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长鸣!广州今年上半年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同比上升63%

非法改装、逆行、闯红灯、不按车道行驶……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不但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也存在极大的事故隐患。电动自行车一旦与机动车发生碰撞,电动自行车驾驶人极易成为交通事故的受害者,付出沉痛的代价。
7月3日,广州交警公布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及数据。经交警部门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市发生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同比上升63%。
图片
◉案例1:逆行、占用机动车道、随意变道
今年2月1日5时28分,刘某驾驶无号牌电动自行车沿珠吉路靠中央绿化带的机动车道逆向行驶,在横穿道路时与吴某驾驶的粤K1**86号牌小型轿车发生碰撞,事故造成刘某受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及两车损坏。
◉案例2:占用机动车道、随意变道
今年4月15日13时26分,江某驾驶无号牌电动自行车沿白水寨大道由西往东方向行驶,在掉头横过马路时与廖某驾驶的粤A1**67号牌小型普通客车发生碰撞,事故造成江某当场死亡、两车损坏。
◉案例3:闯红灯
今年5月22日9时21分,赖某驾驶无号牌电动自行车在增江大道南与纬六路交界处违反交通信号指示(闯红灯)通过路口时,与林某驾驶的赣C2**L7号小型普通客车发生碰撞,事故造成赖某受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两车损坏。
图片
□2021年11月至2023年5月:
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查处量同比上升37%
“个别违法骑行人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淡薄,针对交警部门的执法,更多抱着侥幸心理,重复违法的可能依然存在,这容易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广州交警介绍,近年来,交警部门会同其他政府职能部门不断探索有效措施,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动、电动自行车攻坚整治“百日行动”等,全力推动电动自行车的综合治理。
广州市11个区、176个镇(街)实行责任到人、包干管理,整合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和志愿者力量,围绕重点违法和重点路段、区域,加强电动自行车通行秩序管理。截至目前,全市重点路口交通守法率、摩电头盔佩戴率对比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动前分别提升了19.13%、58.51%。
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开展全市统一行动,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通行、停放、营运等环节进行综合整治。2021年11月至2023年5月期间,广州共开展统一行动64次,市场监管部门立案查处违法生产、销售摩电行为,交通运输部门立案查处摩电非法营运行为均超过200宗。
与此同时,广州交警全面加强守点管控、巡逻管控及“小兵团”作战,不定期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闯红灯、逆行、非法改装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2021年11月至2023年5月期间,查处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同比上升37%。
图片
□逐步改善非机动车通行条件:
新建非机动车道613公里、增设机非隔离栏17.1万米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广州已完成电动自行车上牌超过360万辆。广州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调整措施已于今年6月6日在广州市公安局网站再次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下一步将按程序召开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措施听证会。
在改善非机动车通行条件方面,广州积极完善非机动车道建设,2021年11月至2023年5月期间,新建非机动车道613公里;同步开展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隔离设施及待行区建设,2021年11月至2023年5月期间,增设机非隔离栏17.1万米,完善93个路口机非隔离设施。
此外,广州交警部门还在海珠区新港西路试行彩色非机动车道地面;在越秀区中山路、吉祥路、东湖沿江路路口和天河区华夏路、华穗路沿线路口设置蓝色的非机动车等候区,逐步改善非机动车通行条件。
图片
广州交警提醒:
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动仍在进行中,交警部门对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逆行、闯红灯、不按车道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严查不放松,请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做到安全文明守法出行。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丹羊 通讯员:交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邱伟荣 (部分图片为警方提供)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邱伟荣、张丹羊 通讯员:交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龙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