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渔5年草海“鱼满为患”,大鱼吃光水草,给长江禁捕带来哪些警示

位于金沙江上游的草海,是国内三大高原湖泊之一,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草海经历了多次海枯、海涨的循环,生态系统濒临崩溃。
图片
自2018年开始,为了挽救草海的生态体系,当地开始实施一系列禁渔制度,结果让人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年时间,草海就已经“鱼满为患”,大量草鱼、鲤鱼吃光了水草,又带来一系列生态问题。
这无疑是人类对生态系统干预的一个失败案例,值得深思。
禁渔5年,草海变成“鱼满为患”,大鱼把水草吃光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贵高原中部,贵州省威宁县城西,是黑颈鹤、白头鹤、白琵鹤等珍稀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图片
为保护生态,草海在2018年开始禁渔,连游玩的人也拒之门外,一切给生态保护让路。在人为强势干预之下,湖内草鱼、鲤鱼等鱼类迅速生长繁殖,等到管理部门发现苗头不对的时候,草海里面的大鱼已经有失控的趋势。
很快,肆意繁殖的大鱼就把湖里面的水草给吃了个七七八八。到了2020年,湖区一些水域当中已经没有了水草覆盖。2021年,水草面积进一步萎缩,覆盖率由2020年的70-80%,降低到不足10%。
图片
也就是说,在一年的时间内,湖里面的草鱼、鲤鱼等鱼种,就几乎已经把整个草海中的水草给吃光了。
据贵州师范大学专家团队2021年监测数据显示,水域面积仅为25平方公里的草海中,有鲤鱼、草鱼等15种鱼类,大约1.2亿条。
细算一下,草海每平方米范围内就有4.8条鱼,这样的密度,就算是在人工投喂的养殖鱼塘中,也是十分吓人的。
这么多鱼儿没有吃的,就只能吃草海中的水草了。从2018年到现在仅仅过去5年时间,大量鱼类把草海给吃成了“秃海”。
图片
据当地调查团队查勘,草海中的大鲤鱼重达二三十斤,即使在水深只有几十厘米的湖边湿地,也藏着密密麻麻的鲫鱼。
鱼满为患的草海很快就迎来了一个不好的局面,鱼群搅浑了湖水,导致水体透光度下降,水生植物的生存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好像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水草没了,水质下降,也影响到了湖区的水鸟,一度出现“鱼鸟争食”的现象。
与长江10年禁捕横向对比,有哪些警示
草海禁渔仅仅5年时间,鱼类就已经超出生态承载能力,生态也遭到反噬,这是人为因素过度干预的结果。
原本人们可以通过适当捕捞等方式,来控制鱼类的数量,但在强势保护之下,任何捕捞手段都没有了,鱼类出现过度繁殖现象。
草海的禁渔案例,给目前正在实施十年禁捕的长江,是不是也带来了一些警示?
图片
长江水域自2020年以来,也推行了类似这样的全面禁捕制度,“一江、两湖、七河”等重点水域实行10年禁渔,一些地方连休闲垂钓也纳入了禁渔的范围。
这种保护力度和草海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于繁殖能力很强的四大家鱼来说,适当保护是好事,但过度保护会不会造成鱼类过度繁殖,引起生态失衡呢?
图片
草海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过度干预并非完全是好事,需要根据生态变化动态调整禁捕措施,保持水域生态平衡。如果禁捕后鱼类过度繁殖,不仅会影响水草、浮游生物等物种的生存,还会影响鸟类等动物的栖息。
其实,自从长江禁渔之后,一些相对封闭的湖泊内,已经出现了一些生态恶化的现象。比如在湖北的武湖、鲁湖、惠亭水库、野猪湖、保安湖之内,出现过鱼类超出生态承载能力的事情,以至于当地相关部门在2022年初开始实施生态捕捞,捕捞配额高达1800万斤。
图片
这样的结果和草海是何等相似!
当然,整个长江水域是一个庞大的开放式生态系统,和相对封闭的湖泊不具有可比性,也不可同日而语。但草海的案例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对生态系统的过度干预,也可能会造成不可预判的结果。
长江禁捕工作需要根据生态变化去做动态调整
长江流域禁捕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决策。我们期待着10年后的长江,能够恢复往日的风光,让鱼儿、鸟儿、人类共享一江清水。
在实施禁捕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避免类似草海出现的问题,需根据生态变化动态调整禁捕措施,保持水域生态平衡。
首先,禁捕工作不能一刀切,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禁捕范围、时限和标准。不能盲目扩大禁捕范围,而要根据不同水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分类施策。
例如,在一些鱼类泛滥成灾的地方,可以适当放开休闲垂钓等活动,不至于让生态失衡。在一些水生生物资源稀缺或濒危的地方,可以实行长期或永久禁捞,加强保护和恢复。在一些水域生态相对稳定的地方,可以实行定期或间歇性禁捞,保持水域生态平衡。
一些区域在长江十年禁捕的背景下,试图通过一劳永逸的手段,强势干预生态系统,连休闲垂钓等正常的娱乐活动也纳入限制范围,会不会违背自然规律而带来一些新的生态问题?
图片
比如江苏、安徽等地,在长江段实施十年禁钓,这种保护力度就等于完全将鱼类放在一种非正常的环境之下,一旦出现鱼类泛滥现象,对生态系统肯定也会带来不小的冲击。
在编者看来,长江禁捕工作不能孤立进行,要与其他水域保护和修复措施相结合。不能认为只要禁捕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而要综合考虑水域的自然环境、人为干扰、社会经济等因素。
结语
草海变“秃海”,足以给长江禁捕工作带来一些警示。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过度干预并非完全是好事,需要根据鱼类数量、群体密度的变化,动态调整禁捕措施,否则草海出现的生态问题,可能就是一种警示。
参考信息来源:半月谈新媒体——《高原湖泊草海应对“鱼满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