述。
1
偷偷暗恋:
击碎了谁的价值观?
坦白来说,由于较为失败的选角,14岁的小桑稚和段嘉许同框的画面,确实给观众带来了相当程度的视觉冲击和心理不适。幸好,这一时期二人没有过多的接触,即便小桑稚因为迷恋段嘉许的颜值,难免紧张地偷偷看他,也没有明显的暧昧气氛。
图片
(小桑稚和段嘉许)
桑稚真正确认自己喜欢上段嘉许,是在17岁时。这一时期,桑稚的扮演者已经更换为赵露思,在观感上和谐很多。同时,17岁陷入“早恋”的情感也符合多数观众的人生经验,容易被理解和共情。
不同于《情书》里的暗恋,克制无声,直到多年以后才传来一阵温柔的回响;也不同于《初恋这件小事》里的暗恋,轰轰烈烈的改造,终于把对方的名字烙印进自己的青春。桑稚的暗恋和大多数普通人的暗恋一样,慌乱,没有计划,只是偷偷地喜欢罢了。
图片
(桑稚偷拍段嘉许)
把他送的礼物珍藏起来,在小纸条上写下他的名字,偷拍他打游戏的样子……这些细碎的日常拼凑出少女饱满的爱意,单纯得发傻却也充满了青春的气息,令许多观众回忆起自己的暗恋经历。
当然,在早恋不被鼓励的大环境下,桑稚也得到了很多积极的引导与劝阻。段嘉许不止一次告诉她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能分心。当她谎称因为网恋男友伤心时,段嘉许更是直接插手,警告她成年之后才可以谈恋爱。
图片
(段嘉许“劝学”)
在内容上消除了选角失败强化的“恋童”错觉,从形式上抑制了诱导“早恋”的不良倾向,关于本剧价值观的质疑却并未因此结束。段嘉许是什么时候喜欢上桑稚的,这一问题引发了新一轮的争论。
在许多粉丝看来,桑稚尚未成年的时期里,剧集多次阐明了二人仍维系于表面的兄妹关系,段嘉许对桑稚没有“非分之想”。
图片
(段嘉许给桑稚发的信息)
但在反对者眼中,段嘉许给一个17岁的女孩儿写小作文、用“一见到哥哥就脸红”逗她、在她难过时拥抱她等情节,无不是暧昧的。二人毕竟不如共同长大的亲兄妹一般亲密,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到了要相互尊重、合理避嫌的年纪。
此外,当众多成年女性尚且为“低成本恋爱”的陷阱奔走相告、提高警惕时,段嘉许帮桑稚买卫生巾、做热饮品、处理伤口等“低成本”行为也被视为“中央空调”的一般套路。对成年男性而言轻而易举的举动,可能被未成年女孩儿过度夸大,从而将自己引向深渊。
图片
(网友评论)
因此,在她们看来,无论段嘉许怀着何种心思,都应该首先被警惕与审视,而不是交付真心。
各种意见相互碰撞、撕扯,难以达成共识。梁山伯爱上的祝英台是男儿身还是女儿身,段嘉许爱上的桑稚是未成年还是成年,通过在这些问题上做二选一的回答,观众将一个人拆成毫不相干,甚至彼此冲突的两部分,寄希望于以此断定他们之间是真爱还是孽缘。
图片
(小桑稚内心独白)
抛开具体的故事情节,在没有明显越界行为的前提之下讨论越界的可能性,一如抛开所有行迹讨论良心,当这段爱情只剩下一个衡量的维度,当这个问题成为唯一的问题,似乎也就失去了继续衡量与回答的价值。
归根结底,在这部近乎纯爱的作品中,人们本没有借此讨论法律伦理的必要。真正让观众感到敏感的,不是“段嘉许何时爱上了桑稚”,而是桑稚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否看清段嘉许是一个怎样的人,能否正确审视他们之间的互动与纠葛,以及能否在理解爱情以后做出正确的抉择。
图片
(小桑稚的困扰)
这不是“恋童”的问题,而是“早恋”的问题,是青春期如何树立正确爱情观的问题,更为隐晦的,也是未成年人性教育的问题。
2
偷偷成长:
无法靠一部偶像剧完成
有网友表示,《偷偷藏不住》小说在连载时,其作者也不过是十六七岁的年纪。这似乎解释了它对桑稚高中时期的暗恋如此细腻的把握,也注定了在理解青春与爱情时不免幼稚与俗套。
图片
(桑稚和段嘉许初见)
用病态化的低幼形象表现桑稚初中时的纯真,用“夹子音”表现桑稚高中时的可爱,用令人肉麻的词句进行日常交流……或许这些仍可归咎于原作者的稚嫩,但在影视化的过程中,诸多不合理的成长脉络依旧被保留、还原,则让人感到失望和不解。
从这个角度来看,剧中所谓的“好好学习”等引导不过是一种粗糙的包装,当看到桑稚不好好听课也可以考到班级第一、高中物理短时间内就能补习到高分等“玛丽苏”情节时,我们很难想象那些浮于表面的话术能对未成年观众产生多么积极的暗示。就像日常生活中一句没有意义的口号一样,轻飘飘地唠叨而过。
图片
(段嘉许“劝学”)
未成年时期的小桑稚看似未曾脱离正确的人生轨道茁壮成长,实际却被禁锢在旧模式的套路里,成为一个传统男性视角下理想的女性。她本人并没有作为独立的个体被塑造起来,她的感情也就难以得到正视与纾解。
面对未成年人的种种情愫,我们的叙述总是很霸道:先搁置在这里,等你成年一切就好了。
这种粗暴的解决方式回避了种种敏感问题的讨论,也把先前提到的那些真正值得被回答的问题抛出了艺术作品之外。
图片
(沈奕斐谈“早恋”)
事实上,法律意义上成年与未成年的分割线,并不能切断人成长的连续性,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也往往伴随着情愫的产生。理解人生不同阶段的重点任务,对“早恋”的风险形成认知,培养兼顾事业与爱情的能力,学会坚守自我的底线……未成年人成长中的这些关键时刻都值得被关注和书写。
2020年,日本推出了一部名为《17.3关于性》的校园青春剧,通过探索3名性格迥异的17岁女高中生对恋爱与性的隐秘心情,向人们展示了未成年人所面对的如何与朋友相处、如何面对异性、如何与父母沟通恋爱相关事项、如何处理性要求等现实困扰。
图片
(《17.3关于性》截图)
当社会的舆论环境较为传统与保守,艺术作品仍然能作为一个突破口,给予未成年人一定的指导与科普。
因此,尽管我们并不打算高估一部《偷偷藏不住》所能对未成年观众产生的价值观的影响,但面对诸多类似的青春剧和网文平台浩如烟海的、低龄化的甜宠文章,还是应该保持警惕。在影视化的过程中,应该选择哪些作品,应该保留作品中的哪些内容,都是值得今天的创作者反思的问题。
图片
(《17.3关于性》截图)
毕竟,如果我们总是向未成年人展示过于幼稚、弱势的形象,又怎能期待他们在跨过18岁的一瞬间变得成熟与独立;如果我们在讲述青春爱情时总是套用旧时期的模板,又如何能在创作成年人的爱情时突然变得平等、进步与成熟?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