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舞狮的流派与进化

图片
◎杨浪(做过老总的书生)
一段舞狮的视频竟把我看得热泪盈眶。留言里,原来不仅是我到了年纪情感脆弱,许多人都与我一样感动莫名。
艺术的感染力、创造力、生命力就在民间。
舞狮有南狮和北狮两大流派。按地域分,南狮有广东醒狮、黄沙舞狮、天塔狮舞和徐水舞狮;北狮里比较著名的有安徽青狮、保定双狮。这回,河北沧州的白狮也可成一系了。
南狮的形态在李连杰电影《狮王争霸》里高度呈现:伴有锣鼓的激烈节奏推动,酣睡、出洞、发威、过山、上楼台等等形象动作,欢乐、喜庆,有竞争性。其中,最大的难度就是桩狮。这是个人肢体能力平衡中舞蹈能力和双人配合的巅峰。
安徽青狮与保定双狮都是雌雄两只舞狮的表演,“狮子”较南派略小,还有小狮,雌狮脚捧小狮,狮腹下安装两棍,便于舞动。青狮有玩球、喂奶、相互抚爱等温驯舞姿。
现实中,北狮远不如南狮普及和活跃。这或许与南北农村基层中,集体性社会组织与传统氏族联系的多寡相关。其呈现就是北狮在20年前已经萎缩到很狭小的地域了。不过这些年各地对文化遗产的重视,使民间舞狮有明显恢复和发展,再由于现代传播的作用,各地舞狮形式渐有通同趋势。
其实南派舞狮大概率也是随客家文化传播的,所以徐水属于南派一脉。文献指舞狮缘起于汉唐之际的长安中原区域,随着大规模人口迁移,舞狮一类的民间舞蹈杂技与文学、艺术一起播散。只要有一个承平的时期,或者有一位禀赋独特的艺术家出现,民间文艺就融合、丰富、发展一截。前者如宋词元曲的勃兴,后者如苏轼在黄州、儋州的文化影响。
视频中的这段舞狮是河北沧州刘吉舞狮团的表演。沧州是杂技的故乡,创办舞狮团的尹少山、卢春玲夫妇都是杂技团的演员。九十年代初,卢偶然看到舞狮演出,又打听到同县黄递铺乡北张村张凤祥对舞狮很在行,于是诚恳请到自己住的刘吉村组建舞狮团,2009、2019年参加了首都国庆大典的舞狮表演。
北张村、刘吉村的舞狮出名后,沧州又出了若干舞狮团。沧州舞狮发扬了杂技之乡表演细腻、技巧奇绝的传统,又继承了南北两派舞狮中“神似”的精髓,还有南派舞狮里“采青”——也就是情节和悬念设置的手段,实际上可视作舞狮这门民间艺术新的发展和流派形成。以舞狮的原教旨传统看来,欢乐高蹈的舞狮怎么能搞得悲悲切切、缓慢缠绵呢?除了圣贤宗主,狮王随便给人三拜九叩难道不有违规制?我是在视频留言里分明看到这样意见的。
创新之难,不仅艺术形式和技巧运用之洞见,更有“创思”之拘束。而“创思”之束既来自先师也来自规制。而变化了的,总是制定规制的那个时代与时代催融的新的欣赏需求。
所以小白狮就“逾矩”了 ——人格化的“她”,一步三回头,眺望亲人和故乡;“她”亲情缠绵,欲哭无泪,左顾右盼,跪拜四方;“她”的动作设计是全新的,三拜九叩是动作逻辑——拜则举足俯地,叩则俯首四方,垂泪时鬃毛微颤、眨眼张口,似欲语无言;前行又退步趔趄、引颈张望。所有舞狮中从未有过的慢节奏,把别离的情感挥洒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也是所有舞狮中从未有过的编排,没有雄狮,没有锣鼓,没有武士引领,而是观众簇拥中的“独舞”,是祭拜性质的仪轨中一帧一帧放大了的民间艺术的高光。
还必须提到的是音乐运用。乐曲是2001年制作的电视剧《刘老根》的插曲《老根想丁香》(丁香是高秀敏扮演的)。而这段音乐在曲式风格和旋律走向上,显然有小虫词曲的流行音乐《别故乡》的痕迹。据我所知,70年代创作的《别故乡》和二十年前的《老根想丁香》的音乐形象,早已融入民间音乐,为各种民乐演绎,更在许多民间场合应用。
所以这段“小白狮别亲人”是舞狮这个民间艺术的当代进化: 有“人物”,有情绪,有性格,有程式,还有细腻感人的细节刻画。
根据我的检索,这段视频的女演员是刘吉舞狮团二十多岁的高乔迁,值得夸赞的还有后面埋首的那位龙套演员。
而三十年前创办这个舞狮团的“北狮王”尹少山先生已于2022年11月23日去世。
2023.7.15
供图/杨浪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