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岩城事|东山上有座塔,藏着贵阳的故事

1939年2月4日,日机轰炸贵阳这天,海拔1200余米的东山山顶挂出了六个大、小红灯笼,山脚下的人们看得一清二楚,知道这是预示敌机来袭的信号,顿时全市拉响警报、封锁交通,市民纷纷逃出城外或进入防空洞躲避。
历史映射当下,如今,这里矗立着一座电视塔,发出的是贵阳千家万户的电视信号。这座电视塔高190米,名为东山电视塔,是上世纪90年代贵阳的城市地标。
在老贵阳人的记忆中,站在电视塔的最高点能完整欣赏到整个贵阳,即使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里仍是俯瞰贵阳的首选。
图片
贵阳电视发射塔
上世纪90年代以前,贵州已是家家户户守着一部电视机,万人空巷收看体育赛事的场景。当时,贵州只有省一级电视台,为响应“四级办台”方针,1985年贵阳市电视台建成播出,但临时发射台的海拔高度不够,发射天线矮,覆盖面积只有45%,需在市区周围较高的山头上重建电视塔。
1986年筹建贵阳电视塔选址时,贵阳老东门外的东山有一高地叫西瓜地,因地势高1200余米,傍立城区、交通便利,便成为了不二之选。1991年东山电视塔建成后,这片高地在贵阳市民口中的称呼也从西瓜地变为了电视塔。
东山电视塔的落成,将电视信号从贵阳主城区传到郊区乡里,覆盖近两千公里125万人。当时,贵阳市人口约132万,几乎全市市民都有条件能看电视,越来越多的家庭也购买了电视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可以看见大街小巷各种各样的天线布满了千家万户的房顶。
图片
1993年贵阳全景
家住东山电视塔附近的杨章仁,在贵阳生活了30多年。想起刚来贵阳时的画面,杨章仁依然记忆深刻。
上世纪90年代初,贵阳已是现代都市的模样,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商业繁荣发展,杨章仁正是这时从县城来到贵阳。东山电视塔建成后,建筑高度超过了当时第一高的贵州饭店,成为贵阳的最高点。杨章仁在贵州饭店打工时,经常站在贵州饭店最高层,望着比他还要高的电视塔,心里不由萌生想要上去看看的想法。此后,不管杨章仁去到贵阳什么地方,转眼便能看见远处高耸的电视塔。无处不在的东山电视塔成为杨章仁对贵阳的第一印象。
1992年至1996年,东山电视塔对外开展旅游观光4年,随后因道路改扩建工程,电视塔暂停对外开放,以致于很多人没有登上过东山电视塔。虽然常常看见在塔楼顶端拍摄的贵阳全貌,但对贵阳人来说,它更像是一个神秘的高大建筑。阔别14年后,2011年,东山电视塔再度对外开放。于是,无数贵阳人才得以身临其境地观看、走近这个生活了很久的城市。
图片
1992年建成的贵阳电视塔
2007年,杨章仁搬到东山电视塔附近,2011年他终于登上东山电视塔。站在近两百米高的塔楼观景台,贵阳城的风貌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眼底,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这片城,身为外乡人的杨章仁第一次感觉到,“原来自己可以离贵阳这么近”。
在东山山脚下开五金店的老贵阳人王芳眼中,夜晚的东山电视塔别有一番景致。每天日落之时,东山电视塔塔身都会亮起灯光,五彩光影一路映射到店门口,把东山下的贵阳夜景映得更加迷人,让王芳因此多了几分自豪感。如今,东山电视塔虽然暂停了对外开放,塔身也不再亮灯,但从塔楼里的一处留言墙可以发现,它确实留下了许多关于贵阳的记忆和故事。
从90年代以来,东山电视塔见证了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虽然它们的总高度早已超过东山电视塔,但靠着地理位置的高度优势,东山电视塔依然是贵阳的最高点,俯瞰着这座城市成长。
如今,与东山电视塔隔空相望的东山山体公园也成为了俯瞰贵阳、追逐日落的最佳选择。正如陈毅元帅的诗云:“闲步跑上东山头,贵阳全景一望收。新城气望旧城尽,不愧雄奇冠此州。”
图片
日落前从东山山体公园往上爬,大约二十几分钟,将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贵阳城。当余晖染红天际,微风拂过发梢,心也跟着安静下来。
图片
如果继续待上一会,夕阳落下、华灯初上,万家灯火若星星点点、璀璨夺目,一个不期而遇的浪漫夜晚就这样来临。
来源:方志贵阳、云岩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