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公布!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广州部分银行回应

图片
01
7月LPR报价出炉
维持不变
最新一期LPR报价出炉!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7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55%,5年期以上LPR为4.2%,均维持不变。
图片
据了解,过去的一年,央行降息次数屈指可数,去年1月、5月、8月降息,其他保持不变。今年6月,LPR 时隔十个月迎来下调,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跟随政策利率下调10个基点。
对于当月LPR未做调整的原因,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称,一方面,作为LPR报价锚定利率的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7月份维持不变,LPR报价的定价基础未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6月LPR已实现下调,7月LPR报价无继续调降空间。6月,1年期、5年期以上LPR均下调10个基点,打破之前连续多月“按兵不动”的状态。
图片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对中新社记者表示,7月,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保持不变,继续传递出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的信号,有助于兼顾内外均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6月份LPR调降后,银行在具体执行中相应下调了实际房贷利率。据贝壳研究院监测,2023年7月,中国百城首套房主流房贷利率平均为3.90%,二套房主流房贷利率平均为4.81%,均较上月下降10个基点。今年7月,首、二套房主流房贷利率较去年同期分别回落45个和25个基点。
图片
百城主流房贷利率指数及平均放款周期(天)
温彬也指出,伴随5年期以上LPR下调,当前购买首套和二套房房贷利率达到历史低位。但按揭早偿活动仍旺盛,主要源于居民预期转变、存量和新增贷款利差加大、投资和资产配置方向发生变化等多重因素。为此,需在LPR调降之外,结合目前经济运行的主要掣肘,追根溯源、多策并举,全力稳预期、稳增长。
庞溟认为,当前经济边际改善,稳定恢复态势持续显现,一批针对性、组合性、协同性强的政策措施正酝酿推出,目前进一步引导LPR下行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有所降低。相比使用降息工具,更有可能的是适时适度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以稳定银行负债成本、缓解银行资金成本压力、提高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加大力度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02
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广州部分银行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6月LPR基点的下调,广州首套房贷主流利率从4.3%下调至4.2%,二套房贷利率从4.9%下调至4.8%;从全国来看,个别城市首套房贷利率低至3.6%。而近年房贷的高位却在“5、6字头”。
央行近日对于存量房贷提出相关表态,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由于理财收益率、房贷利率等价格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居民使用存款或者减少其他投资提前偿还存量贷款的现象大幅增加。此外,他认为,提前还贷现象增加与存量房贷利率处于较高水平相关。
在央行发出表态后,据新快报记者获悉,目前广州多家银行称目前暂未有新的政策。
图片
资料图片
“只是说鼓励,没说银行一定要绝对实施,没到这个阶段,目前没有收到任何通知。”一国有银行广州支行客户经理表示。另一国有银行广州支行客户经理同样表示,没有收到相关政策,目前提前还款审批时间大概为一个月。
一国有银行广州支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目前只有2%~3%的客户是2021、2022年房贷利率特别高的时候贷款的,2022年部分客户利率达到6.1%。“我们没收到总部的调整通知,虽然我是银行员工,但我也有房贷,也想利率降下来……不过目前只是‘鼓励’,而且如果能调低,未来就有可能会调高,客户也未必能接受。”
另一银行客户经理则表示:“虽然只是鼓励,但还是有落地的可能,目前这个表态才刚出,银行还需要时间讨论研究,相信即使能落地也需等待一段时间。” 
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短期内难落地
虽然存量房贷“降息”有一定呼声,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鼓励”执行起来有难度,相关政策或许并不会快速地展开。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银行和借款主体(个人或企业)签订的合同,是受法律保护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银行作为商业机构,需要自主自愿,不能强制。
广州世联研究院副院长崔登科看来,商业银行大概率不会执行相关“鼓励”,因为银行会有一定的利润损失。“即使存量房贷调整落地,各大商业银行都执行了,也只是有限地减少部分老百姓房贷负担,对整个市场提振作用有限。”
李宇嘉指出,房地产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重,从2016年46%的最高点,降至2022年的3.4%,今年一季度楼市回升,也仅为6.3%。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一定程度缓解提前还贷、缓解二手房挂牌增量,但不会逆转“买房热情退却”的大趋势。虽然存量房贷降息未必能于短期落地,但长远而言,随着个人房贷余额的减少,不排除有银行会以低利率争取新客户办理按揭,或以低利率吸引其他行客户来办理“转按揭”,以置换旧的贷款,抢占存量资源的“争夺战”。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中国新闻网、新快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