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姜子牙有两面,别把他拔得太高,要有情绪落地丨角色

图片
黄渤这次饰演的姜子牙身上加入了很多民间的、市井的东西。
“子牙此际落凡尘,白首牢骚类野人”,这是许仲琳在小说《封神演义》中对姜子牙的描述。与传统观众认知里仙风道骨、斩将封神的高大光辉形象不同,《封神三部曲》中黄渤饰演的姜子牙,或许更接近于原著中的形象(姜子牙的师父元始天尊就觉得他“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人物身上多了些草根市井元素,甚至有些幽默诙谐。
黄渤在接受采访时说,姜子牙在片中是一个线索式人物,对故事剧情有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并且还要平衡调剂整部影片的色彩节奏。他不希望把这个角色拔得太高,需要有一些落地的地方,就加入了一些民间的、市井的东西,让角色更丰富一些。
姜子牙的幽默能调剂片子的“色彩”
最早乌尔善找到黄渤的时候,并没有聊到角色问题,而是从整个项目本身聊起,说打算花费10年时间打造《封神三部曲》。2015年,黄渤和导演合作过电影《寻龙诀》,他知道乌尔善投入到一件事情里边的纯粹度和认真度,很钦佩导演的韧劲,觉得拍摄《封神三部曲》是一个值得期待的事情。
为了训练新人演员,乌尔善创办了“封神演艺训练营”,最早还想请黄渤来帮忙训练演员。直到后来有一天,乌尔善才邀请黄渤来演姜子牙这个角色。
“导演来找我,不太可能是靠外形找的,一定有他的想法”。黄渤表示,观众对于姜子牙本身都有一定的传统认识,自己后来归纳这个角色的时候,觉得确实没法按照以往的路子来演。在黄渤看来,姜子牙是有两面的,一是仙风道骨的形象,充满着大智慧,对战局运筹帷幄,另一面就是一个不得志的贩夫走卒,有很多民间唱段里就有对他的描述,比如太平歌词《太公卖面》里就唱他出仕前为谋营生而做生意,先后贩卖牛羊、卖面,皆赔了个精光。
图片
黄渤表示,姜子牙是一位线索式人物,他身上携带的幽默诙谐,能够调剂整个片子的色彩。
黄渤说,姜子牙这个人物经过近三千年各种版本的传说,在电影创作的时候,要归到一个完整剧作的叙事中来。在之前的影视作品中,可能姜子牙是故事的主要诉说者和带动者,但这次《封神三部曲》中,商王殷寿和几位质子承载了更多的故事和人物塑造上的压力,而姜子牙成为一个线索式人物,“有一个挺难得的空间,能够调剂整个片子的色彩”。姜子牙这个角色身上加入了很多民间的、市井的东西,相对于观众以往对角色的认知会更丰富一些,比如在朝堂之上见到大势不好,他也会溜走。
而对于片中姜子牙身上携带的幽默诙谐,黄渤在采访中也做出了回应。在黄渤看来,整部片子的基调很宏大庄重,“我不希望姜子牙这个角色拔得太高,需要有一些情绪落地的地方,在其他人身上(处理)又比较难。能够加这些(落地)色彩,我就尽可能多在缝隙里边加一些类似这样的东西(来调剂)”。就像他曾评价这次饰演的姜子牙角色,“他是有活力的、慢慢长出来的。”
化妆五六小时的硅胶脸带来“信念”
最初,乌尔善对黄渤说,要从姜子牙的30岁一直演到70多岁。没想到,30多岁的戏就一场,在昆仑山,姜子牙放弃之前几十年修行,主动请求下山,几秒钟镜头,姜子牙黑发黑须就变成白发白须。乌尔善问黄渤:“怎么样,演一个70多岁的老人是不是很过瘾?”黄渤回:“这有啥过瘾的,以后有的是机会过瘾”。
演姜子牙,对黄渤来说年龄是一个挑战,“不仅要完成这个人物设定的一些色彩,同时还要兼顾他的老态”。在演老人状态时,黄渤会加入一些细节,比如走路时将重心放在脚上。但这个角色也不能纯粹是这样,该顽皮的时候还是有一些诙谐元素。并且,黄渤在台词语速上也做了一些调整。影片开场有一段他的旁白,因为拍完好几年了,黄渤前段时间去看片的时候,觉得这段极富节奏感台词很熟悉,好像自己说过,最开始都没听出来。
图片
影片中,姜子牙接受封神榜前后几秒,黑发黑须就变成白发白须。
为了在形象上贴近70多岁的老者形象,剧组为黄渤做了特效化妆。“之前说化妆是对脸的考验,经过这次化妆就知道,其实是对屁股的考验”,黄渤第一次试妆花了8个半小时,定妆之后每次平均化妆也需要五六个小时,时间长还是坐不住,后来没办法座椅换成软的,最后换成了躺椅。
因为化妆时间太长,实在是太遭罪,如果明天有通告,前一天晚上黄渤甚至都不敢睡太好,这样才能在第二天化妆的时候能睡着,才会觉得时间过得快一点。并且,特效化妆是用硅胶将整个脸覆盖住,头发和眉毛都是手工操作,一根一根粘上去的。黄渤说,特效化妆用的硅胶是每出一次通告,就要换一套,每一个妆特别花费时间和精力。不过,黄渤的脸有时候奇痒无比,夏天拍摄的时候,硅胶不透气,经常看到脸上有些地方鼓包了,化妆师就拿针一扎,汗就会滋出来。
黄渤说,特效化妆确实会给表演一些支撑和信念,“它自然就把你箍到一个型里边去,你会特别清晰地知道你的步履是快了还是慢了,你的语速是轻还是重”。不过,硅胶贴在脸上之后,一些面部的细微表情就没有了,在表演上与以往也会有一些不同。“这就需要做对镜练习,这个面部表情平时这一点就够了,但通过硅胶就会将表情缩小,你就要把它放大一些”。
服化道和视效让中国电影工业到达新阶段
《封神三部曲》是在黄渤的老家青岛拍摄的。黄渤说,那几年他可能是在青岛东方影都拍戏最多的演员,他的导演处女作《一出好戏》(2018年)也是拍摄于那里。
在《封神三部曲》还没有开拍的时候,黄渤就在乌尔善的导演工作室看过很多道具,光是九尾白狐的概念设计雕塑就摆了一排,还有一些对于饕餮的概念设计,做了各种各样的想象。之后,黄渤去青岛第一次看搭建的摄影棚,900余名木雕匠人挥汗如雨,雕梁画栋。在各个美术置景、服装道具车间,有各种神仙鬼怪的造型、视觉道具,包括很多盔甲上的纹路,参考了很多的商周的青铜器,当时的回字纹怎么演变到这些用具上、服装上、兵器上等,其实都形成了一套美学系统。黄渤表示,这真的非常不容易。
“电影中很多东西你未必能够看得出来,那些纹路、商周的文字、青铜器的质感,我也不懂,但是你会有感受,气息会扑到你的脸上,环境的气氛会进入到你的心脾里”,黄渤说,这就是剧组在氛围上做的功夫,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扎实感。
图片
《封神三部曲》中搭建的龙德殿,金碧辉煌很有视觉震撼感。
黄渤说,有的东西确实是年龄带来的,可能20多岁的时候,不太好感受到一些厚重的东西,但随着阅历越来越丰富,就会感受到那些东西带来的力量感。比如剧组搭建的龙德殿,怎么上整个漆、怎么贴金、怎么做层次感、如何做出高度跟视觉的统一,“你站在那里就有震撼感”。
“我们一直在说文化自信,从三星堆新出土的文物,商周时期挖掘出来的青铜器,那些纹饰叹为观止,那都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但这些东西如何古为今用,是我们现在的一个课题”。黄渤觉得,电影创作不能仅通过技术上的东西来完成,还需要一些行业里的“重兵器”,一些扎实的东西才能真正有自信感。
在黄渤看来,《封神三部曲》在客观意义上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剧组努力的结果,它真正是中国电影工业到达了一个阶段才会出现的一个项目。
新京报记者 滕朝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