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20年

图片
撰文 | 魏英杰
昨天是东方早报正式创刊20年。这份报纸在7年前已经结束了她的历史使命,而作为她的血脉延续,澎湃新闻与梨视频,依然活跃在公共舆论场。
看了一下朋友圈,也没多少人在感怀这份报纸。
我是创刊前入职的,不过我进东早之前,几乎谁也不认识。在职期间,也只是评论部的编辑和评论员,每天打交道的就是为数不多的几位同事,以及签版领导。我在早报的时间不长,从2003年7月到2006年4月,不到三年就离职到了杭州。
所以,看到前同事们回忆创刊的情形,我好像都没有什么切身体会。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创刊号上的评论版出了一个差错,把所有人吓了一身冷汗。还好,也因为是刚创刊,这事情没有被追责。
如果不以任职时间长短论,东早当然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站。在福州的报社期间,我是一个文化记者。到了早报,我才真正成为一名媒体评论员。更重要的是,在这不到三年时间里,我的视野、见识和人际交往都真正得到了提升。
可以说,时至今日,我不过都是沿着在东方早报时确立的思想和追求,在向前走着。当然,这个“向前走”,并不意味着“前进”,更多是一种坚持,一种不妥协。
现在,也许还可以自豪地说,这种坚持不光在精神上,也体现在行动上。
2016年3月,冰川思想库成立(注册地在上海)。冰川五个创始人里,季冰、大刚和我,原本就是东方早报评论部的同事。另外两位,龙树是新京报的朋友,连清川则出身于南方周末。其实,新京报和东方早报成立的背后,都有“南方人”的影子。
后来龙树因故退出,冰川又增加了两个成员,关不羽和我是关天茶舍时期的好友,张明扬又是如假包换的东早人,前《上海书评》的执行主编。我和明扬在早报的时候从无交集,他主持《上海书评》时期,我也已经离职了,但彼此之间却有着无需言说的信任和默契。
明扬现在参与负责冰川的内容运营。在很多选题上,我们根本不需要多讨论,一两句话就都明白对方的意思。
这当然不是说,冰川和东早有什么关系。但不能不承认,冰川思想库天然有着东方早报的烙印。我们曾经是东早的一份子,后来之所以在一起做事,自然也绕不开这段“前缘”。
在这个日子里,我很怀念东方早报,怀念在老新民晚报大楼里一起战斗过的认识或不认识的同事。
如今,东方早报已经退出传媒舞台7年,而冰川思想库也已经办了7年。我们几个人的共同愿望,是能够在这个大时代里,坚持有价值的言说。同时也有自知之明,我们这些人,不过是一个传媒时代的“遗老遗少”。
我们随时准备着,告别这个舞台。套用一句话,这场仗,我们已经打过了。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