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美俄“核按钮手提箱”,究竟长什么样?

前阵子上课的时候,有学生问我,目前世界上杀伤力最大的东西,是什么?
可能...它是一个大皮包。
即,咱们传说中的那个异常神秘的核手提箱。
图片
上世纪90年代,乌克兰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统,克拉夫丘克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乌克兰留着核武器,就像猴子拿着手榴弹。
这个比方虽然很夸张,但你细品品,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按照核弹数量来算,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一夜之间拥有了世界第三大核武器库。
可尴尬的是,你手里有核弹,也并不代表着你就掌握了完整的核打击能力。
乌克兰确实继承了苏联的大量核武器,可是,跟它们配套的控制中枢和大部分投送平台,都在俄罗斯那边,光凭乌克兰自身,不但没能力用,光是将它维持在一个不出问题的状态,就已经相当费劲了。
图片
核武器的三大投送平台
核弹的发射并不是倒计时然后摁下红色按钮那么简单,它需要相应的投送平台,以及各级指挥中心的一串指令操作,即咱们所说的“作战数据链”。
而这个“作战数据链”的终端,则是一个看起来没啥特别之处的大皮包——“切格特”核手提箱,它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以高加索地区的切格特山命名。
图片
据传,这是前苏联总书记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核密码箱
当年苏联的计划是——苏联总书记通过“切格特”启动作战数据链,和国防部长一起激活密码,经由苏军总部确认指令,以及各种复杂的“操作”后,再传到乌克兰基辅军区,基辅军区按指令再加上自己的发射码,给对应的核武器平台做出指令,才能完成核弹的发射。
所以,这么看,上世纪九十年代乌克兰手里光有“弹”,还真是很难干成大事的。
图片
接着,咱们从最开始,捋一捋这个神秘的核密码箱。
核密码箱的雏形诞生于冷战早期的1950年代。
这时候,美苏两国都意识到了一个重要问题——要想保证稳定且可靠的核威慑,拥有“先发制人”的核打击能力,最高领导人就必须配备一个能随身带着,随时可用的指挥系统。
于是,从艾森豪威尔总统时期开始(1953-1961),美国人就鼓捣出了一套便携式的核打击终端控制体系。
图片
1954年6月,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和第一夫人玛米·艾森豪威尔坐在华盛顿白宫草坪的长椅上
时间一晃,到了1962年,这时候的美国总统,换上了年轻有为的肯尼迪。
经历了古巴导弹危机后,肯尼迪对以下两个问题,陷入了深思——
我如何用最快的速度对联合作战室发出指令启动核打击?
收到我命令的人又该如何验证这项指令是否真正来自于总统本人呢?
图片
按照肯尼迪总统的指示,美国军方下了大功夫,将艾森豪威尔传下来的这套便携式的核打击终端进行了升级改造。
世界上的第一个“核手提箱”由此诞生。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美国核武器的发射权被牢牢地握在了美国总统手中。按规矩,每任总统在宣布就职之后,都会从前任那继承这只核手提箱。
比如,2021年1月,因为特朗普拒绝了和拜登的一切面对面交接工作,以至于很多人推测,他可能也会拒绝交出核手提箱。据传,美国军方甚至为此设计了一个紧急预案...
好在,最终那个预案也没用上,虽然特朗普耍了脾气,但在事关核安全这样的大事儿上,他还是有底线的。
图片
特朗普“转给”拜登的核密码箱
也就是从1960年代起,历届美国总统身边总有一个人,寸步不离地提着一个黑色手提箱。
图片
美国总统访问苏联时,也随身带着核手提箱
这个美国总统的手提箱俗称“核足球”(Nuclear football),外表为一个黑色柔软皮包,皮革底下是专门制造的钛金属包装,据传总重量约18公斤,带密码锁。
据媒体披露,这个“核足球”里面还装着4份机密文件:
一是所谓得“黑色手册”,罗列了打击力度不同的多份行动方案,记录着美国核武器的数量、部署地点及预定发射路线等;
二是一份机密名单,记载着发生紧急事态时可供总统使用的秘密基地(避难所)名单——你发出的第一波核弹可能还没有真正落地爆炸,对方还击的核弹就已经在路上了。这时候,总统和他的领导班子,必须得紧急转移到一个抗高强度核打击的隐密掩体之中继续工作。
图片
一个冷战时代的核掩体入口
三是紧急广播程序;
四是写有总统认证号码的认证卡,此卡不被确认时,以总统名义下达的任何命令都无效。
这个认证卡,就是传说用来核实身份的“黄金密码”。外表类似于信用卡,上面印有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身份密码。
具体操作跟前面说的苏联那套流程差不多——美国总统下发攻击指令,五角大楼确认“黄金密码”,并在一系列指挥链中加密传递,启动指定基地的三大主力投送平台——轰炸机、导弹发射井和水下核潜艇。
据美媒披露,美国有两个一模一样的核手提箱,其中一个常伴总统身边,另外一个则归副总统保管。这主要是为了预防,一旦总统发生什么三长两短的,或者总统跟他身边的核手提箱一起“三长两短”了,美政府依旧能够掌握“先发制人”的核打击能力。
图片
有意思的是,虽然这个核手提箱确实属于一件关乎国运甚至是全世界命运的大杀器,但自从大国们通过核武器的不断升级,具备了互相摧毁的能力后,因为任何一个拥核国家都难以有十足把握,来确保自己能够绝对控制战争的走向。所以,大国之间互相宣战的可能性反而降低了。
以至于,有时候,这个随身带着核手提箱的“拎包人”,有点被“边缘化”的样子。
比如,卡特总统非常注意隐私,当年他回佐治亚州老家的农场度假时,坚持不让“拎包人”晚上住在自己家里,搞得这个特勤局专员只得带着核密码箱入住了农场外围的一家汽车旅馆。
图片
还有总统老布什的一次疏忽,竟然在打完网球之后独自驱车离开,将携着核手提箱的“拎包人”给忘在了网球场,搞得这名“拎包人”不得不上街打了辆出租车自己回去。
还有前说的那个“黄金密码”,绰号叫做“饼干”,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放在核手提箱里,而是被总统贴身带着。
毕竟,“拎包人”也是贴身跟着的,“饼干”放哪不一样啊。
图片
休闲娱乐的时候也得随身带着“拎包人”
因为很容易出问题,从克林顿时代起,才正式规定,“饼干”必须放入核手提箱。
那之前,“饼干”曾经多次“遇险”。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卡特的助手忘了卡片的事儿,直接将“饼干”随衣服送到了干洗店。干洗店的人检查时,以为就是张普通的信用卡,也没太当回事儿,将这个能够毁天灭地的“黄金密码”很随意的存放在了服务台,等待对方取衣服时一并归还。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里根总统曾经说过一句话——
作为总统,我不带钱包,不带钱,不带驾照,口袋里什么钥匙都没有,只有能导致世界大部分地区毁灭的密码。
当然,他也的确是这样做的。一直把“黄金密码”揣兜里随身带着。
但不出意外的意外还是出现了。1981年3月30日,里根遇刺后,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剪开他的西装时,“饼干”掉到地上,并被FBI作为了证物采集。后来,FBI还曾拒绝将其归还给军方。
图片
里根遇刺现场
好了,咱们再简单说说俄罗斯这边的核手提箱。
早前,俄罗斯的一个电视节目曾经对它做过初步解密。按照主持人的介绍,俄版的核手提箱总共有3个,最高领导人、总参谋长和国防部长各持一个(下图)。
而且,俄罗斯的核武器发射机制是双首长制,需要俄联邦总统和国防部长的双重指令。
图片
俄邦武装力量作战指挥中心接到发射指令后,会立即启动各地方军区的作战数据链。
这个环节设计的是“双人双岗”——两个核导弹发射的钥匙孔距离在3米以上,这样就可以确保某个人不能同时将两把钥匙插入孔中启动装置。
图片
2012年,梅普“二人转”的权力交接
还有英国,每位首相上任时,都会从内阁秘书办公室领取自前任首相的“红色手提箱”。据说内藏财政预算案及核按钮。
图片
但跟美国总统不同,如果要做出核指令的话,除了英国首相,英国国防大臣和三军总参谋也必须参与其中。
接着再看法国。
每位法国总统上任时,都会在爱丽舍宫地下核战略武器指挥中心“朱庇特”进行核按钮密码的交接仪式。
法国总统身边也有个“拎包人”,以保证总统能够随时下达使用核武器的命令。
毕竟,法国虽然走衰了,但好歹依旧是个核大国。而且,它还是除了美国以外,唯二有核动力航母的国家。
图片
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
最后再简单说说印度和巴基斯坦。
印度核指挥系统的最高指令要两个机构联合发出———政治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政治委员会主席由总理担任,它是印度唯一有权动用核武器的机构;执行委员会由印度总理的首席顾问担任,主要负责执行政治委员会的决议。
巴基斯坦的核指挥机制则包括国家指挥机构、战略计划处和战略部队,同样采取“分而治之,集体履权”的原则。
图片
讲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就是,核按钮手提箱,说到底还是一种紧急时刻的被迫防御,当然也不排除主动攻击的可能。
对于任何一个拥核国家而言,启动核武器的流程都是非常谨慎的,后果更是相当不可控的。如今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维杰夫经常挂在口中的“蘑菇云”或者“末日审判”,可能大多还只是象征意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