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怀念Hifi手机?醒醒吧,早就已经没必要了

不久前我们三易生活曾在相关内容中,提到了智能手机上消失的3.5mm接口以及背后的种种逻辑。
在当时许多朋友在给我们的留言中都怀念了3.5mm接口,以及手机圈曾经出现的那阵“Hifi手机”风潮。在不少人看来,当时各大品牌所带来的Hifi手机设计,可能直到今天也依然在音质上超过绝大多数最新款、取消了3.5mm接口之后的旗舰机型。
图片
LG G5的模块化Hifi精灵(内置ESS9218 DAC+运放一体化芯片)
这话本身可能没有错,但问题就在于,实际上对于如今的智能手机行业而言,如果真的很在意手机的音质表现,并且有关注相关产品的话,可能就会发现,其实“手机HiFi”并没有消失,只不过它换了一些形式,甚至可能还变得更加极致了。
首先,“手机里的Hifi设计”本就没有绝迹
提到曾经的那些Hifi手机,大家可能马上就会想到一些机型,比如vivo的Xplay 6S、联想的乐檬X3、中兴的天机7、小米的小米Note顶配版、以及魅族的PRO6 Plus等等。
图片
魅族PRO6 Plus——内置Hifi的典型机型
这些机型的共同特点,在于它们都拥有两套音频子系统。一套是SoC自带,用于日常通话、普通应用音频回放,而另一套则是独立的、高品质Hifi DAC+运算放大器,专门用于回放歌曲、影片,从而提供更好的Hifi音质表现。
图片
中兴Axon 7,当年也是知名Hifi旗舰手机
同时这些机型也理所当然地均配备有3.5mm耳机接口,用户可以自行搭配各种高端有线耳机,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可能比手机还要贵上好几倍的设备,来充分享受不同的音色乐趣。
那么问题就来了,对于2023年的智能手机来说,到底是失去了内置的第二套Hifi电路、还是失去了3.5mm接口呢?
图片
vivo X Fold+就搭载了CS43130独立Hifi DAC
答案是,只要你想,其实都没有失去。比如在vivo旗下的多款机型,比如X90Pro+、X Fold+里,虽然看似没有3.5mm接口,但其实依然保留了独立的Hifi芯片。所以只要插上一根最便宜的USB Type-C转3.5mm接口转接线,这些机型就能接驳3.5mm耳机、并且开启“Hifi模式”。
图片
又比如说,如果更青睐本身就自带的3.5mm接口,那么还有索尼的Xepria系列、华硕的Zenfone系列可选。更不要说诸如ROG或红魔的硬核游戏手机,更是理所当然地保留了3.5mm接口,方便玩家直接用高灵敏度的监听耳机“作弊”。
当然,可能有的朋友会说,后面这几个具备3.5mm耳机接口的机型难道不是都没有独立的Hifi DAC,只有SoC自带的音频方案吗?
图片
高通WCD9385 DAC的参数确实不如那些顶级产品,但已经算得上是“Hifi”
的确如此,可问题在于,大家要知道前几年的Hifi手机风潮,实际上是给了SoC厂商不小的压力,以至于像高通WCD9385这种“标配方案”,现在都已具备了122dB的动态范围、108dB的信噪比,以及对DSD128的原生回放支持。虽然确实还距离那些顶级低功耗DAC有不小的区别,但已经能够达到远超CD音质的“Hifi”级别了。
图片
实际上,这时候真正的瓶颈可能早已不再是DAC方案,而是大家会不会去买一幅几千上万元好耳机的问题。
其次,TWS耳机也有了“Hifi向”的设计
既然说到了手机Hifi、以及3.5mm耳机口的消失,自然绕不过TWS耳机这个话题。毕竟在许多朋友的印象里,正是TWS耳机的兴起、以及相关厂商为了促进这类设备销量的考量,才主动取消了3.5mm耳机口的设计。
那么问题就来了,TWS耳机的兴起是否就意味着消费者可感知到的手机音质就一定退步了呢?不得不说,其实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图片
首先,如果着眼于“入门级”市场,那么TWS耳机对于3.5mm耳机的取代,很有可能是反而显著提高了音质。原因很简单,因为比起那些几元、十几元的“地摊耳机”,手机厂商推出的入门级TWS耳机至少声音“不偏不破”,所用的材料不会对身体有害、而且也耐用得多。
其次,当时间来到2023年,在高端TWS耳机市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产品也开始重视起“音质”这个基本盘。
图片
PowerAMP软件的音频通路信息显示,旗舰手机的蓝牙传输带宽已经很高
比如在传输协议端,从第一代骁龙8开始的移动平台如今都已经能够支持数倍于以前的蓝牙传输带宽。这使得它们能够“原生”传输1000多Kbps的数据流,这就意味着完全不压缩的CD音质,或是经过压缩处理(但可以被算法还原)的32bit、96KHz,远超CD的音频数据。
图片
而在音频回放端,自前两年开始,市面上就已经有了一些采用高端材料单元,甚至采用多单元分频设计的TWS耳机。比如木振膜的JVC FW1000T、双动圈的三星Galaxy Buds Pro系列,甚至还有“一圈二铁”的TRN-T300这种产品。
图片
3000多元的Hifiman Svanar Wireless,R2R DAC+拓补振膜的定位显然不低
更有趣的是,在一些最新的旗舰TWS耳机里,厂商甚至直接将Hifi DAC、Hifi运放做到了耳机内部。这样一来,就算手机完全不具备高音质设计,只要使用这类“Hifi TWS耳机”,就能享受到移动端独立DAC配置所带来、与公版方案截然不同的音色表现。这里面很典型的例子就有vivo的TWS 3 Pro,以及目前在Hifi圈关注度颇高、直接塞进了R2R分立电阻DAC+拓补振膜的Hifiman Svanar Wireless。
对于发烧友来说,现在玩法其实更多了
最后大家要知道,对于曾经的那些“Hifi手机”来说,其实它们的问题也不小。比如Hifi电路需要占用很大的PCB面积,导致相关的滤波、供电设计其实很难“足料”;比如内置式的设计会使得DAC芯片很容易受机身内部的电磁干扰,从而出现底噪问题等等。
正因如此,魅族成为了第一个明确提出将Hifi电路从手机里“拿出来”,做成外置解码运放“小尾巴”的手机厂商。但实际上。在这之前,传统音频厂商在这条路上就已经深耕了多年。
图片
1bit DAC,全格式转DSD256解码的凯音RU7,可能是现在最特别的高端“小尾巴”
所以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手机的外置Hifi解码运放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市场。而且其中哪怕是最入门产品所使用的硬件方案(单CS43131M、或者单ESS9038Q2M),都已经打平、甚至超过了曾经的那些高端“Hifi手机”。
图片
AKM4499EQ方案的音律美M400,单看DAC来说是目前最奢侈的“大尾巴”
更不要说对于一些专业音频厂商推出的,较为高端的“小尾巴”乃至“大尾巴”,它们所使用的音频DAC方案、所使用的电路设计思路,以及所能实现的可调节的滤波器功能,都是以前最顶级Hifi手机也远远不能及的。诸如1bit DAC、AKM4499这种完全台机(台式CD机或者大体积解码器)上的芯片设计,手机厂商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但是有了外接的“尾巴”,它们现在就确实就可以搭配手机,随身带了。
所以这意味着什么呢?老实说,这代表着如今其实已经完全不需要怀念曾经的“Hifi手机”时代了。
如果只是个想要在手机上插耳机用、入门级设备的朋友,那么现在的百元机基本也都全部配备有3.5mm耳机接口。
图片
如果你是一位对音质略有追求的中端机用户,那么现在的手机公版音频方案已经比过去好得多,配个转接线、或是买个普通的TWS耳机,就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音质追求。
图片
安桥DP-X1,现代安卓DAP的“老祖宗
即便你是一位“音质发烧友”,那就更不会有任何不满了。毕竟各种外接解码器、各种内置DAC的顶级TWS可能早就买齐了,它们哪一个不比“Hifi手机”更靠谱呢?实在不行,真正的大体积随身DAP(数字音频播放器)市场近年来也是发展得如火如荼,这些设备的音质更是远远碾压手机,配合一台随身Wifi设备不就能实现“移动听歌”了吗。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