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手泽长存人间

图片
胡春晖
淘得一本《从学校到社会》,钱亦石等集体创作。1937年9月5日广州支店重版本。篇前为《编者序言》,“序言”中说:就全书的内容说,举凡升学、求事、职业生活的过法,业余生活的过法,失业的悲哀,职业和事业,业余的修养,怎样处理家庭,怎样做社会人,以及青年对社会的责任等等方面的问题都给了准确、恰当的解决。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处世的经验谈,也可以说是青年的社会生活指导;不仅对于入世的学生青年有益,对于已入世的职业青年和失业青年也有极大的帮助。
钱亦石为中国共产党湖北党部早期创始人,中共早期著名理论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红色教育家”,曾与董必武、陈潭秋一起创办武汉中学。1924年经董必武、陈潭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起,任上海政法学院、暨南大学教授,1936年,与茅盾、陶行知、邹韬奋等人编辑了《中国的一日》,目的是“使大众能认识现实,引起改造现实的动机,勇敢地负起时代的使命”。1937年抗战爆发后,全力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上海党组织几十名作家、音乐家、戏剧家为骨干的第八集团军战地服务队,钱亦石任少将队长,与作曲家孙慎合作创作《战地服务队队歌》。和周扬、阳翰笙、夏衍等领导了上海文化界党的秘密组织工作,任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党团书记、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成员,还与邹韬奋等人组织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38年1月29日积劳成疾在沪病逝,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送挽联“哲人其萎”,董必武、郭沫若、沈钧儒参加了追悼会,《新华日报》刊载了钱亦石传记文章,发表了追悼钱亦石专号。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时,党中央发布“永远的丰碑”中华百名英烈事迹,钱亦石名列其中。
钱亦石,1889年生于湖北咸宁县(现咸宁市咸安区)马桥镇钱家庄一书香人家,咸宁现建有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钱亦石故居。钱亦石育有两子钱远铎、钱远镜,女儿钱韵玲,另一子钱海明早年夭折,女婿为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此书是1937年9月出版的,书的衬页下半部分有钱远镜签名“远镜”,“远”为繁体字“遠”,名字下划了一条线。钱远镜系钱亦石次子,1919年5月27日生于咸宁钱家庄,字石民,号照华,曾化名程全。1937年“八一三抗战”爆发后,他加入“上海童子军战地服务团”,9月赴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编入抗大第三期第三大队,受到张闻天的接见。奔赴延安前,钱亦石给儿子远镜留言:胆要大,心要小,思想要坚定,耳目要聪明,态度要谦和,行动要机警,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可参加民族战争。1938年2月钱远镜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分配至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1939年任中共汉川县委巡视员,1940年夏任汉口小夹街聚丰海味行秘密联络站特支书记,同年12月任中共鄂南地委统战部长兼咸宁县委书记,1941年7月任中共鄂南中心县委组织部长,8月,在日伪扫荡中被捕,8月13日在鄂城樊口被杀害,遗体被抛入长江,牺牲时年仅22岁。
这本书,是否跟随钱远镜去了延安,八十多年过去了,无从知晓。书是如何留存下来的呢?钱远镜没有成家,父亲钱亦石逝世后,他一直在参加革命工作,回家应是在兄长钱远铎家。可以佐证的是,钱亦石给钱远镜去延安时写给他的留言,现在珍藏在远镜的侄女、远铎的女儿钱道波手里,作为钱家的传家宝。钱远镜牺牲后,此书就留存在其兄长钱远铎家里了,新中国成立后钱远铎一直在湖北工作,曾任过湖北省文化局副局长、省政协委员,住在武汉,上世纪90年代逝世。
2011年3月31日,钱远镜的衣冠冢安葬于武汉市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园。烈士的侄女钱道波参加了安放仪式,烈士的外甥女、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因腿脚不便没有到现场,专门致电表达悼念。
一本八十多年前的书,一个签名,一个红色家庭。钱远镜烈士的日记,现保存在他的家乡咸宁市档案馆,这本《从学校到社会》书上的烈士签名,是目前已发现除日记之外烈士的唯一手泽。
【编辑:张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