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技艺传承人陈元顺:传承舞狮文化 焕发非遗风采

6月22日,在云南永善2023年云上草原·浪漫马楠苗族花山节非遗项目和苗族传统文化展演活动现场,一场南北“双高”(高台、高桩)舞狮正在“精彩对决”。随着永善县金江舞狮文化表演队队长陈元顺和队友手中的锣、鼓、钹等乐器响起,只见舞台右边一支活灵活现、形态逼真的红狮子便从第一张八仙桌开始,自下盘旋而上,时而转动,时而跳跃,然后层层上升,直到顶端,再在桌子的四只脚上凌空起舞,逼真传神的表演,令人惊叹叫绝。
图片
而舞台的左边,随着阵阵锣鼓声,一支栩栩如生、活泼萌趣的黄狮子神气十足地出现在观众面前。它来到事先准备好的梅花桩前,向大家鞠了个躬,后脚一蹬,前脚一提,轻松地跳上了第一个低桩。狮子眨眨眼、伸伸腰、动动腿,冲观众点点头,腾挪间又从低到高跃上了第二个桩、第三个桩、第四个桩、第五个桩、第六个桩……紧接着,狮子两只后腿直立,两只前腿悬空,在高桩上威风凛凛地站了起来,场面惊险刺激,观众席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古老技艺代代传 从小结下舞狮缘
一头短发,身体健硕,今年46岁的陈元顺舞起狮来却丝毫不逊色,随时随地都可以上场表演。他一脸“傲娇”地说:“永善县现有十余支高台狮舞表演队,但只有我们的队员上下高台速度最快,而且能同时表演南北‘双高’舞狮。”
图片
陈元顺口中的永善高台舞狮是融武术、杂技于一体的民间传统表演文化,如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相传起源于一少林武师,后传到广东省一张姓舞狮家族,因逃避灾难,以舞狮技艺卖艺跑江湖,于清朝中期来到永善县,后定居黄华镇黑铁村,在滇川黔三省卖艺纳徒,传播舞狮文化。在当地,每逢过年节庆、开业庆典、新居落成,都有机会见到高台舞狮欢乐助兴。
当问起与高台舞狮的渊源,陈元顺微微一笑说:“我从小就喜欢看老一辈舞狮,觉得动作特别帅。为将高台舞狮传承下去,老一辈到处在物色苗子,他们见我眼疾手快、悟性高,就着手培养我。十二岁时,我跟随爷爷和表叔学习高台舞狮,每年夏天最难熬,在高温下,还得穿着厚厚的狮衣,做各类动作,通常训练完衣服都能拧出汗水来。但只要听到锣鼓响声,不管天气冷热,顶起狮头,整个人都有劲儿了,这便是高台舞狮最大的魅力。”
为了掌握舞狮的每一个动作,陈元顺几十上百遍地重复练习,脚上磨出老茧,手上缠满胶布是常有的事,有时甚至还要从几米、十几米高台上摔下来……虽然辛苦,但却乐此不疲。在老一辈的悉心教导下,陈元顺日渐掌握了高台舞狮的表演精髓和器乐打击技巧,并立志将这一门传统技艺传承发扬下去。
图片
狮王争霸展风采 巡回演出获好评
1998年,25岁的陈元顺创办了永善县金江舞狮文化表演队。当年春节,舞狮队应一家企业邀请前去表演。当时,看了舞狮队的表演,很多人都觉得特别精彩,应该多表演多给人展示,因此,这支舞狮队就从当时开始定期表演,一直延续至今。“那正是黄飞鸿系列电影火爆的年代,很多人慕名前往观看,我们的表演也慢慢地走出乡村。”陈元顺说。
业余队凭借过硬的本领,抓住机遇成为半职业队伍,陈元顺感到十分高兴,但依然继续努力推广高台舞狮文化。2017年,永善县举办狮王争霸赛,陈元顺带领舞狮队与来自黄华、大兴、莲峰等乡镇的10支狮队齐聚县城工农广场,为角逐永善“狮王”一决高下,最终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有了这一次“公开亮相”,陈元顺如虎添翼,带领舞狮走上职业化和产业化的道路,除了应邀四处有偿表演,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外,还多次带着舞狮队到四川、贵州、浙江、云南等地参加各种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均获得广泛好评。
对外收徒传技艺 非遗传承进校园
职业化后,舞狮需要的人手更多了。为进一步壮大高台舞狮队伍,陈元顺开始对外招收徒弟。在挑选弟子的时候,他不仅要看个人基本条件,也会看其品质和性格,个子高了不行,胖了不行,道德品质不好更不行。每批新学员进入舞狮队,陈元顺会先和他们谈心,让他们先学做人再做事,在这过程中还会用老一辈人或古人的故事举例,让他们从思想上有所改变。或许是受舞狮队氛围的影响,很多孩子很快就收心跟着教练们学习,并立志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高台狮舞表演时,表演者要从地面跃上桌面,再从桌面跃上桌腿,这需要良好弹跳力和弹跳技巧。站上桌腿后,更是要做出往下探头的大幅度动作,这就要求表演者必须配合默契,不能出一丝差错。所以这项传统技艺存在一定危险性,再加上受维持家庭生计影响,年轻人学习、传承意愿下降,高台舞狮后继乏人。曾经一段时间,舞狮队除了年龄最大的陈元顺,队员几乎都是80后、90后,急需补充新鲜血液。
作为一名高台舞狮人,陈元顺深感自己责任在肩。如今,让非遗文化传承下去是他最大的心愿。为了让非遗“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近年来,永善县高度重视非遗传承和保护,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为孩子们讲述非遗历史,零距离接触非遗活动,让孩子从小对家乡的非遗文化耳濡目染。每逢闲暇时刻,陈元顺带领舞狮队队员常常走进各个学校,开展课外辅导志愿服务活动,教学生们敲锣鼓、举狮头、舞狮尾……为孩子们播下非遗文化传承的种子。每当看见学生们有一丝进步,他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并肩作战父子兵 后继有人勇创新
近年来,在陈元顺的不断努力下,舞狮队的人数扩展到了30多人。当问及舞狮队继承人时,他笑着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决定让儿子张涛来接班,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当年,儿子初中毕业后,陈元顺就让他跟着自己学习舞狮表演,一起将舞狮队发扬光大。但年轻气盛的儿子却有不一样的想法和打算。为了圆自己多年的“舞台梦”,他放弃学习舞狮,选择应聘到溪洛渡艺术团担任一名舞蹈演员,经常与同事们一道,到县内外开展各种巡回文艺演出活动,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
2022年6月,永善高台舞狮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陈元顺再一次与儿子谈及高台舞狮传承的问题。这一次,儿子深刻地明白了传承这一古老技艺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于是,他毅然辞去溪洛渡艺术团的工作,回到老家后,全身心地跟随父亲继续学习舞狮表演。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领悟力,很快便学成出师。现在,儿子成为舞狮队里的中坚力量。想到后继有人,陈元顺打心底里高兴。
2023年5月,在陈元顺的积极对接下,张涛带领舞狮队队员到“黄飞鸿的故乡”广东省佛山市“取经”。在佛山期间,张涛一行先后到南海黄飞鸿中联电缆武术龙狮协会训练基地、黄飞鸿纪念馆等地学习参观,详细了解佛山狮艺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所取得的成效后,对于舞狮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自己新的想法和思路。于是,张涛当即决定带领队员留到南海黄飞鸿中联电缆武术龙狮协会训练基地学习培训。集训期间,在黄飞鸿第六代传承人、佛山市南海黄飞鸿中联电缆武术龙狮协会总教练叶仲铭的精心指导下,张涛和队友起早贪黑、勤学苦练,很快掌握了广东醒狮梅花桩表演技艺。回到老家后,张涛及时联系定制梅花桩、醒狮头等新道具,带领队员不分白天黑夜,加班加点反复练习,将南北两种舞狮技能进行巧妙融合,以一种新的表演形式在舞台上呈现,让观众耳目一新。在今年举行的云南·永善2023年云上草原·浪漫马楠苗族花山节非遗项目和苗族传统文化展演活动现场,陈元顺父子分别带领一支舞狮队分别展示了“双高”(高台、高桩)舞狮技艺,成为活动最大的亮点。
“非遗,不仅见证着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也承载着人们浓厚的乡愁记忆。我们守护的不仅是一项传统技艺,更是在守护着故乡的根,只有把传统民间文化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才能让非遗焕发新的活力,希望在一代又一代舞狮人的默默坚守和接力传承中,能有更多人认识到高台舞狮的艺术价值和魅力所在,并积极参与到舞狮表演中来,共同把这项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广得更远。”陈元顺声音洪亮,眼里有光,对于“双高”(高台、高桩)舞狮的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云南网通讯员 黄桦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