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工所2》:从ChatGPT到缉毒松鼠,世界如何运行

ChatGPT正在产生心智吗?如何预测分手?如何炸出完美烟花?方言咋影响你到哪儿工作?如何训练松鼠缉毒?如何走路十分钟减肥?为什么没有不沾马桶?音乐要听无损吗?内裤如何影响性能力?……
这是《青年理工工作者生活研究所2》(以下简称《青工所2》)中试图回答的问题。
《青工所》系列由腾讯视频尤里卡工作室出品,号称中国的首档“桌面电影”科学解释纪录片。7月20日起,《青工所》第二季上线,这一季依旧沿用“桌面电影”的形式,尝试用新工具、新数据、新研究方法来分析和探寻当下时代出现的新问题,这里面包括被反复讨论的时代话题,比如热门的ChatGPT,也有很多我们习焉不察,或者偶尔会陷入迷思中的问题,比如缉毒松鼠,比如为什么没有一款不沾马桶?
图片
《青工所2》海报
最近,《青工所2》举办了一场线下看片会,活动中,放映了首期节目“AI:ChatGPT正在产生心智吗”。同时,腾讯在线视频节目内容制作部尤里卡工作室负责人侯振海、《青工所2》制片人谢琳、《青工所2》导演张泽铭、《青工所2》研究员小凡、大杨、宁超参与了分享。
图片
看片会现场
首期节目讲述了AI的发展历程,拆解GPT的主要逻辑。
2023年最大的一个热点事件之一就是ChatGPT的横空出世,这引发了人们的诸多讨论。作为一场技术变革的开端,它不同于当今流行的各种AI应用,本质上是训练机器收集、分析、分类和解释数据,ChatGPT似乎还掌握了抽象、逻辑和推理能力,甚至是对人类动机和情感的理解。
在《青工所2》中,研究员小凡通过对AI的发展历程进行盘点、了解ChatGPT如何实现“说人话”、如何“一本正经”对无厘头问题如“喜羊羊请哆啦A梦吃饭吃什么”进行回答以及对于中文关于“意思意思”的理解,尝试对ChatGPT是否拥有心智进行探索。
关于怎么制作这期节目,研究员小凡介绍:“对于像ChatGPT这样的话题,最开始要收集很多信息,尝试做一些实验,做实验的过程可以拿到一些专属于我们自己的信息,有时候这些信息会和市面上可以直接查到信息是相悖的。但是再往深看,总是可以找到一些更本质的问题,回答那些更本质的问题时就可以扔掉一些不太重要的信息,也尝试将我们呈现的内容变得更好、更容易理解。”
比如对于关于ChatGPT,比较核心的本质问题是模型本身设计出来的功能是逐字的续写,但最后它给我们的感觉是他好像很聪明,他很能干。所以关于它要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它为什么让我们有了智能的感觉——即为什么续写能产生智能,我们去梳理一些比较核心的线索和核心的理论,比如“涌现”,然后在本质问题的指导之下,用比较直观的形式来呈现出来。
图片
首期“AI:ChatGPT正在产生心智吗”内容
AI主题的这一期节目,虽然研究员们已经以尽量浅显的形式呈现,但一般的观众还是会觉得“烧脑硬核”。
《青工所2》制片人谢琳介绍,《青工所》不是简单的科普,“我们把它定义为科学解释纪录片,它虽然有长篇有短篇,但是我们更强调的是希望能够带动大家一起思考问题,而不是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
除了研究ChatGPT,节目还关注到很多看似无厘头的话题,比如“不粘马桶”,同时也涵盖了汽车安全、城市暴雨、DNA存储、芯片制造等的问题。
另外,这一季节目延续第一季“桌面电影”形式,以电脑桌面作为研究的呈现载体。制片人表示:“极致的形式创新也是内容创新的一种”。可视化、主观视角的桌面电影感是属于网生一代的独有体验,它引领观众进入研究员们的头脑风暴。
图片
桌面电影的形式还原思考的过程。
此前,腾讯视频纪录片布局的“智识生活”赛道,通过商业和文化、科学等思想性纪实节目观察时代变化的新视角和情绪价值的满足,《十三邀》《激流时代》就是其中代表。侯振海表示:“尤里卡工作室擅长的是倡导‘智识生活’与思想性的内容,更在意内容价值的稀缺性”,因此工作室一直对社会现实、热点议题始终保持关切,以纪录片的形式创造“在场”的价值。
通过观看智识类纪录片,年轻人可以获取更多有效信息与知识,实现自我认知提升。作为一部在题材与形式都颇为稀缺的纪录片,《青工所》引领年轻观众对即将成为新流行趋势的生活方式进行思考,获得来自未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