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角下的中国自然资源区划: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孙鸿烈  序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自然资源区划》
自然资源的区划是从区域角度观察、探讨区域单元的形成发展、分异组合和相互联系,对自然资源演变过程和结构类型的概括和总结,是一项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前沿性与实用性的重要工作。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以认识自然本底(如气候区划、植被区划、土壤区划等)和服务经济建设(如农业区划、工业区划、经济区划、矿产区划等)为特定目标的单项区划,发展到当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综合区划。面对自然资源综合管理的需求,在当前遥感、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发展的形势下,亟待开展评价指标更为全面、评价方法更为精确、研究方案更加完善的自然资源综合区划研究工作,这不仅有助于揭示自然资源地域分异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增强对自然资源要素时空差异性、复杂性、多样性和特色性的科学认识,而且能强化自然资源的监测与管理,促进自然资源治理体系的建设。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自然资源区划》制定了自然资源动态区划三级体系,包括12 个大区(一级)、54 个亚区(二级)和106 个地区(三级),可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图片
2023 年3 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左右滑动查看详细信息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自然资源区划》
刘晓煌等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7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自然资源区划》从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理论出发,结合自然资源的系统性、联系性、累积性,综合考虑自然资源各要素间的耦合关系、变化动因机制和演化趋势,探索自然资源综合区划。实现从以单一资源要素为主的划分指标向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全要素整体性角度转变,从单种资源区划向自然资源综合区划转变,支撑全面掌控全国自然资源变化规律与生态环境态势。
图片
▲ 自然资源动态区划技术流程图
本书内容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结合国内外区划发展历程,简要介绍了生态、气候、农业等各领域区划的定义内涵、基本理论、数据来源、技术方法和研究现状等,具体介绍了开展区划的技术方法及研究进展,总结了区划方法选择的原则和区划工作的意义;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2000 年、2010 年和2018 年三期全球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综合区划的具体技术方案及29 个区划;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1990 年、2000 年、2010 年、2018 年中国自然资源变化的特征和影响因素,以及自然资源综合区划的具体技术方案及全国自然资源综合区划12 个大区的一、二、三级区划特征和资源禀赋,可为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观测等工作选区和相关台站布设提供借鉴。
图片
▲ 2018年中国自然资源动态分区(三级体系) 
本书可供区划研究人员及从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观测预测等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参考。
图片
本文摘编自《全球视角下的中国自然资源区划》(刘晓煌等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7)一书,标题为编者所加。
(全国自然资源系统观测-预测-监测体系丛书)
审图号:GS(2021)7160 号
ISBN 978-7-03-071563-0
责任编辑:王 运 张梦雪
(本文编辑:刘四旦)
图片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图片
科学出版社 视频号
硬核有料  视听科学
传播科学,欢迎您点亮星标,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