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使命 一往无前|扬鞭奋蹄 “三北精神”创奇迹

图片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提到了感人至深的“三北精神”,充分肯定了40多年来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指出荒漠化和土地沙化实现“双缩减”,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抑制,防沙治沙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健全,绿色惠民成效显著,铸就了“三北精神”,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
作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区域,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也是“三北”地区重要的生态防线。过去40多年,“三北”防护林等重大生态工程在内蒙古大地上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生态防护网,一代代治沙人以滚石上山、不进则退的恒心和韧劲,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新闻述评《勇担使命 一往无前》第二篇《扬鞭奋蹄 “三北精神”创奇迹》。
图片
走进国营新华林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微风拂过,树梢沙沙作响,带来阵阵湿润与清凉。难以想象,眼前这片郁郁葱葱在60多年前还是一片沙地。
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场长 杜文化:“1960年,当时全是荒滩、碱滩,风起来能见度就是两、三米,庄稼种进去的时候,一场风刮得苗子都没了,一年补种四、五次。当时在国家的号召下开始建设林场植树造林。”
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职工 陈艳锋:“那个时候春季栽树是非常艰苦的,人们几乎站不住,被风一刮就倒,但是我们信心是非常足的。”
图片
林场建成后一段时间内,资金短缺,树苗品种少、数量少,防风固沙效果不明显,风沙对周边农田的危害依然很大。1978年,党中央作出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战略决策,随着“三北”防护林等工程的实施,新华林场一批批职工发扬治沙精神,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场长 杜文化:“通过‘三北’防护林国家政策支持,我们开始大量造林,引进外地的优秀品种和本地的品种相结合,造混交林,起到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周边农田的作用。” 
图片
在三代林场人的接续奋斗下,新华林场累计造林3.9万亩,植树430万株,沙地面积由上世纪60年代的2.15万亩缩小到0.5万亩;附近两个湖泊的水面由原来的500亩扩大到7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5%,80多种野生动物和30多种植被和谐共生。
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场长 杜文化:“我们以后更要加强植树造林、抚育管理,我们要栽一片林成一片,下一代也要继续努力,久久为功,把防沙治沙的工作坚持下去。”
图片
 在“三北”工程中,一处处规模化林场把“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夏日时节,位于大兴安岭南麓的兴安盟阿尔山市草木萌发,生机勃勃。在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森林植被恢复项目作业区内,林业工人们正在进行新造林夏季养护工作。
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森林植被恢复项目作业负责人 胡吉雅:“种植的山丁子、稠李子、云杉,今年的这个项目里就种植这3个种品种,今年造林任务是1600亩。”
杜拉尔林场是内蒙古最早实现全面停伐的国有林场。通过实施植被保护、退耕还林、补植补种等多项工程,完成造林13万亩。随着停伐和保护工程持续推进,阿尔山地区的野生动物得以繁衍,森林系统生物链逐渐恢复。
兴安盟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 耿天良:“全力实施好‘三北’防护林六期工程,继续谋划争取国土绿化试点等项目,高质量建设300 万亩木本油料及 200 万亩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基地,把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牢不可破。” 
图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主体目标是生态效益,但如果离开经济效益的支撑,它的生命力就会大打折扣。深谙此理的内蒙古在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的40多年里,始终坚持生态治理与改善民生协同推进,不断在树种选择上下功夫,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在很多地区,“三北”工程所形成的经济林甚至已经成为当地农牧民的支柱产业和主要收入来源。
图片
 仲夏时节,通辽市奈曼旗苇莲苏乡的鸡心果园处处郁郁葱葱,紫花苜蓿点缀其间,甚是喜人。苇莲苏乡属于典型的科尔沁沙地特征,近年来,当地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完成科尔沁沙地腹地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项目、飞播项目、种植防护林、重点区域绿化、村屯绿化项目,植被覆盖度从15%增长到30.7%。同时,大力发展林果经济、牧草经济,昔日的“沙窝窝”变成了“金窝窝”。
苇莲苏乡东风村村民 唐丽荣:“早先这里是林地,又改造了鸡心果林。经过三年之后结的果,一棵树能达到100来斤,这一年收入20多万。生态好了,我们的日子也好了,钱包也鼓了。”
图片
图片
阿拉善依托全盟1700多万亩天然和人工梭梭林,接种肉苁蓉120多万亩,培育引进数十家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牧户”的模式,形成一条集肉苁蓉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在茫茫大漠建起了取之不尽的“绿色银行”,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步入良性循环。
阿拉善盟林草局生态产业发展规划中心主任 武志博:“仅‘十三五’期间,全盟林沙产业产值达199.5亿元,全盟直接和间接从事林草产业的农牧民达3万多人,人均年收入3到5万元。”
图片
三北大地“绿色挺拔”的背后,是治沙人坚实的精神支撑。一代代三北工程建设者用他们的锲而不舍,铸就了“三北精神”,谱写着绿色壮歌。
地处蒙晋冀三省区交界的苏木山是华北重要的生态屏障。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苏木山一片荒芜,水土流失严重。1958年,19岁的董鸿儒背起行囊,步行45公里来到苏木山,从此开始每天背着七八十斤重的树苗和水箱去种树,一次次失败后,1965年春天,董鸿儒终于培育出了适合当地的华北落叶松。如今,苏木山已经成为华北地区最大人工林场,森林覆盖率达到74.8%。
首届全国“最美自然守护者” 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苏木山林场原场长 董鸿儒:“苏木山林场两代造林人,听从党的召唤,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人间绿色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们)要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图片
74岁的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布力彦嘎查牧民唐八十,1987年,只身挺进科尔沁沙地,在沙漠深处建起土房开始植树造林,一米一米地围封沙地,这一干就是36年。
唐八十:“总书记说,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防沙治沙,的确是这个道理。治沙30多年,我们的布力彦村,人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以后在生态方面更好地努力。”
图片
 如果精神有颜色,那“三北”工程绵亘千里的绿,一定是其中的一种。从“时代楷模”苏和到“治沙王”唐臣,从治沙劳模殷玉珍到“全国治沙标兵”宝秀兰,再到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兴安盟科右中旗林草局,一道绿色长城,几代人接续奋斗,内蒙古一代代治沙人以滚石上山、不进则退的恒心和韧劲,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
图片
内蒙古台特约评论员、内蒙古生态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内蒙古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院韩新盛博士表示,“三北”工程建设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实干与担当,数千万亩沙地变为良田、果园和牧场的背后是他们坚定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和永不言败的昂扬斗志,一个个为了家园更美、生态更好、绿色更多而躬身奋斗的“身影”,正是“三北精神”的最生动注解。
韩新盛:1978年,我国启动实施“三北工程”,这是为了扭转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带来的生态危机而启动的大型防护林工程。“三北”工程建设在保护内蒙古生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阿拉善盟等地风沙侵害和水土流失盐碱化的草原、牧场得到有效治理,生态效益显著,维护了北方生态安全。
“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团结协作、锲而不舍,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人为本、造福人类”的“三北精神”,为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在内蒙古漫长的荒漠化防治实践中,涌现出一大批以殷玉珍、宝日勒岱、董鸿儒、宝秀兰等为代表的英雄榜样人物,他们誓守治沙,以愚公移山般的勇毅,创造了将“沙漠”变成“绿洲”的“人间奇迹”。
内蒙古林科院闫德林研究员以黄沙为伴,播种绿色,攻克流动沙丘治理技术难关;通辽市科左中旗杨明海采取前期促进苗木快速生长,后期采用炼苗或掐头办法,增强苗木抗逆性及成活率。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敖特更花走出一条“公司+农户”的规模化、市场化的道路,使农牧民收入从几万元提高到几十万元。他们用实干与担当,把发展蓝图变为美好的现实,为了家园更美、生态更好、绿色更多,一辈辈治沙人前仆后继、躬身奋斗,“三北精神”也必将代代传承发扬下去。
图片
“三北精神”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一代代治沙人艰苦奋斗的路,也必将照亮黄土地上的人们前赴后继、巩固和发展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的前行之路。
今年是“三北”工程建设45周年,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不久前,在巴彦淖尔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任务,并从坚持系统观念、突出治理重点、坚持科学治沙、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全面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作出部署。
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部署,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对此,韩新盛认为,内蒙古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传承“三北精神”不畏艰辛的意志,深度挖掘“三北”防护林工程在生态修复、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多元效益,高质量推进“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 
韩新盛:实施“三北”工程是国家重大战略,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我们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要坚持系统观念,突出治理重点,坚持科学治沙,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全面加强组织领导。要摸准生态脆弱区痛点,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紧紧围绕水资源这个最大的刚性约束,量水而行、以水定绿、林水相宜,大力发展节水林草,实现造林种草实际和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
防沙治沙工作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选择治理模式,突出重点,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坚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建设。进一步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荒漠化防治,分享中国在防沙治沙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引领各国开展政策对话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沙尘灾害天气。
我们要传承“三北精神”不畏艰辛的意志,以始终不变的勇担使命精神在“三北”防护林六期工程建设中续写新的传奇。深度挖掘“三北”防护林工程在生态修复、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多元效益,打造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生态安全屏障,筑牢北疆绿色长城。
高质量推进“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关键是要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中央统筹,省(自治区)负总责,市县抓落实。让百姓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记者:郝燕、张迎雪、朝克、巴彦淖尔台图亚、兴安台李响、通辽台刘安琪、阿拉善台阔函
编辑:武   婧、佳  妮
审核:岳   楠
监制:山   丹
部分图片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声明:奔腾融媒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新闻广播》官方微信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