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大撤退:为何被誉为中国版的“敦刻尔克”?|循迹晓讲

图片
图片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0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二战时,有一场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英国出动各种船只在几天之内撤走三十多万人,为反法西斯保住了希望。而在遥远的东方,也有一次类似的撤退。
1938年,在中国抗战进入最艰苦的时候,一家船运公司克服种种困难,在四十天内把抗战必须的物资设备运到后方,保住了抗战的希望。那这个船运公司为什么要承担这样的任务,它又是怎么被完成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图片
◇ 卢作孚(1893年4月14日-1952年2月8日),原名卢魁先,别名卢思,重庆市合川人,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生公司创始人、中国航运业先驱,被誉为“中国船王”、“北碚之父”。
这家船运公司名叫民生船运,创始人卢作孚出身贫寒,早年参加同盟会,谋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1925年,卢作孚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靠着乡亲朋友的支持,买下了一艘七十吨的小汽船,创办民生船运,船运公司的目标是“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
几年之后,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实业公司靠着奋力拼搏,完成了长江上游的航运界整合,迫使外国航运势力退出长江上游,实现了当初的目标。到了1937年抗战前夕,民生公司已经拥有46艘轮船,总吨位上万,公司有近四千职工,成为我国当时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
图片
◇ 民生公司的第一条船“民生轮”
图片
◇ 民生公司成立大典 1926年6月10日
此时抗战爆发,不久之后,中国东南沿海能丢的大城市都给丢掉了,到了1938年10月,国民政府寄予厚望的武汉保卫战也以失败告终,此后,大量工业设备,武器弹药都聚集在武汉上游的宜昌,在当时,这就是中国支撑抗日的全部家底了,如果这些设备被日军得到,哪怕就是空袭摧毁,后果也不堪设想。
可是这些人员物资的运输谈何容易。当时从湖北到重庆四川没有铁路,公路只有寥寥几条,而且汽车奇缺,靠任何陆地运输方式都不现实,只能靠航运。
当时国民政府已经没剩下什么内河船只了,能够马上投入运营的,只有民生公司的二十多条船。按照以往的运力,要把滞留在宜昌的物资转运走,怎么着也得一年时间,当时的情况根本容不得再等一年,而且到深秋季节,长江水位下降,算算还有一个多月整个航道就得进入枯水期无法行船,到了那个时候,难民物资说什么都运不走,日本人再打过来,那可就真是万事休矣。
图片
◇宜昌码头
图片
◇ 拥挤在宜昌码头的难民
图片
◇ 武汉第一临时保育院儿童离开武汉转运宜昌入川
此时的民生航运立刻做好了准备,卢作孚亲抵宜昌,抢运物资入川。为了增加运力,卢作孚决定增加码头设备和装卸工人,并提高装卸工人的工资,这么一来对民生航运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即使如此,民生航运在运输过程中不但不趁乱涨价,还把航运费下调至平时的十分之一。
这么一来,公司显然是入不敷出,前前后后亏损法币一个亿,差不多相当于民生航运当时全部的身家,但卢作孚却从不后悔。
图片
◇ 民生公司内走道上的标语:一致克服国家的困难,事业的困难
时间紧迫,光是民生公司赔本运输还不够,卢作孚还对运输方式做了些优化,首先就是对民生航运的轮船动手。当时从宜昌开到重庆的船都是有卧铺的,卢作孚下令把这些卧铺拆掉换成座位,上层尽可能多装载人,而下层就装载重型机械设备。
这极大地提高了每艘船的运力。除了民生的船,卢作孚还征集了两千多艘木船,这些木船有的在码头和大船之间往返,有的干脆就全程跑运输,抢运了大批物资。而运输这件事说到底是个技术活,除了争分夺秒,还得统筹规划好,不然的话就会出现一堆船等着靠码头,浪费时间和资源。
卢作孚看到影响航运的最大瓶颈就是装卸货,所以优化了船靠码头的流程,在他的优化之下,当轮船刚要抵达码头的时候,舱口盖子起重机的长臂早已举起,两岸的器材早已装在驳船上,拖头已靠近驳船。轮船刚抛了锚,驳船即已被拖到轮船边,开始装货了。
图片
◇ 宜昌大撤退中民生公司主要负责人:卢作孚、邓华益、童少生、李肇基
当然,要做到这些,光靠一个航运公司老板的身份是远远不够的,之前卢作孚无心做官,为了解决此事,他一反常态,答应国民政府充当联合运输部主任,过目每一张电报电文,并对每一船的人员货物和路线仔细规划。
在他的指挥下,宜昌到重庆的航线在24小时内不间断运作,而且轮船和码头尽可能减少照明,以防日军空袭,由此可见其艰辛程度而民生公司如此转运难民和物资,日军自然也盯上了他们。在四十多日的转运撤退过程中,日军多次对民生公司的轮船和码头进行轰炸,公司一百多人殉职,损失船舶16艘,厂房仓库码头不计其数。
图片
◇ 宜昌大撤退部分牺牲船工英名录
图片
◇ 宜昌大撤退撤出的部分单位
即使这样,通过卢作孚的指挥和民生公司近乎自杀式不计成本的运输,1938年12月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堆积在宜昌的物资设备和聚集于此的难民都被运走。这次转运,民生公司运走了一百多万难民,有东部各路大学的学生和人才,也有不少因为战争而无家可归的儿童。
至于物资和设备方面,民生公司总共运走了一百多万吨,其中就有大量的兵工厂设备,就是靠着这些设备,国府在重庆站稳脚跟,并很快地组织起生产,据统计,在1939年,重庆的兵工厂每月生产手榴弹三十万颗,迫击炮弹七万发,子弹几百万发,如果没有卢作孚把工厂设备转运到后方,1939年中国很可能连手榴弹和子弹都没有,那么抗战再说什么“苦撑待变”也就彻底失去了意义。
图片
◇ 卢作孚的“救国运输” 图为1939年9月24日,卢作孚在汉口航政局改良木船试航典礼上发表演讲
图片
◇抗战时期重庆主要兵工厂
如此壮举是一个民间公司的企业家完成的,这在世界近代史上都是少有的奇迹。可以说,一整个民生公司的船队,就是一支没有武装的部队,没有他们,抗战的前途是不可想象的,正是因为这样的壮举,这次转运被称为“东方的敦刻尔克”,而卢作孚在抗战时期多次受到国府表彰,先后被授予三等采玉勋章和二等卿云勋章,更是在抗战胜利之后荣获抗战胜利奖章。
图片
◇卢作孚先生遗墨
民生公司组织的宜昌大撤退是全民抗战的一个缩影。1937年当日本军部叫嚣“三月亡华”的时候,他们内心的参照物是1644年的满清入关,当年满洲人能够征服中国,日本人为什么做不到呢?
但时代变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已经经过了民族主义的洗礼,不再是一盘散沙。抗战爆发之后,那真的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很多军民倾其所有,实践了抗战到底的誓言,而卢作孚和民生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如果没有千千万万国人这样忘我的牺牲,抗战的历史,也不是我们今天读到的这个样子了。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lo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投喂方式:添加下方微信号,和我们聊聊你有趣的想法。
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图片
优伶敢对皇帝阴阳怪气,他们不想活了?| 循迹晓讲
图片
庞勋之乱:大唐就是毁在这帮“想回家”的人身上! | 循迹晓讲
图片
从朝廷命官到皇亲国戚,为啥都被胥吏狠狠拿捏? | 循迹晓讲
图片
国王是祸害?昂撒人的祖宗也这么认为 | 循迹晓讲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