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水而行 浅埋滴灌缓解“水粮矛盾”

通辽市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区之首,但也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当地创新探索,推广应用浅埋滴灌模式,既保障粮食安全,又实现节约用水,有效解决了“水粮矛盾”。
通辽市是内蒙古的粮食主产区,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区第一。很多农民种了一辈子地,经验告诉他们:浇地得水大点,灌满整个地块,一眼望去水汪汪才算浇透。浩大的工作量加上井少人多,轮到有些人家浇地时常常已是深夜。为了避免“肥水流了外人田”,整夜守在地里观察水流方向也是常有的事。但即便这么辛苦,也不能完全保证好的收成。
庄稼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肥料,但一次施肥过后庄稼长高,垄间人和机械都进不去,很难再追加肥料,后期的产量全靠一遍遍大水漫灌。但通辽市是全国11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农业用水量又占到全市用水总量90%以上。如何保证粮食生产,又能节约用水?几经探索,通辽市在全区首创了浅埋滴灌的节水灌溉模式。
在通辽市科左中旗玉米单产提升项目试验田,5万多亩的玉米地即将迎来本年度第一次施肥。过去需要人工或机械进入田间撒颗粒肥,现在井房安装了施肥罐,只要打开开关,水肥混合的液体便能沿着埋在地下的PE软管流向作物根部,精准滴灌,即便庄稼种得再密、长得再高也不受影响。通辽市科左中旗高效节水现代农业示范区,覆盖5个苏木乡镇、73个嘎查村,从2017年开始,陆续实施多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田、水、林、路、电综合配套的基础上,采用浅埋滴灌高效节水和大小垄密植技术,引进液体肥、水溶肥和全自动灌溉技术,实现水肥一体智能化灌溉。
目前,通辽市已建设高标准农田1200多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3以上,其中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607万亩,全部采用浅埋滴灌高效节水模式,年节约农业灌溉用水6亿立方米以上。
图片
内蒙古台特约评论员杜林峰认为,近年来,我区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农业高效节水行动,大力改造和建设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推广微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示范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集雨补灌、抗旱保水等综合配套节水技术模式,高效节水农业有效缓解了“水粮之争”,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杜林峰:通辽市位于黄金玉米带,素有内蒙古粮仓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通辽市又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全国11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农业用水就占到了80%以上,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4%。面对干旱缺水、水粮矛盾突出的严峻现实,通辽市坚持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建设节水工程,推进农牧业向现代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当地创新探索推广应用浅埋滴灌模式,既保证粮食安全,又实现节约用水,有效解决了水粮矛盾。目前,通辽市已建设高标准农田1200多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3以上。其中,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607万亩,全部采用浅埋滴灌高效节水模式,年节水农业灌溉用水六亿立方米以上,省电36%,省工47%,省地8%,在增产方面,每亩平均增产200斤。通辽607万亩的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可以收获12亿斤的粮食增产。
立足产粮又缺水的实际,我区正扎实开展农业高效节水行动计划,各地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建设要求,配套实施农田整理、土壤培肥改良、管网铺设等工程测试措施,同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机耕机播机收等集成配套技术,实现田、水、林、电、路、渠、技等一步到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记者:李   辉、孙雪梅
编辑:赵晓艳
审核:岳   楠
监制:侯爱文
声明:奔腾融媒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新闻广播》官方微信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