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凉皮中毒身亡当事人家属发声,米酵菌酸缘何频繁“索命”?

图片
这起凉皮中毒事件无疑再次对食品安全敲响了一次警钟。人们纷纷对食品安全问题表达担忧,特别是对于一些小吃摊贩和小餐馆的食品质量,更是感到不安。
文 | 蒲 琳
最近,在河南永城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有两名女子在吃凉皮后中毒,其中一人不幸身亡,另一人仍在接受抢救。
这起事件引起了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永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证实了中毒事件,并立即对全市凉皮企业进行抽检,以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同时,公安部门也已介入调查,将对这起中毒事件的原因进行仔细调查,查清事实真相。
01
根据网传消息,河南永城市一名20岁左右的女孩与家人在永城市百花街吃了一碗凉皮后中毒,目前,该女生正在医院ICU住院,而其同行的舅妈已经离世。永城市全市凉皮店都已经查封,暂时不让销售凉皮。
笔者注意到,这则网传消息疑似最早出现在7月10日,一张永城市某小区微信业主群的聊天截图显示,有业主称自己朋友的妹妹前两天吃凉皮中毒已经救不了了,跟她一块吃的还有妗子(舅妈)同样救不了了。凉皮不是老板自己做的,是买的,老板已经被控制。
图片
疑似最早出现的网传消息截图
7月14日,永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证实确有吃凉皮后中毒事件发生,该局也已经介入调查。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该局已经将全市生产凉皮的企业进行了抽检,目前正在进行检测,原因还不清楚。对于中毒事件是否造成1死1伤的情况,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不清楚。
据悉,家属方面已经报案,公安部门正在进行调查。
对于中毒的原因,网传消息有两个版本,一种说法称凉皮中被添加了过量的硼砂,另一种说法则是凉皮发生了变质,滋生了米酵菌酸,从而引发中毒。
图片
网络图 (图文无关)
7月15日,一名当事家属穆先生向媒体表示,他的亲戚小兰(化名)和小兰的舅妈是在7月3日中午从永城市某菜市场购买了凉皮回家吃。吃完后,两人感觉有点怪,怀疑凉皮变质,但已经吃完了两人就没有在意。
第二天早上,大家怎么都联系不到小兰的舅妈,敲门也无人应答,于是就撬门而入,发现小兰舅妈嘴里吐沫,已经晕厥。于是,大家就将小兰舅妈送到了永城市人民医院,又转到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当天下午,小兰出现了头晕、恶心的症状,当时以为是低血糖,结果到了晚上上吐下泻,5日早上已经无法起床。
随后,小兰也被送到医院挂了吊瓶进行治疗,但症状没有好转。6日,小兰的转氨酶突然到了6000多出现生命危险。于是,他和其他亲戚一起将小兰也被送到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日,小兰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
经过住院治疗,7月9日,小兰舅妈依然不幸离世。小兰仍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救治,情况不容乐观。医生向家属称,两人是米酵菌酸中毒。
图片
7月15日,永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针对此事发布通报:针对反映的情况,市场监管部门立即对相关凉皮店进行调查,未发现异常情况,永城市域内所有凉皮店均正常营业。公安机关对相关问题正在调查中。
图片
02
这不查不知道,原来过去因为米酵菌酸食物中毒,病情危重,住进ICU,抢救无效去世的案例,比比皆是!
图片
米酵菌酸毒素是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这种细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容易在偏酸(PH5~7)、温度为25~37℃的环境中滋生,特别是高温、潮湿的夏、秋季非常适宜这类细菌繁殖,那些潮湿不透气的厨房、生产车间都是它繁殖的温床。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米酵菌酸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极为凶险,死亡率高达40%以上。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消息, 2010年至今,中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食源性致病菌。
不要以为米酵菌酸离我们很远,这种毒素其实遍布中国各地。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研究发现,米酵菌酸最喜欢藏在这三类食物中——
谷类发酵制品: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河粉、糍粑、凉粉、米粉等;
劣质的薯类制品: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银耳、木耳:变质和泡隔夜的银耳和木耳。
图片
米酵菌酸进入体内后,一般潜伏期在30分钟-12小时,少数患者为1-2天。在这段时间,它会破坏线粒体内膜造成细胞损伤,同时直接攻击人体的肝、脑和肾等脏器,引起器官受损、功能衰退等情况。
图片
笔者注意到,7月15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紧急提醒,指出凉皮、河粉、肠粉(卷粉)、陈村粉、粿条、米线(米粉)、濑粉等湿米粉在高温潮湿天气下,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易引发中毒。椰毒假单胞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受其污染的食品如未妥善储存或超过保质期食用引发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的风险增大。
这起凉皮中毒事件无疑再次对食品安全敲响了一次警钟。人们纷纷对食品安全问题表达担忧,特别是对于一些小吃摊贩和小餐馆的食品质量,更是感到不安。
图片
对于食品中毒事件的调查和处理,需要透明和公正。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及时公布调查结果,向公众透露真相,给予受害者家属一个交代。同时,对于责任方,要依法追责,不能姑息迁就,以免类似事件重演。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一定要正确存放并尽快食用,尽量不要隔夜!
资料来源:纵览新闻、广东疾控、南方+、微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