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利2023春拍丨古代书画及古籍文献三大专场明日举槌

古代书画及古籍文献日程安排
Poly Auction 2023 Spring
/ 拍卖时间 /
7月5日(星期三) A厅
10:00 艺林藻鉴——古代书画
19:00 仰之弥高——古代书画夜场
7月5日(星期三) C厅
9:30 古籍文献 金石碑帖
翰墨菁萃 西文经典
/ 拍卖地点 /
北京国贸大酒店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3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古代书画夜场共计68件拍品。因为有了赵孟頫的小楷《临黄庭经》,古代书画专场令人格外兴奋。近千年书坛神品,百年秘藏之后,沉泗之鼎,光彩夺目。以收藏宋元墨迹称尊的项元汴将列为其藏品序列之千字文编号 “象”字号的《临黄庭经》,是赵孟頫中晚年小楷书迹的巅峰力作,且有邓文原、贡奎、龚璛三位赵氏友人题跋,其递藏清晰,流传有序。乾隆帝题赞,宫廷画家金廷标所绘《平定西域五十功臣像赞》是乾隆皇帝的宝爱之物,是乾隆朝“平定西域”系列绘画的“文治武功”,代表了乾隆皇帝圣治理想,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天下一统的家国情怀。而经由乾隆皇帝所藏、《石渠宝笈》著录的元末明初冷谦所绘《白岳图》、文徵明诗书画三绝《新燕篇诗意图》以及通卷淋漓的王宠狂草《诗帖》更像是乾隆皇帝对传统文化的衷心热爱,展现其文人情怀。本季拍卖的书作如宋代高僧德琏《致圆尔辨圆札》、元中峰明本《参禅三要》、陈淳《草书唐诗》卷、董其昌《草书应制诗三首》卷、张瑞图《草书永州新堂记》、傅山《草书杜甫〈徐步〉》等皆为杰作;赵雍《秋林觅句》、盛懋《江山渔乐》、项元汴《嵇叔子诗意图》、王原祁《仿大痴山水》、郑板桥《新篁图》等元明清绘画代表了彼时画家的一流水准。
古代书画日场共计240件拍品,以董其昌《临晋唐名迹卷》为首,其体现了董其昌于1610年代对于“魏晋风流”不懈追求的最高诠释;董其昌好友陈继儒《小词三首》是文人气质的展现;戴明说行草书《杜审言〈渡湘江〉》以及多件明代书法立轴代表了本场书作的水准;弘旿《花卉珍禽册》代表了皇家的审美格调,另有多件著录于典籍之佳品,如蓝瑛《仿王蒙山水》、丘岳、文宠光、陆鸿等明人《书画合璧册》等,而多个“同一藏家”专题再现收藏世家昨日荣光。
古籍专场将奉上476件拍品,分为古籍文献、金石碑帖、翰墨菁萃、西文经典四大板块。其中经碑帖专家仲威老师著录为“海内孤本”之《魏王子晋碑》有沈树镛、胡澍、褚德彝题跋,沈树镛、徐康、徐士恺、费念慈、蒋祖诒、叶恭绰、章士钊等名家鉴藏章累累。元刻《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并集传遗文为难得一见的全本。公私藏所存数量极稀的北宋崇宁藏刻本《鼓山大藏 正法念处经卷》以市间所见最佳品相亮相拍场。南宋思溪藏《杂譬喻经》上下二卷全,为我们展现了南宋至今保存完好的原装珍贵文物实物之真面目。《沈氏研易楼善本图录》著录为元刊本之《新笺决科古今源流至论》所存卷数之完整可补台北故宫之缺,无疑为馆藏级善本。与傅抱石信札同一来源之《丰子恺致张院西信札(49通56纸)》较傅札体量更大、涉及时间跨度更长,两方印证之下,既可知张氏于当时活动之频繁,在对编年体资料的互证与补充上,这批信札的文本内容,则可视为一手新资料、新线索甚至新证据,意义不容小觑。此外,本次古籍专场还包括尚小云、刘厚生旧藏之梨园专题七十件拍品,全部无底价呈现。信札板块包含曾国藩、左宗棠、吴大澂及其朋友们等诸位名家墨迹百余通,来源可靠,流传有绪,当为藏家可宝。
图片
lot 0817
赵孟頫(1254-1322)小楷《临黄庭经》
手卷 水墨纸本 1302作、1322年题
引首:31.8×123.8cm
书心:27.5×118.5cm
题跋一:27.5×104cm
题跋二:32×106cm
估价待询
此作品在保税状态下,成交后需在香港提货。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著录:
1.贡奎著《贡文靖公云林诗集》卷六,《题赵子昂黄庭经》,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弘治三年(1490)刻本。
2.丰坊著《真赏斋赋》,嘉靖二十八年(1549),清光绪宣统间缪荃孙《藕香零拾》丛书刊印。
3.李日华著《味水轩日记》卷二,“万历三十八年(1610)六月四日”条,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
4.张丑撰《清河书画舫》卷五,万历四十四年(1616)成书,见《钦定四库全书》本。
5.汪珂玉撰《珊瑚网》,卷二十二,崇祯十六年(1643年)成书,见《钦定四库全书》本。
6.《装余偶记》卷四,第五件,清初钞稿本,文物出版社影印,2007年。
7.卞永誉撰《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十六,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刻本。
8.倪涛撰《六艺之一录》卷三百五十五,见《钦定四库全书》本。
说明:
1.邓文原、贡奎、龚璛、项元汴、沈德潜题跋。束季博、束善甫、柯九思、华夏、项元汴、项德弘、刘金省、刘恕、许应鑅、张允中递藏。长尾甲题签。
2.邓文原(1258-1328),字善之,一字匪石,人称素履先生,绵州(今四川绵阳)人,绵州古属巴西郡,人称“邓巴西”。其父早年避兵入杭,遂迁寓浙江杭州。历官江浙儒学提举、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佥事、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监祭酒、翰林侍讲学士,卒谥文肃。其政绩卓著,为一代廉吏,其文章出众,也堪称元初文坛泰斗,《元史》有传。著述有《巴西文集》《内制集》《素履斋稿》等。擅行、草书。与赵孟頫、鲜于枢齐名,号称“元初三大书法家”,尤以擅章草而闻名。
3.贡奎(1269-1329),字仲章,宣城(今属安徽)人。官至集贤直学士,追封广陵郡侯,谥文靖。大德六年前曾任池州齐州书院山长,为江浙儒学提举司所辖,大德六年入朝,长期供职翰林院,延祐时期,赵孟頫执掌翰林,再续上下级关系。
4.龚璛(1266-1331),一作肃,字子敬,号谷阳生,江苏高邮人,移居苏州,少为徐琰幕下,后充和靖、学道两书院山长。泰定四年(1327)调宁国路儒学教授,以江浙儒学副提举致仕。与戴表元、仇远等人交善,与袁易、郭麟孙一起被赵孟頫并称“吴郡文士三君子”。工诗文,擅书法,有晋唐人法度。有《存悔斋集》一卷,补遗一卷。邓、贡、龚三人均与赵孟頫有密切交往,为赵同僚下属。
5.项元汴(1525-1590),字子京,号墨林、墨林山人、煮茶亭长、鸳鸯湖长等,浙江嘉兴人。一生绝意功名,不求仕进,万历时征其做官,亦被谢绝。家富饶,精鉴赏,广搜历代法书名画,收藏之富之精,甲于海内。家藏既多,熏习既久,书画自通。书法出入智永、赵孟頫,画山水学黄公望、倪瓒。此卷为天籁阁千字文藏品编号中的“象”字号。项元汴为此写下行草题跋一篇,引用古人书论阐述了他对小楷的理解,意见独到,精彩殊胜,显示其作为鉴赏家的一面。项藏书画虽多,有如此精彩题跋者罕见。
6.沈德潜(1673-1769),字碻士,号归愚,江苏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大臣、诗人、学者。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以六十七岁高龄得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乾隆帝喜其诗才,称其“江南老名士”,是乾隆收藏《富春山居图》的信源。历任侍读、内阁学士、上书房行走,乾隆三十四年病逝,年九十七,赠太子太师,祀贤良祠,谥文悫(què)。编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国朝诗别裁》等。题跋此卷在乾隆二十二年,是年加礼部尚书衔。
7.此卷为赵孟頫任江浙儒学提举期间,在平江府(苏州)为束季博所临,束季博与赵孟頫家有姻亲关系,居平江府,园池即在平江府文庙前。传世有赵孟頫为其所书信札《致季博札》(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藏)。
8.束善甫为束季博之子,疑即束同之,卷上“两疏后人”印也见于赵孟頫《水村图》卷束同之题跋。
9.柯九思(1290-1358),字敬仲,号丹丘生、五云阁吏,仙居(今属浙江)人。出身官宦家庭,自幼爱好书画,聪颖绝伦,被视为神童。延祜元年(1314)以父荫补华亭县尉,不就。天历元年(1328)授典瑞院都事,次年升奎章阁学士院鉴书博士,负责宫廷所藏金石书画的鉴定工作,受元文宗赏识。元文宗去世后束装南归,退居吴下,流寓松江。柯九思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鉴藏家,善写墨竹,师法北宋文同,兼善山水、人物、花卉。书法长于行楷。又博学能诗文,著有《丹丘生集》。
10.华夏,字中甫,号东沙,生于明弘治年间。华夏收藏法书名画及鼎彝金石甚富,精于鉴赏,世人称他为“江东巨眼”。真赏斋为华夏之书斋,丰坊与华氏世交,故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为华夏作《真赏斋赋》,对其所藏一一咏赞,其中就包括赵孟頫此卷。
11.项元汴共有六子,第五子项德弘,字玄度,他与兄弟一起继承了父亲的宏富收藏。项德弘与董其昌关系密切,冯梦桢、陈继儒、李日华等人也时常造访于他,欣赏天籁阁法书名画。
12.刘金省(1725-1794),字惺常,别字讷庵,吴县洞庭东山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副贡,二十四年(1259)铨选刑部云南司主事,任三年归居故里。喜收藏,书多善本。
13.刘恕(1759-1816),字行之,号蓉峰。他与父亲刘金省均雅爱风物,收藏书画碑刻颇富。刘恕旧居东山岱心湾,后移家至苏州城西花步里,自筑寒碧庄,刻《刘园集帖》传世,后世取“刘”字谐音,称为“留园”,饶泉石花木之胜,所以又号寒碧主人、花步散人。传经堂与含青楼为寒碧庄中收藏善本、碑帖、书画之所。
14.许应鑅(1820-1891),字昌言,号星台,广东番禺人。咸丰三年(1853)进士。历任江苏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浙江布政使、护理浙江巡抚等职。
15.张允中(1881-1960后),浙江山阴人,名致和,号补萝盦主。曾任北平市政府秘书长,精擅文物鉴定,与琉璃厂的古董商人关系甚密,过手多巨迹。
16.长尾甲(1864-1942),明治时期日本汉学者、书法家、画家、篆刻家,曾师从中国篆刻大师厉良玉学习篆刻艺术。早年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任职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02年辞去教职,次年移居上海,受聘于商务印书馆编译室主任,参加中国小学教科书的编纂,居中国12年。期间经友人引荐,拜识了长其20岁的吴昌硕,结为诗友。与河井荃庐同为第一批西泠印社海外社员。
17.带布套。
图片
lot 0815
乾隆帝题赞 金廷标绘 
平定西域五十功臣像赞
镜心(10开)设色纸本   1760年作
兆惠:30×32 cm.班第:30×30 cm.
纳木扎尔:30×32 cm.策布登扎布:30×32 cm.
富德:30×32 cm.萨拉尔:30×38 cm.
豆斌:30×31 cm.高天喜:30×32 cm.
端济布:30×30 cm.玛瑺:30×33 cm.
估价待询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展览:
“盛清的世界——康雍乾宫廷艺术大展”,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2015年8月19日-11月18日。
出版:
1.《五台山人藏——清乾隆宫廷书画》,第280至335页,文物出版社,2009年。
2.龙美术馆编《盛清的世界:康雍乾宫廷艺术大展》,第176至179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年。
著录:
1.《钦定石渠宝笈续编》卷七十六,“西苑等处藏一、瀛台一”,《续修四库全书》据清内府抄本影印。
2.《御制文初集》卷三十,“紫光阁五十功臣像赞”,《钦定四库全书》本,乾隆二十九年(1764)。
3.《高宗纯皇帝实录》卷六百二十八,“乾隆二十六年正月”,《清实录》第十七册,中华书局,1985年。
4.《乾隆二十六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如意馆六月十三日”,《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第二十六册,人民出版社,2007年。
5.《乾隆二十六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如意馆十一月十九日”,《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第二十六册,人民出版社,2007年。
6.《乾隆二十八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如意馆十月十四日”,《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第二十八册,人民出版社,2007年。
7.傅恒、刘统勋等奉敕编《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卷首四,《钦定四库全书》本,乾隆四十七年(1782)。
8.英廉等奉敕编《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二十四,《钦定四库全书》本,乾隆五十三年(1788)。
9.福隆安等奉敕纂《钦定八旗通志》卷首之六,《钦定四库全书》本,嘉庆元年(1796)。
10.胡敬辑《国朝院画录》卷上,第20至21页,清嘉庆间刻本。
11.聂崇正《从稿本到正图的“紫光阁功臣像”》,第131页,《紫禁城》第10期,2015年。
说明:
平定西域功臣像的脸像,以西洋画法完成,刻划细微,面容栩栩如生,极尽逼真之能事。身躯部份,则纯用中国笔法,衣纹勾勒,在轻重有致的提按之间辄衍生出具有书法韵律的流畅线条。负责绘制手卷本的金廷标,虽然高宗一再称赞他“是谓善写照,传神在阿堵”,但从传世画迹和文献记录考察,每遇肖像画,脸像都由西洋画家执笔,金廷标只负责绘画躯干。现藏于法国集美博物馆的《哈萨克贡马图》,虽然画上只有郎世宁款识,但画中人物衣纹笔法的特征与平定西域功臣像中所见如出一辙;再如故宫博物院藏《乾隆皇帝宫中行乐图》,金廷标署款,而图中乾隆皇帝等人物明显带有肖像画特征,当出自郎世宁之手。乾隆二十三年(1758)的十月二十六日,高宗曾“传旨著郎世宁、金廷标照从前画过准噶尔贡马图另起手卷稿”;乾隆二十七年(1762)十一月二十一日,传旨“金廷标起稿,著郎世宁用白绢画御容一幅”。可见在这一时期,郎世宁、金廷标二人受到高宗的信任,常联手作画。不论是金廷标还是郎世宁单独署款的画作,若画中出现西洋画法,尤其是是人像脸部,都应该是郎世宁等西洋画家完成。平定西域功臣像亦属于这种情况。
图片
lot 0833
文徵明(1470-1559)新燕篇诗意卷
手卷 设色绢本、水墨纸本 1544年作
引首:27×104 cm.
画心:27.2×88 cm.
书法:27×375 cm.
估价:RMB 35,000,000-40,000,000
著录:
1.《石渠宝笈初编》卷三十四,“明文徵明画新燕篇诗意一卷”,《钦定四库全书》本,乾隆十年(1745)。
2.《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之《赏溥杰书画目》,第25页,“宣统十四年十二月十一日赏溥杰”,北平故宫博物院,1934年。
3.江兆申著《文徵明与苏州画坛》,第209页,台北故宫博物院,1977年。
4.周道振著《文徵明书画简表》,第99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
5.福开森编《历代著录画目》,第23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
6.徐邦达编《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第80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
7.《文徵明画系年》,第143页,台北故宫博物院,1976年。
8.杨仁恺著《国宝沉浮录——故宫散佚书画见闻考略》,第577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9.刘纲纪著《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文徵明》,第222页,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
说明:
释同揆题跋。释同揆(明末清初),字轮庵,俗姓文,名果,号园公,长洲人。他是文震亨第三子,所以称自己为文徵明的四世孙。明亡后,同揆在颠沛流离之中出家为僧。康熙年间,随云南提督桑格来滇,常住云南大理府文殊寺,将所见所闻撰成《洱海丛谈》。
图片
lot 0819
陈淳(1482-1544)草书唐诗卷
手卷 水墨纸本 34.5×703.5 cm
1544年作
估价:RMB 12,000,000-15,000,000
说明:
高荫槐旧藏。高荫槐(1889-1976),号蕴华,云南昆明人。抗日爱国将领、滇军将领、国民党陆军中将,为龙云手下的重要人物。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包括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在内的大小战役,任第六十军183师师长、第30军团副军团长、第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任新三军军长,为抗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建国后,担任云南省参事室参事兼任云南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和云南省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委员。高荫槐喜收藏,精鉴赏,以旧藏百余件云南明末著名方外画家担当而名其斋为“百担斋”,所蓄多精真稀。
图片
lot 0818
王宠(1494-1533)诗帖
手卷 水墨纸本 1532年作
引首:26×88.5cm
书法:26×919cm
题跋:26×21cm
估价:RMB 30,000,000-40,000,000
展览:
1.《明清名家法书展》,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76年2月5日-2月29日。
2.“中华文物集粹——清玩雅集收藏展”,台北历史博物馆,1995年8月。
3.“中华文物集粹——清玩雅集收藏展”,故宫博物院,1995年9月。
出版:
1.《访李氏群玉斋主谈〈明清名家法书展〉》,第8至9页,《书谱》杂志第九期,1976年4月。
2.《中华文物集粹——清玩雅集收藏展》,第64至65页,北京故宫博物院,1995年。
3.《中华文物集粹——清玩雅集收藏展》,第64至65页,台北历史博物馆,1995年。
诗文著录:
《晓起饮蕉露作》《诸子雨集采芝堂摘芙蓉作供赋二绝》见《雅宜山人集》卷八,《晓起饮蕉露作三首》《石民望朱日宣正上人雨集草堂摘芙蓉作二首》,明嘉靖刻本。
著录:
1.赵宧光著《寒山帚谈》《钦定四库全书》本。
2.《石渠宝笈初编》卷三十一,“明王宠诗帖一卷”,《钦定四库全书》本,乾隆十年(1745)。
3.《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之《赏溥杰书画目》,第15页,“宣统十四年十一月十九日赏溥杰”,北平故宫博物院,1934年。
4.陈仁涛著《故宫已佚书画目校注》,第57页,香港统营公司,1956年。
5.朱省斋著《书画随笔》,第110至113页,星洲世界书局,1958年。
6.朱省斋著《艺苑谈往》,第173至175页,香港上海书局,1964年。
7.饶宗颐《晚明画家与画论(一)》,第57页,《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十六期,1978年。
8.杨仁恺著《国宝沉浮录——故宫散佚书画见闻考略》,第564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9.沙匡世编撰《沙孟海年表》,第29页,西泠印社,2000年。
10.薛龙春编著《书画名家年谱大系 王宠年谱》,第273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
11.薛龙春著《雅宜山色 王宠的人生与书法》,第276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
说明:
1.赵宧光自藏并题引首,著录于其著作《寒山帚谈》中。赵宧光(1559-1625)字水臣,号广平、寒山梁鸿、墓下凡夫、寒山长、凡夫。江苏太仓人,国学生,宋太宗赵炅第八子元俨的后代,定居在吴郡太仓。作为王室后裔,赵宧光一生不仕,只以高士名冠吴中,偕妻陆卿隐于寒山,读书稽古,精六书,工诗文,擅书法,尤精篆书,兼文学家、文字学家、书论家、造园师于一身。代表园林有以“千尺雪”出名的寒山别墅,代表作品有《说文长笺》《六书长笺》《寒山蔓草》《寒山帚谈》《寒山志》等。
2.清宫旧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清末被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流出宫外。1947年吴湖帆题跋,1950年代流入香港归朱省斋收藏,后于1970年代为群玉斋主李启严所得。
3.朱省斋(1902-1970)是二十世纪有名的文史学家和书画鉴藏家。他原名朱朴,字朴之,号朴园,晚号省斋,江苏无锡人。他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四十年代在上海创办《古今》杂志,刊登人物故实、民情风俗和文献钩沉方面的文章,影响及于南北,且由此结识一批权要与名宿;二是喜好鉴藏书画并撰写赏鉴文章,与吴湖帆、张大千、叶恭绰、溥心畬、周作人、喜龙仁、徐邦达、苏庚春等均有交游,是一位曾经在书画鉴藏与文史领域叱咤风云的人物。
4.李启严(1911-1984),广东新会人,出身望族。其父在美国经商,为纽约侨领。李氏为香港好古博雅之士,收藏甚富,嗜法书及碑帖拓本,鉴别之精,收藏之富,其时海内盖无出其右者。安思远旧藏善本碑帖十一种,再包括早年成功回流祖国入藏上海博物馆的《淳化阁帖》,近半数都是李启严旧藏。特别要提及的是其中一件真师草圣《千文》一册,乃《群玉堂》石刻。经明代文徴明、项子京等收藏,为宋拓孤本。李启严甚宝之,得之遂颜其斋曰“群玉”。
图片
lot 0870
海内孤本《魏王子晋碑》
1册25开附书箱锦盒 纸本
27.2×15 cm.(27.2×30 cm./开)
估价:RMB 4,000,000-6,000,000
说明:
1.海内外所见所存魏王子晋碑之拓仅此一件,著名碑帖专家仲威在其著作中特有撰文称“海内孤本”。
仲威文节录:此碑书法在《孟敬训墓志》与《张猛龙碑》之间,堪称魏碑名品。然北魏碑拓不同于汉唐碑拓之处在于古拓罕见,这与古人书法好恶和收藏习惯密不可分。此册经沈树镛、褚德彝审定为“宋拓本”。笔者觉得碑帖若论文物价值,当首重传世的珍稀程度,次重捶拓之年代,此碑未见第二传本,故可称为“海内孤本”,其价值与地位完全可与赫赫有名的《张黑女墓志》埒名。
2.此碑立于北魏延昌四年(515),原石已不存,内容为道教中神仙人物周灵王之太子登仙美文。宋代赵明诚《金石录》、郑樵《金石略》著录条目,明清人著作亦未详载,可见此碑宋代仍存,而拓本自古极罕,此册为孤拓久矣。
3.此册旧为顾沅赐砚堂所藏,同治丙寅(1866)为沈树镛重金购得,审为“宋拓旧本”,因碑文漫漶,延请魏锡曾代为释文,后经胡澍校勘。
4.此本迭经沈树镛、徐康、徐士恺、费念慈、蒋祖诒、叶恭绰、章士钊等名家鉴藏,有沈树镛、胡澍、褚德彝题跋,龚袗(即龚橙)题观款,徐康、刘铨福等题签,朱印粲然,流传有绪。
5.叶昌炽《语石》论碑拓之孤本:“原石已亡,海内又无第二本,是谓孤本,较之欧、虞宋拓,尤可矜贵。”是为对孤拓价值充分且客观的肯定。此本被历代收藏家所重,视为“宋拓”,意为珍贵。
6.书法方面:王子晋碑书风与同时期的北魏《张猛龙碑》(正光三年,公元522年)多有异曲同工之妙,法度完备,体势精雄,皆出于北魏一流书家巨匠之手,故当推为北碑之冠冕。魏碑书风变化丰富,要以雄强恣肆为主。然穷乡儿女造像,虽云雄健,不免流于野道,即使龙门诸刻,也有过犷之嫌;元氏诸志,虽不乏点画精致之品,又伤之平板,缺乏变化;此碑则众美兼备,奇正相生,用笔雄健,气骨崚嶒,其结字谨严之处,不在唐楷之下,点画舒张,如长枪大戟,雄奇中有逸气,可以说是魏碑书法的典范。碑额字体则兼有郑文公、始平公二碑碑额之长,有一种宽绰雄浑的美感。
7.相较古籍、雕版易秘藏的特性,碑之树立意为广而告之,在漫长历史中,传拓不绝。因此出现孤本的几率很低。而书籍中的孤本相对石刻而言数量要多得多。从收藏角度而言,真正意义上的孤本碑帖不仅是人无我有,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8.本件拍品符合国家一级文物定级标准。
著录:
1.(清)沈树镛《汉石经室题跋》P84,上海远东出版社。
2.郑文焯,《八代碑目广记》手稿,晚清民国间手稿本。
3.《历史文献(第十六辑)》p368(沈树镛题跋部分),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编(据上海图书馆藏沈树镛金石题跋辑录稿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
4.仲威,《碑帖鉴定要解》p195-200,上海书画出版社。
参阅:
1.(宋)赵明诚撰,《金石录》卷二。
2.(宋)郑樵撰,《通志 金石略》卷上。
3.(清)武亿编,《偃师金石遗文记》卷上(转引自郑樵《金石略》)。
4.(清)叶昌炽撰、柯昌泗评,《语石 语石异同评》卷十。
5.仲威《碑帖鉴定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鉴藏印:
沈树镛同治纪元后所得(白) 沈均初收藏印(朱) 郑斋金石(白) 树镛审定(朱) 沈氏金石(白) 郑斋所藏(白) 均初(朱) 树镛(白) 均初(朱) 胡澍私印(白) 胡澍审定(白) 荄父(朱) 费念慈印(白) 徐康(朱) 曾在徐子静处(朱) 神明竟(朱) 徐康私印(白) 翰卿眼福(朱) 斗庐藏古(朱) 松窗(白) 德彝(朱) 褚德彝印(白) 松囱(朱) 松囱审定(朱) 碑英阁(白) 蒋祖诒印(白) 蒋祖诒读碑记(朱) 谷孙(白) 乌程蒋祖诒藏(朱) 蒋祖诒(白) 谷孙秘籍(朱) 叶恭绰誉虎印(白) 遐庵眼福(朱) 恭绰(白) 恭绰(朱) 恭绰(白) 遐盫(朱) 遐庵(白) 遐公(白) 叶恭绰(白) 番禺叶氏遐庵珍藏书画典籍之印记(朱) 叶恭绰(白) 章士钊印(朱) 行严(朱) 长沙章可(朱) 墨花盫(朱)
本件拍品为古代书画夜场 Lot 0870
图片
lot 0353
丰子恺致张院西信札(49通56纸)
1942年至1951年写本
49通56纸 纸本 尺寸不一
估价:RMB 1,800,000-2,000,000
提要:
1.此丰子恺致张院西信札,总计 49 通56 纸,其中钢笔书写 14 通、15 纸,余下 35 通、 41 纸为毛笔书写,通信时间为 1942 年 9 月 21 日至 1951 年 9 月 13 日。
2.此批信札与西泠印社出版《傅抱石致张院西信札集》(简称《傅札》)为同一上款,由同一藏家提供。保利2022秋《傅札》成交价:655.50万。
3.信中所谈内容,也有不少与《傅札》相似,围绕举办画展、作品销售、代友推介等展开,两方印证之下,既可知张氏于当时活动频繁,亦可见其家资之丰沛。而在对编年体资料的互证与补充上,这批信札的文本内容,则可视为一些新资料、新线索甚至新证据,意义不容小觑。
4.这批信札皆未写明年款,且通信延续时间比《傅札》更长,所涉事项更加琐碎,其中所涉及人物、事件、作品、著作等作为排序依据,可补陈星撰著《丰子恺年谱长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 年 11 月)。
5.信中内容为抗战时代背景下,画家与画商之间真实交往记录的一手资料,体现当时艺术品市场的交易关系及画家、画商生存的真实状态。
6.多年来在近现代书画收藏领域“院西”上款画作偶有出现,而学界首次揭示“院西”即为张院西先生的来源根据正是此批书札,这一观点现被广泛引用。相关文献中记载有丰一吟女士回忆张院西之经过,也为丰一吟女士对此批书札之认可。
7.此批信札除文献价值以外,更具书法审美价值,或引发美术史领域新观点、新视野。
出版:《丰子恺致张院西信札集》西泠印社出版社 2023年出版。
图片
lot 0149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遗文一卷
元刻本
(唐)韩愈撰 (宋)朱熹考异 王伯大音释
1函8册附书箱
纸本 23.7×14.9 cm
估价:RMB 2,000,000-2,800,000
提要:
1.公藏体系中元刻全本均为珍稀善本,私藏体系更寥若星辰。此书传世稀罕,全书无抄补,保存极为完好。卷前宝庆三年王伯大序、姓氏、目录等俱全。国家图书馆研究员赵前老师特有撰文,引傅增湘先生语,称“艺林之瓌宝”。
2.此书以南宋末麻沙本为底本刊刻而成,经朱熹考异、王伯大音释,为自《昌黎先生集》成书后至宋诸多版本中之名品。
3.此书汇集宋人校勘、注释韩集成果之作,虽为书坊编纂,但因其保留不少今日早已失传的宋人校注,故颇具价值。
4.本件拍品符合国家一级文物定级标准。
著录:
《中国古籍善本总目》集部唐五代别集著录P1199。
图片
lot 0150
新笺决科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续集十卷别集十卷
18册附书箱 纸本
28.5×16 cm.
估价:RMB 1,200,000-1,500,000
提要:
1.此拍品较台北故宫本多五卷,可补沈氏本之缺。
2.《沈氏研易楼善本图录》著录为元刊本。
3.此书之版本源自宋刻,然宋刻今已不存,唯存元刻本,故版本价值极高。
4.大陆公藏的《新笺决科古今源流至论》,即便放宽年限到嘉靖以前,也仅有四种,均为馆藏级藏品。
5.此本为三十五卷,含前集十卷,后集十卷,别集十卷,续集存卷六至卷十,仅缺五卷,与元版而言,几乎为全帙。
6.此书成书源于南宋理学对科举的重视,是重要的科举史料文献。内容博采经史百家之异同,历代制度之沿革,广泛涉猎政治、军事、人文、地理、思想等方面。此书的特点是对每一项内容都尽可能追本溯源,详述历代制度之沿革,以贯通古今,尤其是对宋代的典章制度分门别类,叙述最为详明,这些资料后来史志多所未详,因此它又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7.本件拍品符合国家珍贵文物定级标准。
著录:
《沈氏研易楼善本图录》132-134页。
图片
lot 0092
北宋崇宁藏 鼓山大藏《正法念处经卷》
北宋绍圣四年(1097)福州东禅等觉院刊崇宁万寿大藏本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1册附木盒 纸本 30.3×926.6 cm
估价:RMB 3,000,000-3,500,000
提要:
1.“鼓山大藏”,指福州鼓山涌泉寺散逸出来的钤有“鼓山大藏”印章的《崇宁藏》本,是崇宁藏中印刷较早者。《崇宁藏》北宋元丰二年(1079)在福州东禅等觉院开雕,后期有南宋到元代补版,而其中的“鼓山大藏”均为早期印本,为著名的北宋刻本。
2.《崇宁藏》为南方系统的第一部大藏经。国内所存数量稀少。其中“鼓山大藏”仅有零本残卷,且几乎均藏于公藏图书馆、博物馆,总数量不过一、二十册左右(国家图书馆最富,仅收藏有8册“鼓山大藏”零本)。私人收藏极少。“鼓山大藏”之名,随历史流传益增盛誉,“鼓山大藏”之物,却“洛阳纸贵”,一册难求。
3.“鼓山大藏”印,实物所见者有三种样式:长方形朱印、长方形墨印、正方形朱印。此册内首、中、尾三处钤“鼓山大藏”长方形阳文朱印,4.3×1.3厘米,朱红水印,印文凸出纸面,古朴端正,清晰完整,印色沉着。卷尾钤 “张华印造”长方墨印,3×0.9厘米。册内有刻工名“忠”。末版刊“十四帋尾”。
4.本件《正法念处经》卷十七,书品为流通所见品相最好的一册。此1卷1册为全本,总长达926.6cm,即9米余,宋藏样式书衣,磁青纸质封面,泥金书经签,与国图馆藏本一致。
5.本件拍品符合国家一级文物定级标准。
出版:《宋版正法念处经卷第十七》中国书店,2019年10月。
图片
lot 0091
南宋思溪藏 杂譬喻经上下二卷全(南宋原装)
南宋安吉州思溪法宝资福禅院刻本
1函2册 纸本
上卷29.7×635.6 cm 下卷29.7×715 cm
估价:RMB 800,000-1,000,000
提要:
1.此书上下二卷全,在现所见思溪藏本中极为难得,可称为南宋全本。
2.原始宋代装帧,每册封面为宋人手书经名,每册封皮为完整的宋代大藏经专用细木圆棍作引边,此装帧形制始自崇宁藏,至元代普宁藏即改为左右压页护衣。此宋代原装帧,在传世的所见宋版经书中至为罕见。
3.千字文编号“写”,卷端下方有刻工“冯辛”“黄常”“黄念六”“金义”等皆为思溪藏刻工,另有刻工“李谋”失收(著录:《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第230页)。全经首尾完整,卷末附释音。
4.经本中“恒”字缺末笔,避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的名讳。思溪藏中一般不避讳宋代皇帝名讳。此经避讳与当时皇家请印大藏经有关,此经即为宋代皇家内府请印本。
5.思溪大藏的经板在南宋末年毁于兵火,故思溪藏皆宋板宋印之本。此宋版思溪大藏佛宝历经近千年而能有如此完整、保持原装帧及品相完好,可谓珍若拱璧,稀有之至。
6.本件拍品符合国家一级文物定级标准。
北京保利2023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预展及拍卖日程
上下滑动可浏览全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网络拍卖竞投指南
图片
图片
云征集联系方式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