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吵架”式的管理:好公司吵个不停,坏公司一团和气

图片
作者 | 李佳蔓
来源 | 蓝血研究(lanxueyanjiu)
图片
有人说:“内心不坚强,不敢去华为!”
有一次中层干部会议上,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对华为某一财务总监说:“你的长进非常大”,刚说完,这位总监还在暗自开心,结果下半句就像桶凉水一样从头泼下,任正非说:“是从特别差变成比较差!”。
对孟晚舟领导的财务团队,任正非也是一视同仁。年底开会总结时,他大骂财务部门“忘了本职,颐指气使,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其实像这类话还比较文雅,有时候任正非还会爆粗口,“你真的笨得跟猪一样”。
但华为不是一言堂,不是任正非说了骂了,其他人就哑巴了。
01
华为管理吵架的案例
华为一直都有“吵架文化”,高层刚吵完,有下属就会对着高层吵,还有部门与部门争吵,总之华为的管理就是要让大家快速“曝露内心想法”,快速解决问题,至于吵完以后,该干嘛干嘛。
华为高层可以吵到各大媒体头版头条,例如为华为造车这件事。前段时间,余承东带着部下忙前忙后,准备启动“HUAWEI问界”造车计划。在很多地方,也都已经开始造势宣传“华为汽车”,甚至连宣传话术也从“华为深度赋能”改为“华为全面主导”。在余承东眼里,“华为的车”未来在望。但内外部的阻力,倾泻而下。
2023年3月31日,在余承东热火朝天安装广告牌的时候,华为年报会上就此提出批评:“有些部门、个人或者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品牌,这件事在查处过程中,华为30多年构筑的品牌不会被谁滥用。”紧接着,任正非也亲自站出来,一锤定音:“未来5年,华为不造车”。
就在4月1日愚人节这天,华为各个门店接到命令:开始拆除所有“HUAWEI问界”的宣传内容。看着多年来的筹谋,被一纸命令化为流水,华为“重臣”余承东心里悲愤难当,在内部论坛上留下两句话:这个时代变了,这只会让我们更加艰难!
华为的吵架不止内部吵,还会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在吵,因为华为不怕消费者知道他们的“意见不和”,就像是一个家庭,但凡我们都知道他们在吵架,其实他们感情是好的,因为他们不怕别人知道内部分歧,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直抒胸臆”的语言,其实影响不到他们内部真正的团结,侧面说明他们内部很直接很坦诚,“该吵吵,吵完了事”,这其实是对内部感情的自信心。
并且,华为的“吵架”从来都是“双向奔赴”。华为内部也敢于向老板开炮,2018年3月华为蓝军组织开展了一次内部批判会并列出任正非“十宗罪”,任正非还乐得将其以电邮文件等方式向员工和社会公开。他表示,华为内部的自我批评是很厉害的,吵完以后达成共识了回去就做自己的事了。
02
华为就是要“吵架”
华为的管理“会吵架”我们知道了,那吵架对于内部管理好不好?为什么必须要吵架?我们来一探究竟。
华为的“东厂”名为“蓝军”,以区别于华为“红军”,具体来说“红军”代表着华为现行的战略发展模式,而蓝军则是对手的战略发展模式,蓝军十几年来的工作就是:站在对手的角度上,疯狂地挑刺,怼“红军”。
有人说:这是华为自我批评和监察的表现,任正非曾说:要想升官,先到蓝军去,不把红军打败就不要升司令,红军的司令如果没有蓝军经历,也不要再提拔了,你都不知道如何打败华为,说明你已经到天花板了,这就是任总对蓝军,也就是内部督查的重视。
“好在”蓝军没有辜负期望,直接向红军的总头目任正非开炮,列出“任总的十宗罪”,下面节选一些:
任总的人力资源哲学思想是世界级创新,但有的时候指导过深过细过急,HR体系执行过于机械化、僵硬化、运动化,专业力量没有得到发挥;
不要过早否定新的事物,对新事物要抱着开放的心态,让子弹先飞一会儿
工资、补贴、奖金、长期激励机制等价值分配机制需要系统梳理和思考;
不能把中庸之道用到极致,灰度灰度再灰度,妥协妥协再妥协
干部管理要风险和效率上追求平衡;
要重视专家,强化专家的价值;
反思海外经历适用的职务范围的问题;
不能基于汇报内容、汇报好坏来否定汇报人员或肯定汇报人员;
任总的很多管理思想、管理要求只适用于运营商业务,不能适用于其他业务
战略预备队本来是中央党校,但由于实际运作执行问题,结果变成了五七干校。
比如,谈到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管理导向”和“专家导向”:
“任总一直导向做管理者,管理者做不好才去做专家。但专家哪有那么好做。华为现在不缺管理者,缺的是专家。
中国市场上,现在运营商省级总经理不愿意太多华为的高管,而是非常愿意见华为的专家,听华为专家的业务建议。但是我们价值分配上,专家远低于管理者。”
批评与冲突是一种交流方式,本质就是要暴露问题,解决问题。反之,如果公司各方面问题一大堆,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却没人吭声,没人敢站出来当这个恶人,结果可想而知,企业倒闭,大家散伙。
有资深媒体人这样总结:作为一个管理者,不管是中层,还是老板,你都要善于发觉公司里的“恶人”,来制造一些良性的冲突。但是公司吵架大家拍桌子摔茶杯都没有问题,把问题都吵出来,吵完老板拍板决策,然后开门公布,坚决执行。这是正确的企业氛围打开方式。
一家企业是要在表面和气中走向灭亡,还是要在吵个不停迈入卓越?这是一个问题。
03
华为“吵架”-真香定律
吵架归吵架,只说事,不谈感情,不讲偏见,这样的吵架应该是有作用,那么大部分吵架的结果究竟是好是坏?
华为历来有自我批判的习惯,曾经在1999年、2000年、2013、2018年进行过几次大规模的自我反省,任正非还多次做过如“烧不死的鸟是凤凰,在自我批判中成长”诸如此类的讲话,其目的是强化自我批判的价值观。
例如:华为内部对经营管理不善领导责任人的问责通报表示,华为发生了经营质量事故和业务造假行为,管理层对此要负领导不力的管理责任,因此,经过董事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对公司主要责任领导做问责,并通报了全体员工。任正非被罚100万元,华为三位轮值CEO郭平、徐直军胡厚崑被罚50万元,李杰被罚50万元。
任正非表示:“伟大的事业是我们建立,伟大的错误是我们所犯,渺小的缺点人人都有。改正它,丢掉它,朝着方向大致正确,英勇前进,我们一定能到达珠穆朗玛。”同时任正非还强调:缺点与错误就是我们身上的渣子,去掉它,我们就能变成伟大的战士。
华为的正方反方的内部吵架里面,一直以来都在强调对“质量”的重视。而且,任正非曾经在华为手机工厂参观时也曾特意强调质量问题,表示:要朝着高质量高标准前进,不要以省钱为中心。华为一定要有称霸全世界的雄心,要去做世界领袖。
在吵吵嚷嚷中,华为提出:“我们的目标是以优异的产品、可靠的质量、优越的终生效能费用比和有效的服务,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需要。质量是我们的自尊心。”任正非曾经表示蓝军与红军争吵是为了:我们绝不能为了降低成本,忽略质量,否则那是自杀,或杀人。搞死自己是自杀,把大家都搞死了,是杀人。
任总反复强调:“吵”出来的战略才有能量。
战略规划的过程就是把局部利益引到全局利益,从布朗运动变成有序运动的过程。就战略规划的流程和机制来说,过程比结果重要。通过这套流程,让高管都参与进去,平等地讨论,在讨论中把各自不同的观点表达出来,也就是通过PK和“吵架”,亮出各自的观点。
“吵架”的过程很重要,“吵架”过后,大家就知道彼此的观点了。战略是面向未来的,谁也不一定绝对正确。很多时候,我们因为不理解彼此的业务,所以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不理解,不愿意听而已。一“吵架”,彼此一听,大家就能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全局。
有没有全局观往往是能力问题,不是心态问题。战略规划中的PK是可以帮助大家提升这个能力,一起PK、共享、研讨,最后达成一致,形成全局的妥协,是战略规划的本质。
战略应该是“吵”出来的,“吵”出来的战略才有能量。
04
结 语
我们一般会认为,不同的意见是我们要消灭的对象。例如我们会说:“你怎么会有这么错误的观点呢?你应该要统一到我的正确的观点上来。”但是,任正非却特别注重“吵架”这个问题,任正非说:允许异见,就是华为的战略储备。
德鲁克也说,决策不是找到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在所有可能的正确的答案当中,做出艰难的慎重的选择。
当然吵架的同时,任正非不忘“激励”,在公司只有二十多人的时候,他经常是从外面回来以后,把员工叫在一起,上班时间给员工讲故事,讲朝鲜战争是怎么打的、38军怎么勇敢等。他讲完以后,各部门员工都热血沸腾,就想干活。可以说,在华为,“吵架”与“激励”并行就是一种文化。
任正非说:他最崇拜的就是两个人,一个是韩信,能忍受胯下之辱,最后成了大将军;另外一个是阿庆嫂,我们做生意的人,来的都是客,八面玲珑,就是这种方式。
对企业来说,吵架不吵架,都是为了带出好的和团结的队伍,且这个队伍能够跟你同心同德。热火喧天地吵架,吵完架都还是“战友”,其实就是对事不对人,这样的企业想走不好,都难。
蓝血研究院近期公开课
《渠道生态的构建》《华为干部培养与训战结合赋能方法》《企业大学: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
格格老师:18603075818(微信同号)
吴老师:15260211397(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