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陷案中案:被曝违规放贷、高管经商,内控漏洞有多大?

图片
来源 | 镭射财经(leishecaijing)
因展业不合规频遭监管处罚的民生银行,再次被曝出内控管理不足的乱象。
继对簿公堂后,曾为民生银行客户的明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明华公司”)接连将民生银行涉嫌存在的高管违法违规经商、违法发放贷款等问题,举报至监管部门。明华公司称,监管已受理其对民生银行的投诉和举报。
根据顶端新闻报道,明华公司举报内容显示,民生银行一高管向客户高价销售茅台酒达五百余万元,与客户发生非正常资金往来。另外,民生银行及工作人员被指存在伪造贷款方签字、私盖公章、虚增授信等违规放贷行为,放款用于填补民生银行表外贷款,并顺势将违约贷款风险转嫁给担保企业。
在民生银行与明华公司长达多年的恩怨背后,其实还有另一桩巨额骗贷案件。民生银行在向内蒙古泰升实业集团(以下简称“泰升公司”)授信放款过程中,未能做到审慎原则,导致泰升公司及其子公司骗取民生银行贷款等资金,造成实际损失高达9.46亿元。
为了追回贷款损失,民生银行通过违规放款的形式,将风险转移至泰升公司的担保方明华公司,但在明华公司看来,民生银行涉嫌通过合同诈骗,欺骗民营企业为“废债”担保,从而诈骗民企财产。
至此,民生银行深陷案中案,无论是骗贷案还是违规发放贷款案、高管违规经商案,都一一凸显了民生银行内控机制存在短板,风控管理不严的问题。
一旦监管查清民生银行的确存在上述违规事实,民生银行可能面临处罚。事实上,近几年民生银行因业务违规频遭监管处罚,其罚单数量居股份行前列,长期累积的合规问题也令民生银行扩张趋缓,多项业绩指标和监管指标已远远落后于其他头部股份行。
作为股份行中唯一一家民企标签显著的银行,民生银行曾经以较高的ROE和PB水平,领先其他股份行。但成也民营,败也民营,民营基因决定了民生银行在后续扩张中因模式粗放屡踩合规红线,并且民营股东的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也遭市场诟病。
虽然民生银行无实控人,但众多民营股东各自为阵,通过关联交易寻求贷款便利,以至于出现股东经营不善,民生银行踩雷的情况。股东关联交易迷雾层叠,更是给民生银行内控管理蒙上一层阴影。
虚增授信,火速放款
一场长达九年的案中案,揭开民生银行涉嫌违规放贷的乱象。
2010年,主营煤炭物流业务的明华公司与民生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合作,并听取民生银行意见开展互保贷款业务。从2012年开始,明华公司在民生银行能源事业部包头事业部陈瑞撮合下,与泰升公司建立贷款互保关系。
根据案件公开资料及明华公司负责人陈述,2014年8月,民生银行呼和和特分行向泰升公司发放了一笔1.5亿元的担保贷款,该笔贷款用于置换民生银行此前通过中诚信托通道发放给泰升公司的表外贷款。
彼时,从事石油、煤炭加工的泰升公司已出现资金链断裂危机,公司经营受阻,已经无力偿还民生银行作为实际风险承担方的信托贷款。眼看着表外贷款要出现违约风险,民生银行便试图通过新增授信的方式,将泰升公司的表外贷款转移至表内。
在明华公司看来,正是这笔信托贷款置换,让其成为了泰升公司的担保方,风险最终转移到自己头上。民生银行此举亦被明华公司认为是银行诈骗担保人。
为了使无担保抵押的信托贷款置换快速落地,以降低民生银行信用风险,民生银行工作人员开展了一系列违规放贷操作。当时办理泰升公司新增贷款的民生银行客户经理透露,这笔1.5亿元的新增贷款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全部办完。
相关案件资料及报道显示,民生银行工作人员在放款过程中,采取了伪造泰升公司人士签名、私自加盖泰升公司公章及实控个人印章、虚增授信发放贷款等行为。办理贷款时,泰升公司无人到场,工作人员按照陈瑞指示冒充泰升公司面签人进行签字。
贷款发放后,便被转入中诚信托账户,偿还民生银行承担刚兑责任的信托贷款。陈瑞在接受调查时也承认,发放这1.5亿元贷款时,泰升公司已经发生贷款逾期,如果不替换,信托贷款到期就是民生银行呼市分行负责偿还,替换成流动资金贷款后,就是担保人承担还款。
此外,彼时泰升公司在民生银行的授信额度已经用尽,民生银行却违规解冻了泰升公司的授信额度,以便发放置换贷款。明知贷款人已经逾期且不符合授信条件,民生银行却依然为其发放贷款,可见其内控和风控机制的缺失。
泰升公司涉案,法院判决,2013年至2014年,泰升公司及其子公司骗取民生银行呼市分行贷款、承兑汇票、信用证共计11.4465亿元,造成实际损失约9.46亿元。为追回贷款损失,民生银行开始起诉明华公司等担保方。
明华公司的代理律师认为,民生银行主导并于2014年8月22日单方伪造泰升公司1.5亿授信及贷款文件,超额发放用途不符合授信约定的贷款,用以偿还中诚信托贷款,实为将其自身贷款逾期风险转嫁给明华公司等担保单位,存在恶意欺诈,明华公司不应为此担责。
为了维护自身权益,明华公司将民生银行、陈某以涉嫌合同诈骗、违法发放贷款罪等罪名举报至公安机关及监管,同时其他担保方也选择报案。在多方投诉举报下,民生银行的起诉也不再顺利。2023年6月,呼和浩特市中院作出一审裁定,驳回了民生银行呼市分行的起诉。
监管方面,包头市银保监局已对民生银行违规放贷展开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民生银行涉嫌违规为泰升公司办理贷款、信用证、承兑汇票业务等问题。此外,明华公司也将民生银行战略客户部总经理李稳狮向明华公司高价销售茅台酒一事举报至监管。
从虚增授信、违规放贷到管理人员与客户发生非正常资金往来,民生银行的内控和合规管理存在隐患。细数民生银行近几年罚单可知,这只是民生银行风险暴露的一角而已。
民生银行罚单数量之多、处罚金额之大,可谓领跑银行业罚单榜,罚单背后是对民生银行业务底层风险的穿透。无奈民生银行屡查屡犯,业务风险终难平息。年初至今,民生银行已接连收到多张大额罚单。
今年二月,民生银行因小微企业贷款资金被挪用、重大关联交易未经董事会审议等原因,被银保监会罚没 8972.46 万元;六月,民生银行重庆分行因涉及违规买断假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等十余项违法违规事实,被重庆银保监局罚款5967.8 万元;七月,民生银行菏泽分行因贷后管理不到位,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菏泽银保监分局处罚。
更具隐忧的是,近年来民生银行各大民营股东在民生银行的借贷余额大幅增长,所占公司贷款比重上升。关联交易的膨胀,易滋生内控失灵问题,同时也让民生银行看起来像是大股东们的取款机,这在股份制银行中较为少见。
一旦股东借关联交易牟利或者陷入债务危机,民生银行的经营也会受到牵连。
股东提款,连累银行
事实上,民生银行在无实际控制人的情况下,各民营企业股东站在自身经营角度寻求贷款便利化,在一定程度上增添资产隐患。
泛海控股即是典型。今年1月份,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民生银行北京分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对武汉中心大厦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武汉中心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武汉中央公司”)、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泛海控股”)及卢志强提起诉讼。
民生银行的核心诉求就是让股东泛海控股和副董事长卢志强赔钱。武汉中心公司、武汉中央公司未按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而泛海控股和卢志强未履行保证担保责任。这两笔贷款一笔是武汉中心公司39.72亿元,一笔是武汉中央公司30.46亿元,合计约70亿元。
如今,泛海控股已经陷入债务危机,多个泛海系股东犹如一颗颗不定时炸弹,被置于民生银行财务报表中,即使现在还未引爆,但关联风险尚未出清,计提损失可能难以避免。
7月17日,泛海控股发布公告称,经与民生银行友好协商,拟向民生银行申请对多笔融资在原到期日的基础上各延长2年。能将近七十亿元的贷款还款期限延长两年,可见泛海控股作为民生银行股东所获得的便利性。
从损益角度看,如果不是延期,泛海系关联贷款很可能已经步入坏账阶段,影响民生银行当期利润。因为在此前的报表中,未明确看到民生银行对泛海系贷款的不良认定和计提,对报告期内的利润损益影响自然也被规避。
延期后,民生银行可以通过时间换空间,缓慢消化泛海系贷款对业绩造成的消极影响。就在股东无力偿还关联贷款时,民生银行缩表阵痛持续,虽然资产大盘体量居股份行前列,但多项业绩指标和监管指标走弱,与头部股份行的差距越拉越大。
财报数据显示,民生银行2020年-2022年的营业收入为1849.51亿元、1688.04亿元、1424.76亿元,营收三年连续下降。净利润343.09亿元、343.81亿元、352.69亿元,连续三年增长。
银行营收下降主要是由利息净收入下滑导致,民生银行近三年的利息净收入为1352.24亿元、1257.75亿元、1074.63亿元,连续三年下降。2023年一季度利息净收入为253.69亿元,同比下降7.91个百分点。
净利息收入下降带动净息差持续收窄,民生银行近三年净利差2.12%、1.81%、1.51%,净息差分别为2.14%、1.91%、1.6%,两大指标均连续下降。2023年一季度净息差为1.49%,继续保持下滑趋势。
能在营收逐渐萎缩的情况下实现利润修正,与其不良认定和计提力度有关。2020至2022,民生银行信用减值损失为929.88亿元、773.98亿元、487.62亿元,尤其是2022年信用减值损失竟大幅下调37%,仅贷款业务的信用损失就减少近170亿元。
减值损失下调背后,民生银行贷款减值准备及拨备覆盖水平下滑。2020至2022,民生银行贷款减值准备为976.37亿元、1051.08亿元、988.68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39.38%、145.3%、142.49%,贷款拨备率为2.53%、2.6%、2.39%,两项指标均呈现下滑趋势。
民生银行保持较低的拨备率,或与监管要求不符。早年间,监管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把拨备覆盖率红线指标从150%将至120%-150%,但前提是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及其他优质上市银行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目前,优质上市银行依然保持较高的拨备覆盖率,但民生银行已经在红线边缘徘徊。
从银行业平均水平看,2022年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5.17%,较年初上升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05.85%,持续保持合理水平。民生银行近三年资本充足率在13%左右,资本充足和拨备水平,低于行业平均值。
在核心盈利指标上,民生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整体向下。民生银行近四年的ROE分别为11.9%、6.4%、6.1%、5.88%,连续四年下降;ROA为0.85%、0.5%、0.49%、0.5%。
民生银行原本拨备水平较低,计提损失同样走低,利润空间已经被充分释放。如果关联贷款再遭损失,业绩压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