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民营“小巨人”企业:打破国外垄断,多品类实现进口替代

图片
安静的厂房内,几个巨大的氨气设备生产线静静地作业着,在其内部,高浓度提纯的电级超纯氨顺着管道,流向钢瓶及槽车中,随后再运向四面八方的工厂中。
这是浙江英德赛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三条流水线之一。作为电子产业上游关键配套材料,看似简简单单的高纯氨,却包含着极大的科技含量,也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与国际企业的竞争中,国内企业都处在劣势中。
不过,《华夏时报》记者走访嘉兴、海宁等多家“小巨人”企业发现,近几年,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突围,让中国企业在竞争场上强势翻身,不仅战胜了国际企业,实现了进口替代,甚至在国际市场中也开始一决高下。
浙江英德赛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晓兰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在高纯氨领域,国产高纯氨不仅在技术上与国际企业不相上下,在价格、交期和产量上更是拥有绝对优势,目前,一些国外企业也开始反向推广国内高纯氨。
以技术突围的不仅是高纯氨。
纳狮新材料有限公司设备研发副总朱国朝对《华夏时报》记者介绍,在PVD纳米涂层技术方面,中国技术已经站到了和国外同一水平线上,甚至在某一些技术方面,还领先于国外企业。
在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看来,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地缘政治冲突相互交织,我国的发展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一帮西方国家联手对中国高科技企业领域进行脱钩,在产业链、供应链上对中国进行围堵。这是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
对此,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指出,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代表的高科技民营企业,通过对关键原材料、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关键基础原材料的研发,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进行补链和强链,解决了卡脖子的问题,这对实现我国产业基础的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将有效推动我国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加快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使我国真正走上制造业、科技强国之路。”李子彬表示。
进口替代挑战重重
高纯氨广泛运用于半导体产业、 LED、太阳能光伏(PV)等领域,主要通过物理提纯获得,通过先进的检测设备、完善的检测流程进行检测,纯度可达99.99999%。长期以来,国外企业在这个领域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浙江英德赛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晓兰告诉记者,2010年以前,由于国内对高纯氨技术还未完全突破,国内几乎很少有涉足这个领域的企业。
图片
“高纯氨的生产,在设备选型、过程调试、运行、工艺的细节把控上,都有着严格要求,比如纯度能否达到,因为产品中的杂质跟空气当中的组分是相同的,比如氮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这些空气中的成分,如果设备运行密封性差一些,纯度就很难达到标准。”赵晓兰表示。
2013年,英德赛高纯氨第一条生产线量产,第一步就达到了国标6N4,即99.9999%的标准;第二步就做到了99.99999%,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技术达到了,但是进口替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据了解,国产化替代进口,在初期的推广很难,因为高纯氨在整个制程上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如果使用以后做出来的芯片,或者外延片有问题,那将承担巨大的风险,不仅产品报废,严重的甚至会损坏生产线的机器。
因此,怎样让下游企业放弃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的国外产品,转而使用国内产品,前期的推广充满了困难。
赵晓兰至今还记得,2015年,她和技术人员一起到某下游厂商推广高纯氨。甫一到达,厂商就来了一个“下马威”,指着前端纯化器说,看到这个了吗?上一个高纯氨企业弄出故障,导致大量的机台受损,这是他们买新的赔给我们的,所以你们对产品有没有信心?
为了保障万无一失,赵晓兰领着技术人员,在下游厂商的生产线外守了7天,每半小时巡检一次记录数据。最终的结果,上线数据和下线数据都十分优异,这也成为日后进口替代的一个成功样板。
“真正做到进口替代,过程是非常艰辛的,不仅是技术要过硬,管控也要好,对方方面面的要求都很高。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前期交流磨合。目前,我们合作的客户包括美光、 华星光电、三安光电、隆基、惠科、晶科等,都是上市企业,还算达到了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局。”赵晓兰表示。
一个亮点是,随着国内平面显示和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迅速发展,我国对于高纯氨的需求前所未有地增长,给了国产替代进口更多的机会。尽管近年来国际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对中国实行半导体技术封锁,但恰恰是这个时候,国内半导体产业迅速崛起,据行业交流,最初外企1000吨的生产线产能,以为已经是很大的产能了,而现在我国高纯氨企业产线的规模也从最初年产1000多吨到年产几千多吨。
作为国产高纯氨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空气化工、美国普莱克斯、德国林德集团、法国液化空气和日本大阳日酸株式会社等企业入局早,市场认可度较高,但由于布局生产线时候过于谨慎,导致产能偏低,对于国内上万吨的市场需求来说,九牛一毛。也正是因为如此,目前,国外企业在国内市场几乎没有很强的竞争力。
而庞大的市场需求,也让企业对于产品种类、规模等做了进一步的布局,下一步,英德赛将继续提升高纯氨产品品质,研发更多的高纯产品,将成为中国企业更高层次的技术研究。
以技术强势破局
以技术强势破局,打破国外垄断的还有PVD纳米涂层技术。
2002年,PVD纳米涂层技术刚刚进入中国, 震惊了不少工业企业,一个小小的PVD涂层,却能使材料的耐久性、硬度增加数倍,这在当时不可想象。
“PVD表面感性技术,是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之上,做了几微米的一个薄膜,但能把整个产品的性能提高几十倍,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朱国朝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比如,风电里边的滚珠、轴圈、轴承,更换一次十分困难,需要将风电扇整个拆下来,特别是海中的风电,还需要面临水和盐的侵蚀,磨损率更高。使用金刚石涂层之后,不仅耐用程度大大增加,耐腐蚀、抗湿气性也明显提高。
而生活中常见的,比如光学镜头,使用减反模后,不仅不沾指纹,对平常下雨也有很好的防水效果,同时,还能增强镜头的透光率。
小投入换来大产出,这让不少制造业企业怦然心动。然而,伴随着新技术而来的,还有国外企业市场垄断。对刚刚起步的中国PVD纳米涂层企业来说,和国外产品差的是整整几十年的技术积累。
不过,国外产品价格高、交货期不稳定、服务不佳,这给了国内新兴的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也是在2002年,纳狮成立,然而,这个国内首家PVD纳米新材料企业,首先感受到的却是被国外垄断企业环伺的压力。
“前几年特别是压力很大,那时候我们跟国外的技术永远都是,国外先推出来一个技术,然后我们再慢慢再跟上。比如, 我们通过薄膜材料成分的晶格取向、结构排布,一点一点优化,慢慢来缩短跟国外技术的差距,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装备在领先性上可能还有一定的差距,就反过来升级装备,这样针对某一个核心技术,一直形成良性循环,慢慢迭代优化。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目前PVD技术已经进入一个平稳期,不会像前几年那样存在巨大的技术差距。目前,我们的技术跟国外差不多,甚至在某一些技术方面我们还领先于他们。”朱国朝表示。
通过不断地技术追赶和创新研发,国内技术逐步达到国际顶尖水平。作为龙头的纳狮,自此成功将国际制造业巨头欧瑞康巴尔查斯垄断的高端纳米涂层材料全面推广到国内,让上万家制造业客户产品拥有国际竞争力,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中断多年纳米材料卡脖子问题,实现了进口替代。
一个亮点是,在技术追赶中,中国企业也慢慢发现了弯道超车的优势品类。
朱国朝介绍,比如,新加坡用弯管直过滤,能做出表面粗糙度十分光滑的薄膜,但是沉积速率特别低,一个小时仅能沉积0.3个微米。抓住这个痛点,纳狮自主研发了高光弧,在表面粗糙度、沉积速率方面都有优势,技术全球领先。
不仅如此,针对核心技术,最关键一点的是怎么去应用它,在应用方面,国内也领先于国外。比如,国内企业与客户共同开发、量身定制,交货期稳定,账期短,都成为国内企业的竞争优势。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新型技术、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提高制造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确保我国大国博弈中赢得主动。”李子彬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