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恶鬼》:为民俗惊悚与青春纯爱“缝合”

 文|尢尢‍‍‍‍‍
高温年年有,今年特别高。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能看出夏日纳凉剧的重要性。这不,如同鬼魅一般能够洞看人心的《恶鬼》,就在人们最需要它的时候,敢于与40度高温天气硬碰硬,于6月底如期上线SBS、Disney+。
该剧由李正林、金在洪执导,金银姬(代表作《信号》《王国》)编剧,金泰梨、吴政世、洪京等共同主演,主要讲述被恶鬼附身的女主具散影(金泰梨 饰)与可以看到恶鬼的民俗学教授廉海上(吴政世 饰),因为恶鬼而站在一起,共同探寻一系列离奇死亡背后真相的故事。
图片
虽然以纳凉为标志,但《恶鬼》的网络热度以及电视收视率都处在一个火热的上升期。随着热度不断发酵,以金泰梨、吴政世为代表的主角演技,以民俗学为视角的题材切入,以鬼怪灵异为线索的叙事展开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少关注。仿佛,《恶鬼》正在以渴求燃烧的方式来给观众降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这离不开“冰镇西瓜+空调房+纳凉剧”的夏日氛围里,走进《恶鬼》的凉与热。
《恶鬼》,靠「纳凉」热起来了?
在近期热播的韩剧里,《king the land》靠着林允儿x李俊昊的恋情绯闻硬搞“土偶”戏码、《有院子的家》因林智妍(《黑暗荣耀》中饰林妍珍)狂吃“丧夫套餐”而打开宣传思路、《榴莲小姐》在“儿媳爱上婆婆”的狗血设定中创飞众人……对比之下,夏日纳凉剧《恶鬼》则在独特的受众圈层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定位。
图片
据韩国GOODDATA以及Racoi等数据平台显示,《恶鬼》自开播以来,其搜索指数和话题度始终稳定在全部剧集的top3,金泰梨、吴政世、洪京三位主演的搜索指数也时常居于在播剧演员前列。
图片
对于这部剧来说,不少人先是冲着编剧金银姬来的。毕竟从她笔下诞生的《信号》《王国》等作品都是悬疑、惊悚等类型赛道中的佼佼者,但去年《智异山》的滑铁卢,让金银姬一贯稳定的剧本能力受到质疑也是事实。所以这次能否扳回一城,的确是网友们比较关注的焦点。
而在剧集之外,话题点主要集中在一人分饰两角(备考生/恶鬼)的女主金泰梨身上。由于她相继通过《小姐》《阳光先生》等经典作品积累了不小的知名度,去年还在与南柱赫搭档的青春热血剧《二十五,二十一》中再度圈粉,所以此时上线的《恶鬼》恰好为大众提供了一个检验金泰梨“信看”(值得为她去看)含金量的机会。
图片
虽然在迎来今晚的新一轮更新之前,该剧只有四集释出,但在不少观众眼里,褒贬已有定论:吹捧者沉迷于金泰梨和吴政世的演技,感受着一桩桩案件背后由韩国本土民俗惊悚氛围带来的刺激与窒息;贬低者则把剧本看作是《智异山2.0》,对主演们“过呼吸式”“故弄玄虚”的演技厌倦无比。不过整体来看,大众对于《恶鬼》这部剧的普遍观感仍然是中等偏上的评价居多,豆瓣评分也达到了7.7的水平。
其实在这个项目里,自带流量与关注的扛剧主演金泰梨与王牌编剧金银姬,属于“人带剧”“拖飞机”的两大主力,于她们而言,只有《恶鬼》播成爆款才有可能回血。但对于两位男演员吴政世和洪京来说,却是反哺自身的绝佳机会。因为就算《恶鬼》的口碑热度略有参差,也实打实地让他们实现了从男配到男主的阶级跨越。这点于两位并无强力代表作傍身的导演李正林、金在洪而言,也是一个道理。
图片
另外,照这个趋势下去,即便最后《恶鬼》成不了爆款,也不妨碍它为Disney+贡献了一个可以与Netflix同台竞技时摆出来充充排面的代表作。所以说,作为一部夏日纳凉剧,《恶鬼》的“热”就像剧中的鬼一样,有需要自然看得见。
    从《鬼客》到《恶鬼》,
鬼怪叙事的多重宇宙
虽然金泰梨曾在接受剧集采访时提到,“《恶鬼》是韩国首部民俗灵异题材剧”(翻译可能存在出入),但实际上,近几年韩国已经有不少同类型的作品接连跑出。比如18年由OCN电视台推出的《鬼客》、20年在tvN上线的《谤法》等,都是这当中收获了不少关注的存在。
图片
在这之外,还有结合了少年中二与爽剧色彩的《惊奇的传闻》,以及《主君的太阳》《鬼怪》《打架吧鬼神》等将鬼怪灵异与轻喜元素融合在一起的爱情剧。虽然从鬼怪叙事的角度出发,可以说它们都在各自的层面上为这个多重宇宙的扩充发挥了独特作用。但回归内容,这与画风上更加严肃、落点要更为深刻的《鬼客》《恶鬼》等作品并不具有可比性。
不过,在对比观看《鬼客》和《恶鬼》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想要在灵异惊悚方面做到进一步强化类型,通常需要借助一个又一个落地且具有真实感的案件推动剧情,然后引导主角和观众在一环扣一环的线索中找出并战胜终极恶鬼。所以在剧情上,灵异线要与刑侦线并行;在人设上,常规的三人主角团里会同时存在警察体系与驱魔人,这都属于该类题材的基础设定。
图片
但在这种经典架构的背后,往往伴随着一个难以忽视的问题,就是以警察刑侦这条线为代表的“唯物主义”与附魔者、驱鬼人等群体所坚持的“鬼神论”之间的对抗,从根本上来说其实是不可调和的,而且破案主体的归属问题也容易引发争议。
比如,在《鬼客》和《恶鬼》的弹幕评论中都能看到,类似于“看三观不合的主角们沟通比看鬼杀人还累”之类的吐槽。而且,虽然韩警在其本土的影视作品里基本都是以被diss的形象出现,但其作为警方破案的主体性仍然会被保留,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给观众带来“明明什么都没做但却莫名其妙拖后腿”的割裂感。
图片
所以在灵异惊悚类题材里,当剧情推进到最后时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尽管唯物主义者在内心深处进行了精神倒戈,但面上仍然会摆出一幅勉力维持的姿态”。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虽然这种框架设定已经是老生常谈,但仍然充满着天然对抗性,足以为剧集本身增加更多戏剧张力,以及会引发探讨的看点。尤其对于热爱cp拉郎的观众来说,如果人设和选角到位,完全可以在“2x2x2”的排列组合里充分尽享嗑糖的快乐。
民俗学的归宿,还有更多可能
在韩国本土民俗学与基督教等西化概念互相交杂的《鬼客》中,无论是巫师还是神父,在祓除恶鬼上都有着自己的语言和本领,这算是该剧的独特之处,但也让部分观众产生了类似于“鬼:怎么谁都能治我?”的混乱喜感。
相比之下,只专注于民俗学探讨的《恶鬼》就显得世界观统一很多。而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内容创作无疑需要对本土的民俗学做出更深一步地挖掘。
《恶鬼》在这方面做得还算到位。无论是剧情中提到的“太子鬼”“垂髫树”等民俗概念,还是充满韵味和韩式恐怖的韩屋取景,都在尽力向观众传递不同于外来鬼、现代鬼等的设定,打造独属于韩国古代恶鬼的民俗惊悚感。
图片
然而,《恶鬼》其实也有鬼神之外的其他面。导演李正林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恶鬼》是以韩国民俗学为基础,在超自然的灵异题材中融入青春这一核心关键词的作品。”带着这一解读再去看剧便能get,她口中的青春视角其实就是:正处于艰难备考期、挣扎于底层生活下的25岁女主人设,具散影与李洪塞之间的朦胧心意与年少纯爱,以及更能引发Z世代共鸣的年轻主角在面对鬼神时所能够展现的状态。
图片
其实《恶鬼》的创作思路,与前段时间的热播台剧《不良执念清除师》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以相对年轻的主体视角,在猎奇的民俗、惊悚、灵异等元素下“借壳叙事”,后者甚至都可以被划为青春剧的分支。
图片
这种对于民俗文化的探索深耕与巧妙运用,在内娱的影视作品里也不少见,只是出于创作限制,几乎只有在像《阴阳镇怪谈》这样的网络电影里才能找的到。
但从《恶鬼》和《不良执念清除师》的创作思路中我们可以习得,在类似于青春剧、爱情剧等常规剧种中,尝试融入类似民俗这种比较小众但能够捕捉人们兴趣点的概念,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赛道流俗的僵局。而在以民俗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里,同样也可以挖掘出更符合年轻观众的新鲜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