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轻人不爱走亲戚?不在一起生活,也说不到一块儿去

核心要点:
  • 1

    进入到现代化的高速流动的社会之后,年轻人不在家乡生活,再浓厚的亲情都无法抵挡住空间隔离所带来的情感交流困境。年轻人不仅不主动联系姑舅姨,也不主动联系父母。因他们在外面的世界建立了朋友圈,接受了外面世界的丰富多元的价值理念,与家乡的环境形成一种疏离感,难以建立起亲密的联系,甚至还会产生冲突感。

  • 2

    在“断亲”一族看来,工作是为了生活,如果工作不开心,不如辞职躺平,过一天算一天。但是这些行为在家乡的亲人们看来是不可理解的,家乡的亲人们认为,生活的真谛就在于工作,通过劳动获得经济资源和财富,然后结婚生子,实现家庭的再生产才是正道。只顾自己享乐、生活重于工作是自私、不乖、不成熟的表现。

  • 3

    一般来讲,我国很多地区都拥有“恩往下流”的文化基础,父母积攒资源支持子女发展,但是现在的年轻人的发展观区别于父辈,父辈在为子代投入过程中会产生失望感,因其投入经常与他们的预期不符,比如父辈为子女买房买车,但是他们不积极成家立业,因此使得父辈会限制投入、减少投入,当子代感受到父辈的理性选择之后,自然会与之疏离。

今年六月,首次听说“断亲”一词,感觉很好奇,去网上查阅了“断亲”的定义。“断亲”指的是懒于、疏于、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交往,即指基本不走亲戚。我突然意识到,身边不正好有一些“断亲”的年轻人么。他们的典型表现是在外工作,平日里很少与父母、亲人联系,父母亲人给他们打电话、发微信、发视频,经常不接听、不回复,看到消息也视而不见。春节放假回家,他们多是宅在家中,除了带至亲外出游玩和会见闺蜜以外,不会轻易出门,也不愿意参加走亲访友的拜年活动。
“断亲”一族的冷漠表现令人感到困惑,但是似乎也“情有可原”。原因在于,年轻人的生活世界与家乡亲人的生活世界发生隔离。一是空间世界的隔离,年轻人到了进入社会的年纪,多想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不愿意留在家乡,与留在家乡的父母、亲人不在一起生活,缺乏感情的积累和交流。二是意义世界的隔离,年轻人和上一辈人之间的价值理念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分化,年轻人追求现代,强调享受,重视个性,但是上一辈人则相对保守,注重积累,重视家庭。两类群体如同生活在两个不相交的平行世界中,缺乏共同的生活情境和生活体验,平日里各自过各自的日子。春节期间,即使回家,彼此之间也找不到共同的话题,即使坐在一块儿,也说不到一块儿去,因此不愿意见面、不愿意沟通交流。
在一个流动较慢的社会中,亲友之间的关系是温情脉脉的,这种温情脉脉的关系,首先是基于与生俱来的情感基础,比如父母与子女之间、姑舅姨与甥侄之间的关系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在血缘关系的联结下,亲人之间还存在常来常往的仪式互助关系,如果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在一些特殊的年节,亲友之间会见面,比如子女会回家看望父母,甥侄会去看望姑舅姨,见面后的聊天互动会强化亲友的情感联系,当某位亲友需要帮助时,大家都会伸出援手予以支持,仪式会面和互助关系都会强化情感关系。此外,因同处一地,大家所认同的价值体系都是一致的,带有地方性文化色彩。
然而,当进入到现代化的高速流动的社会之后,年轻人不在家乡生活,再浓厚的亲情都无法抵挡住空间隔离所带来的情感交流困境。年轻人不仅不主动联系姑舅姨,也不主动联系父母。因他们在外面的世界建立了朋友圈,接受了外面世界的丰富多元的价值理念,与家乡的环境形成一种疏离感,难以建立起亲密的联系,甚至还会产生冲突感。比较典型的冲突有婚恋观的冲突和发展观的冲突。在婚恋观上,年轻人更加强调感觉、眼缘、颜值和性格等因素,但是作为过来人的亲人会看重外在的条件,用一些外在指标去界定对方的好坏优劣,如家庭经济条件、对方的学历和职业、是否有房有车等。在发展观上,年轻人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离职任性,缺乏积累,注重享受。在“断亲”一族看来,工作是为了生活,如果工作不开心,不如辞职躺平,过一天算一天。但是这些行为在家乡的亲人们看来是不可理解的,家乡的亲人们认为,生活的真谛就在于工作,通过劳动获得经济资源和财富,然后结婚生子,实现家庭的再生产才是正道。只顾自己享乐、生活重于工作是自私、不乖、不成熟的表现。后者的观念更加强韧,具有“合理性”和“正义性”,因此当前者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时,经常会遭致“打压”,因此会使得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变得更加遥远。
此外,“断亲”一代还容易与家乡的亲友存在一些利益冲突,使得彼此之间更加不愿意联系。大概可以分为两种利益冲突:一种是代际之间的利益冲突。一般来讲,我国很多地区都拥有“恩往下流”的文化基础,父母积攒资源支持子女发展,但是现在的年轻人的发展观区别于父辈,父辈在为子代投入过程中会产生失望感,因其投入经常与他们的预期不符,比如父辈为子女买房买车,但是他们不积极成家立业,因此使得父辈会限制投入、减少投入,当子代感受到父辈的理性选择之后,自然会与之疏离。此外,社会中也开始出现反向投入的利益冲突现象,即父辈认为子代长大成人之后自然应该孝顺父辈,有的父母在还拥有劳动能力时频繁向子代要钱,引发子代不满而与父母减少甚至切断联系。
另一种是亲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亲人之间本应是互助关系,但是这种互助性是依托于同一空间场域的密集互动形成的,且互助是一种长期性的交换行为。一旦进入到流动社会,因既缺乏密集互动,也无法实现彼此之间的互助,以至于亲人之间稳定的互助关系被打破了,彼此之间缺乏联系的必要,在外的年轻人也不愿意与家乡的亲人联系,因担心建立联系之后会形成单向依赖和单向支持。比如,年轻人在外工作,家乡的亲友联系年轻人借钱,但是年轻人在外拥有自身稳定的朋友圈,其互助体系是现有的朋友圈,若年轻人借钱给家乡亲友的行为,就只是单向度的输出,在其真正需要支持时,家乡的亲友无法给予其同等的支持。在年轻人与家乡亲友建立联系之后,他们会感觉自己在被利用。因此,在外年轻人与在家的亲人们之间的互助链条断裂,随之而断的是与亲人之间的情感线和信息线。
我们理解“断亲”一族,要将之放在现代化的社会体系中理解,在时代情境中深入年轻人的世界看待他们身处的环境、他们的意义世界以及他们的心灵状态,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区别于上一代的行为背后的意义及其发生机制到底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