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华学霸到抗联名将!他的传奇故事登上央视

图片
7月6日-7日
“常州名人系列——冯仲云”纪录片
《从数学才子到抗联名将》
将在央视4套《国家记忆》栏目
▲《冯仲云》宣传片
播出时间安排
首播时间:
7月6日-7月7日20:00—20:30。
重播时间:
(第1集)7月7日5:00、10:56;
(第2集)7月8日5:00;
(第1、2集连播)7月9日10:28、10:55。
该纪录片由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常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横林镇人民政府共同出品,江苏恐龙园赞奇影业有限公司承制拍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摄制组拍摄花絮
该片以人带史、以事论理,兼具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苏特质,通过亲属或见证人口述历史、专家采访、情景再现、动画制作,以及珍贵文献、历史档案、影像揭秘等多种创作手段,带领观众重返历史现场、触碰红色记忆,立体展现冯仲云这位“对革命战争有重要贡献的特殊人物”的生平事迹。
清华学霸→抗联名将
人物档案
图片
冯仲云(1908—1968),武进人,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杰出的抗日民族英雄。1908年3月23日出生于横林镇余巷村,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中共东北反日总会党团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秘书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兼珠河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第三路军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被毛主席亲自授予“一级八一勋章”和“一级独立自由勋章”。曾当选党的八大代表和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图片
横林镇余巷村薛家前16号,是冯仲云的故居。彼时,余巷读书之风盛行,被誉为“儒学的殿堂,名人的摇篮”。在此,冯仲云受到了新式教育的熏陶,也为今后的革命人生之路奠定基础。
1926年,冯仲云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是当年数学系录取的唯一一名学生。
图片
考入清华大学前,冯仲云已经接触到《新青年》《向导》等进步杂志,参加过反对军阀的政治斗争,参与了五卅运动。他是怀抱救国救民的志向考入清华大学的。
图片
革命道路满布荆棘,1927年春夏之交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至暗时刻。在南方,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的大革命以失败告终。在北方,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就义,中共北方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冯仲云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28年初成为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
1930年10月,经中共党组织批准,冯仲云前往哈尔滨担任东北商船学校数学教授,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图片
“九一八事变”后,22岁的冯仲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军旅生涯。14年浴血奋战,他凭着共产党人的意志、毅力和不甘心当亡国奴的决心,和战友们用3万人牵制了日寇80多万兵力,用树皮、草根、马皮充饥,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困境下露宿,在枪林弹雨中艰苦奋斗,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从江南小镇到东北的白山黑水,从清华高材生到刀尖上打滚的革命者,冯仲云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显示出青年学子、民族脊梁的时代担当。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
红色基因是常州人民的血脉根源、红色文化是常州文化的鲜明标识、红色精神是常州城市的独特品质、红色资源是常州发展的宝贵财富。以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为代表的“常州三杰”,以董亦湘、冯仲云、王诤为代表的革命先驱,是常州具有代表性、宝贵的红色资源。
图片
▲冯仲云教育基地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英雄精神,常州深耕历史文化沃土、挖掘人文精神富矿,创作推出了一批能够彰显常州文化特色、弘扬常州城市精神的文艺精品。
《常州三杰》《王将军》《史良》《周有光》《青果巷记忆》等14部纪录片先后在央视播出,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
图片
图片
图片
广播剧《谋将来永远幸福——张太雷》代表江苏入选“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常州原创锡剧《烛光在前》获得“文华大奖”,这是锡剧类作品首次问鼎该奖项。
以“常州三杰”为主题的电影《觅渡》被列为国家电影局重点资助项目、2022年度江苏省重点影片。
“常州名人系列”纪录片用影像作品为常州的名人作传,让观众在了解常州名人的同时,更好地从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了解常州,擦亮常州文化名片。
忆往昔,栉风沐雨
看今朝,风华正茂
红色文化饱含着革命精神
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
遗传在民族基因中
必将世代传承
敬请收看今天(7月6)20:00
CCTV-4《国家记忆》
《从数学才子到抗联名将》
《投笔从戎》
图片
部分来源:CCTV国家记忆
编辑:沈秋月
转载请注明来源:常州发布
(微信号:changzhoufabu2015)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