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东:用泥人讲述关东风情

一块普通的泥巴,在张金东手里像变魔术一样,眨眼之间变成了一件样子奇怪的“工艺品”。张金东轻轻一吹,尖锐的哨声在耳边响起,原来它是一只“泥哨子”。他说,“泥哨子”有悠久的历史,在长白山,猎户打到猎物或者遇到危险时,会吹响它,招呼同伴过来分享猎物或者向同伴求救。就像那些老把头,看到人参,不能喊,怕把“人参娃娃”吓跑了,只能用木棍敲击树木,用声音传递信号。张金东从小在通化市柳河县三源浦朝鲜族镇长大,是地地道道的长白山人,他很喜欢长白山的围猎文化,也愿意用泥塑这种艺术形式来表现丰富多样的长白山文化,让更多的人喜欢并爱上长白山。
近日,我们走近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东泥人张第三代传承人张金东,听他讲讲那些泥巴里的故事。
图片
祖辈相传 玩到痴迷
中国的泥塑发展至今,这项技艺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泥塑形式和流派。比如无锡泥塑、陕西泥塑、天津泥塑。张金东的泥塑传承自山东高密,多为原色,朴实生动,体现原生态的关东生活风貌。
张金东的祖上闯关东来到东北,把这门手艺带到了东北。张金东父亲和手艺都不错,受长辈们的影响和熏陶,张金东从三四岁左右,就能自己捏些小玩意。
张金东年轻的时候在通化柳河县邮局上班,下班后马上就跑回家,开始和泥。那时候,他给自己定任务,每天至少要做几个小动物或者做几个泥人。
做泥塑需要选泥,一块合格的泥坯子要经过几次地摔打,反复地揣、揉,这个步骤就叫摔泥。摔泥就像揉面一样,要经过不断地揉才能揉成面团,泥也是这样,它也需要反复地摔打、揉,把泥的韧性给揉出来。
张金东捏泥人常常捏到后半夜,他对泥塑这门手艺、爱好,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了。
图片
再现历史 文脉延续
张金东的泥塑作品融入了不少儿时美好的记忆、有趣的关东习俗,既有东北人的粗犷豪放,又透露出作者细腻的生活体验。
张金东从小就住在长白山脚下,小的时候就住在五六十年代的那种草坯房子里。过年的时候,院子里头还挂着大红灯笼,小孩们跑在街头放鞭炮,大人们杀猪、渍酸菜、扭大秧歌、赶集等等,这些都是张金东儿时的回忆。
图片
长大后,当他开始创作泥塑作品时,这些小时候经历的生活场景不知怎么就浮现在他的脑海中。当他开始捏泥人时,那些袖着手的车把式、拉着爬犁拣粪的关东大爷、挑着鸡蛋、肘子满心欢喜回娘家的一家三口,还有村头汪汪叫的大黄狗,就一股脑出现在眼前,构成一幅生动的关东生活画面。他用手中的泥巴,定格了最生动的瞬间,就像纪录片一样,一幅幅,一祯祯,将观者带入那个风雪交加的长白山村落。
图片
扭秧歌是张金东童年记忆中最热闹的场面,有踩高跷的,也有在地上扭的,俗称“地蹦子”。还有吹喇叭的“乐队”成员。捏这些泥人时,他不仅要呈现出他们欢快、喜庆的神态,还要捏出腰部扭动的韵律。就连他们手里拿的扇子,他也用泥来做,做出来之后很生动形象,而且比纸壳还要薄。
图片
张金东擅长用泥巴讲故事,他通过泥塑把生活中的画面和听过的故事呈现出来。通过泥塑作品告诉孩子们过去的生活是怎样的,是当年关东人家的真实写照。他的故事中有场景、有细节、有情趣。有雪花飘下来沾在狗皮帽子上、狗皮大衣上、靰鞡鞋上的颗粒感;有狗皮帽子帽檐上翘,随着风一颤一颤的律动感;还有因物资紧缺、肚皮外露的窘迫感。但所有这些,都阻挡不住劳动带来的欢乐,即使在拾粪的路上,赶车的大爷也依然嘴角上扬,开怀大笑。
图片
这些作品,是一种乡愁,反映了关东人的生活场景,更是珍贵的长白山记忆和文脉延续。
多年来,张金东创作了千余件展现东北风情的泥塑作品,凝聚了浓郁的长白山地区民间民俗意蕴。大棉袄、大棉裤、东北三大怪……这些年轻人只听过没见过的物件、有趣的东北民俗,都在张金东的泥塑作品里得到还原。
图片
2014年,张金东带着泥塑技艺来到长春,成立了关东泥人张工作室。2021年,张金东成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东泥人张代表性传承人。
张金东的作品还融入了很多现代的主题,包括近几年很火的查干湖冬捕、冰上运动系列和滑雪运动系列,体现了浓浓的地域文化。他通过自己的双手,创作出了很多有温度、有故事的关东泥人,多次代表吉林省参加各级非遗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工艺美术大赛推广宣传关东泥塑的魅力并多次获奖:作品《我二舅》荣获全国民协大赛提名奖。作品《关东老汉打卤面》在全国非遗泥面塑技艺大赛决赛中荣获三等奖。第四代传承人张焱的作品《好日子》荣获第十六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民间艺术品类)优秀奖。
图片
图片
2021年参加中国(昆明)官渡第十一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荣获创意奖。2021年作品《关东泥人》由中国(昆明)官渡第十一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永久收藏。
这些泥人是东北民族的发展缩影,反映了老关东历史文化,展现出了从50年代至今,东北各个时期的特有的风情。
传承与推广
作为传承人,张金东一直在探寻着用创新的形式重新诠释传统文化,致力于让非遗走出小众的收藏领域,面向更广阔的世界和舞台。
2018年“关东泥人张”陶艺工作室正式成立,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孩子们可以在工作室学习、体验玩泥巴的乐趣,也可以把作品带回家。
图片
图片
最近几年,张金东经常参加一些全国各地、各种形式举办的非遗展,累计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乡村100余次,同时,在线上、线下培训、教学。授课群体是各大院校、中小学、社区群众、党政机关。平均每年培养学生200人,截止到2020年授课人数达2000人。
张金东先后被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长春师范大学等高校聘为非遗进校园客座教授。还带着他的泥塑作品走进了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二小学,通过带领学生们“玩泥巴”,释放孩子们的天性,宣传泥塑文化。孩子们稚嫩又充满童趣的作品,常常令他眼前一亮,也给他带来了很多创作灵感。
张金东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对年轻传承人的培养和提携,培养出一大批技艺精湛的传承人。他的作品还被当作礼物送给去国外生活的国人,提醒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自己的根。张金东的泥塑作品还远销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关东泥人张泥塑技艺正在被更多的人认识、喜爱和传承。
文:李冰
图:李超群 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