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拉升职记》:从民企到外企的职场小白,适合摸爬滚打,野蛮成长

前阵子把小说版《杜拉拉升职记》重温了一遍,作为十年前的畅销书,里面的职场干货放在今天还是很能打的,很适合一线城市的打拼环境,职场规则弄清楚,懂得向上管理,在迎合与自我成长做兼容,总能慢慢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杜拉拉是那个年代职场代名词——学习能力强,抗压能力更强。
小说也改编成了影视剧,我最早在上海看过话剧版《杜拉拉升职记》,姚晨主演,之后电影版是徐静蕾自导自演的,电视剧拍了好几个版本,最早的剧版是王珞丹演的。
图片
今天来说说王珞丹这版《杜拉拉升职记》,职场线有所精简,不过干货还挺多。
这部剧刚播出的时候,我也是在上海打拼的职场小白,如今重温,依然能感受到这部剧的职场诚意。
杜拉拉从民企跳槽到外企,这个思路是对的。10多年前的民企,老板们格局都不大,还不具备科学的管理思维,务实的职场新人呢,找工作就先求有再求好。刚开始找的工作可能不理想,新人嘛,竞争力不强,就先攒经验,有合适的机会再跳。
杜拉拉就是这么开始的,很多人也是这么开始的。
那个年代线下招聘会很火,上海几个体育馆一到周末就是各种招聘会,如今都是线上投简历了,线下招聘会可能已成为时代的眼泪。
图片
图片
图片
终于拿到了大外企BD的面试机会,叶童饰演公关部负责人,她待人和善,对陌生人都会给予微笑,她看到杜拉拉是来面试的,传授了一招“面带微笑”的面试心得,可以给自己减压,遇到难题就当用“微笑”来换换思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面试环节,桌上摆着一块大蛋糕,这是逻辑思维题,别的面试者都是在纸上画图,杜拉拉比较实在,直接把蛋糕切了。
这种不走寻常路的职场新人,也展示了“注重执行力”、“行动力优先”的特点。
图片
拉拉一开始应聘市场部助理,后面转岗去做了行政助理,这和小说有出入,小说杜拉拉一直在人事岗打拼,细分为行政、人事、薪酬管理…...有很多细分化工种,拉拉基本上是把人事岗深耕透了。
市场部竞争者就是Daisy,李彩桦演这种腹黑女性真的是得心应手,两个人要争一个岗位,淘汰制。(小说里的Daisy更毒辣,电视剧已经柔和了很多)
Daisy很会来事儿,擅长挑战难题。约翰常是王伟公司内部竞争对手,喜欢摆谱,原本要分享下销售报告,杜拉拉去拿就碰了钉子。Daisy观察了杜拉拉的困顿,利用午饭时间去堵别人,嘴巴甜一点,原本的敌意就容易稀释。(约翰常是雷佳音早期的角色了,演坏人很到位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Daisy很聪明,职场里需要投石问路,如果有懵懂的同事先去踩雷,也就帮你提前规避了风险。约翰对王伟是有敌意的,那么沟通方式与技巧就要改变一下,Daisy午饭时间去碰机会,展示了自己解决问题的风格。在外企,非常讲究合作精神,约翰看到Daisy如此低姿态来恳求,当然就开绿灯了。
职场里,面对不好对付的同事,尤其级别比自己高的同事,说话的艺术特别重要,如果对方特别喜欢听好话,喜欢众星捧月,这种人反而很容易对症下药。
不过王伟最后还是训斥了两个人,拉拉和Daisy解决方法都不对。
尤其是拉拉碰了一鼻子灰,Daisy还前仆后继,搞得王伟这边团队非常低人一等,要求着对方办事一样。
图片
王伟和约翰常是平级,市场部内部竞争很厉害,谁团队业绩好,谁就是资本耀武扬威。
再到后面,咖啡新品发布会现场,邀请的外国专家临时身体不适,杜拉拉直接不打招呼,就直接送对方去了医院,这边活动马上就开始了,等着专家发言。好在后面专家赶到了,大家松了口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伟后面复盘的时候,直接怒斥杜拉拉的不专业做法:遇到问题,尤其是重大问题,第一时间先请示领导。
毕竟活动召开在即,你要有一个解决方案,比如先去医院,把控好时间,不会耽误后面工作,需要有这样的请示,以及要做好备案。
很多职场新人都会犯杜拉拉这样的问题,喜欢闷着头做事,不懂得第一时间与团队沟通,当你遇到紧急状况,一定要和团队报备。
一声不吭就自己做了,中间有任何不确定的地方不报备不通气,最后出了问题,就一点回转余地都没有了,到时候所有人要跟着一起做补救工作。
杜拉拉刚入职,就各种碰壁,也慢慢打开了自己野蛮成长的路子。
图片
过去在民企,工作思维比较粗线条,缺乏规则把控,留存的优势就是一人身兼数职,一个人能扛几个人的活儿,抗压力强,不足就是做事缺乏细腻度,也没有大的格局。
没事儿,DB是个大公司,企业文化还算多元,成长空间大,杜拉拉算是找到了好的平台不断升级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