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与环境的美:从清艺博“凝固的韵律:国际当代陶艺作品展”看现当代艺术

图片
图片
火泥成器,大美无言。陶瓷艺术是水、土与火共舞的结晶,宋应星《天工开物》所谓“水火既济而土合”是也。中国是世界公认的陶瓷古国,有着近万年的陶器烧造史,并曾长期占据瓷器生产销售和国际贸易的中心地位。
问题来了,历史如此辉煌,当下是什么情况?中国的陶瓷艺术呈现出怎样的新面貌?世界的陶艺家们有哪些新探索?
一般认为,现代陶艺形式的表现起始于1954年,以彼得·沃克思发起的“奥蒂斯革命”为标志,掀开了西方现代陶艺的篇章。欧洲地区的陶艺作品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内容超越了型制等实用功能,作品的形态也因艺术家的创造具备了全新的审美理念。在亚洲,日本以八木一夫为首的现代陶艺家也进行着全新的陶艺实践,创作出造型纯粹的前卫风格作品。
图片
岩花  苏珊·史蒂文森(美国)
赤陶土  2004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图片
碗  阿尔内·艾塞(挪威)
瓷  1993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图片
再造系列之圆锥  寄神宗美(日本)
陶  2015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这些作品很多都是从写实到具象转化的艺术。我们可以看到,现代陶艺从实用功能中升华出来,陶艺家将手里的这团泥视为自我表达的媒介,如同使用油彩、水墨一样,经过火的再次锻造后,形成风格迥异、细节迷人的作品。
图片
鳜一  李正文(中国)
瓷  2017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图片
积累心景  岸映子(日本)
瓷  2017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图片
紧密相连  艾伦・范・德・伍德(荷兰)
瓷  2017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现代陶艺追求用作品来表达抽象。抽象是对具象的放弃,是对形象的颠覆,进而获得一种形式主义意义上的思想解放。这些展品风格鲜明多样,体现出中外陶艺家把“陶瓷”抽象成一种媒介,用当代的艺术方式加以表现。
图片
凝固的时间 之六
达尼埃拉・施拉根霍夫・埃斯考福耶(法国)
瓷  2017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图片
问道  黄胜(中国)
瓷  2015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图片
新石器 10号、11号(局部)
吴昊宇(中国)
瓷  2014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陶艺经历了现代艺术的历练之后,又逐渐向当代演变,成为装置艺术的创新力量。装置作品打破了“艺术品是一件东西”的成见,认为艺术作品与环境的关系,诸如灯光、布局等,也是艺术品价值的一部分。这类作品体现出艺术家如何使用脆弱的、易碎的陶瓷营造强大的、场域化视觉效果。这件《坯粉之书》,将制陶所使用的工具和烧造所需的附属物件呈现在展厅,营造出一种浓郁的现场感。
通过上面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当代陶艺更推崇艺术家个体的审美和经验,体现的是个性化情绪和创作的表达。这就是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带来的“凝固的韵律:国际当代陶艺作品展”。展览共展出86组件国内外当代陶艺精品,其中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藏的31组件国际知名陶艺家作品为基础,联合浙江上虞青·现代国际陶艺中心27位国际优秀陶艺家的36组件作品和15位国内特邀当代陶艺家的19组件作品共同呈现。展览将不同形态、观念和制作技术的作品并置展出,展现陶艺如何在当代文化格局中谱写独特的艺术乐章。
图片
展览海报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陶艺历史的国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既保持中国陶艺的独特性,又能跟上国际当代陶艺发展的步伐、融入全球化的语境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国当代陶艺在不断地寻求自文化认同和自我发展,同时积极地与世界各国陶艺家进行交流和合作。陶艺作为艺术的本体语言之一,如何运用它,将作品与当代生活体验相结合,传递深厚的中国气质和文脉,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互融互通?陶艺家仍在不断探索中……
作者 | 杨逸尘
编辑|杨逸尘
审核|王   超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