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润果州 | 杜光华 威震敌胆的战斗英雄

图片
位于阆中市天宫镇杨寺垭村的杜光华将军纪念馆。
图片
杜光华烈士纪念碑。
图片
杜光华的侄子杜正贤(右一)向记者讲述大伯的故事。
本版图片由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梁洪源 摄
人物简介
杜光华,原名杜永海,1915年出生于阆中县凤仪乡(现阆中市天宫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2年入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部警卫(特务)连连长、特务营1连连长、特务团2团团长等职务。参加了名扬中外的平型关战役等重大战役、战斗。1945年率部挺进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四纵10师师长。1947年,在四保临江战役第三次保卫战中,亲临前线指挥战斗,英勇牺牲。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谯灵敏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在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里,每当国家危亡关头,都会涌现出一大批民族英雄,他们用生命谱写出不朽的精神史诗,激励后人“击鼓之时,则忘其身”。
1915年出生于阆中县凤仪乡(现阆中市天宫镇)的杜光华,就是这样的战斗英雄。他17岁参军,挖过地道,打过鬼子,经历过万里长征,参加过平型关战役,最终牺牲在解放战争的最前线。他是一位普通的军人,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烈士。
1勇于抗争的放牛娃
杜光华的故乡位于如今的阆中市天宫镇杨寺垭村,那是一个被绵延青山包围着的村庄。
初夏的一天,我们一行人驾车从阆中古城出发,向着将军故里前行。一路上青山相迎,绿水相送,景色怡人。约摸40分钟,车子在一处宽阔的院坝内停了下来。这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杜光华将军纪念馆。
杜光华将军纪念馆由将军广场、杜光华陈列室、党性教育室和杨寺垭村级活动阵地四部分组成,占地3000余平方米。广场中间是杜光华烈士纪念碑,广场的正前方是刻有入党誓词的特大型花岗岩石碑和杜光华将军塑像。
陈列室内,66岁的杜正贤正拿着一块抹布,轻轻擦拭着陈列于这里的一张张照片和一个个老物件。他是杜光华的亲侄子,自纪念馆建成以来,自发前来打扫是他每天的必修课。大伯的故事,他如数家珍。
杜光华出生于1915年,在家中排行老大,下面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那时,盘踞在阆中的四川军阀田颂尧为了争夺地盘,扩充实力,横征暴敛,加之地主豪绅的盘剥,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大伯幼年时,不但失去上学读书的机会,连生活也常常无着落。”杜正贤介绍,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大伯在本该读书的年纪却在家里放牛。15岁的杜光华因生活所迫,到一个木工坊当学徒。每天从早到晚拼命劳动,换来的却是冷眼、饥饿和打骂。这使他对四川军阀巧取豪夺和地主老财逞暴肆虐十分愤慨。
“我父亲是家里的老三,大伯的很多事,父亲都知道。”杜正贤介绍,10多岁时,大伯杜光华就表现出了倔强、果敢、坚毅的性格。1931年,川北的通江、南江、巴中、阆中一带农民运动蓬勃开展。杜光华受到当时革命形势的鼓舞,毅然决然地投入到当地抗捐税、打土豪、分田地的群众斗争中。1932年11月下旬,南部县升钟寺、保城庙数千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了震撼全川的“升保起义”,起义胜利后,诞生了川北第一支工农红军。参加起义的杜光华加入了这支红军队伍。
2从嘉陵江畔战斗到长白山
在杜光华陈列室里,有一本泛黄的相册。相册扉页,以工整的行书字体写着:赠给革命先烈——杜光华将军三弟杜永伦留念。落款时间为:1986年4月5日。这一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相册中提到的杜永伦,正是杜正贤的父亲。“大伯加入红军那一年才17岁,正是那一年,他与家里人失去了联系。”关于杜光华后来的经历,杜家人一无所知。“全家都以为他早就在战乱中牺牲了。”杜正贤回忆道,1986年的一天,父亲接到一个来自吉林省通化市党史研究部门的长途电话。“请问是杜光华将军的家人吗?”“杜光华?大哥不在已经50多年,怎么还有人问起他?”杜永伦既疑惑又激动。
在接下来半个小时的交流中,杜永伦听到了一段可歌可泣、壮怀激烈的革命故事,故事的主角正是全家苦苦寻找、日夜思念的人。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表示,杜光华将军是吉林省知名的战斗英雄。1933年,红四方面军入川不久,杜光华加入了红军主力部队,开始了他浴血奋战的戎马生涯,后来一直从嘉陵江畔战斗到巍巍长白山。1947年2月22日,在四保临江战役第三次保卫战中,他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在吉林省通化县(今通化市)英勇牺牲,遗体安葬于吉林省临江市,时年32岁。1947年8月6日,为纪念光荣牺牲的杜光华,吉林通化当地政府决定将新安村改名光华村。1948年1月,吉林通化当地政府将杜光华牺牲地命名为光华区(今光华镇),以表通化人民对杜光华的无限崇敬和缅怀之情。在吉林省临江市,还有以其名字命名的影院、学校。
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继续说道,杜光华的英雄事迹一直在通化传颂。通化市党史研究部门决定撰写杜光华传记,需要了解其一生完整的经历及家庭情况,经过艰难的调查寻找,才联系到了远在四川的杜光华的亲人。听罢对方的讲述,杜永伦早已泪流满面。谁也无法体会这些年来全家人的悲痛,一直在期盼奇迹发生,盼望大哥能安然无恙地回来。但是过了一年又一年,大哥依然杳无音信,一家人渐渐将期盼悄无声息地藏在心里,化作了浓浓的思念。如今过去了半个世纪,这通来自吉林的电话仿若一石激起千层浪,杜家人心中深藏数十年的疑问终于得到了回应,上下老小顿时泪如决堤,既有感激,也有对杜光华的钦佩和想念。
1986年4月,杜永伦父子第一次出远门,来到了杜光华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并赶在清明节之前来到了临江市,为他扫墓。离开时,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询问:“你们有什么要求吗?”杜永伦动情地说:“可不可以送我们一些照片,我们想将大哥的事迹说给后人听。”于是,当地政府将此次扫墓的经历制作成了一本相册赠予父子二人。
3冲锋在前的精神永放光芒
杜光华出身贫苦农民家庭,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名将军,“冲锋在前”的精神在他身上尤为闪亮。
最开始,杜光华是部队冲锋的打旗兵,每次冲锋他都举着红旗冲在最前面,多次与敌人拼刺刀。一上战场,他总是敢打敢拼,英勇顽强。后来,他成为一名机枪射手。由于他善学习进步快,作战机智勇敢,不久就被任命为红一团的通讯班长、排长、连长等职。1937年9月,他随队参加了名扬中外的平型关战役和次年9月20日的山东梁山歼灭战。1939年后,他很快被提任为营长、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等职务。1945年,杜光华率军挺进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四纵10师师长。1946年,他带领部队创造了南满(今辽东半岛地区)自卫战的辉煌战绩,受到毛主席、党中央的传令嘉奖,东北民主联军和辽东军区传令嘉奖。
冲锋在前是杜光华的战场姿态。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我军先后四次打退了国民党10万军队的大规模进犯,取得了四保临江战役的伟大胜利。在前两次战斗中,杜光华有力配合我军大部队,取得了第一次、第二次临江保卫战的胜利。1947年,在四保临江战役第三次保卫战中,不幸在前线指挥战斗时,被敌军的一枚迫击炮弹击中,壮烈殉难。2002年,时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迟浩田来到杜光华的墓地祭奠,亲自为其题字:“杜光华将军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杜光华牺牲时任东北民主联军四纵10师师长,并未被授予军衔,却因其不平凡的革命生涯,成为了后人心中的无衔将军。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英雄虽长眠,精神永不朽。2012年,阆中市民政局启动并完成了杜光华将军纪念馆的修建工作。建成后的纪念馆距杜光华少年时的住址步行只需约10分钟。也正是这一年,杜正贤将珍藏多年的相册、旧居照片等与大伯杜光华相关的物件全部捐出。每年“七一”前后,都有络绎不绝的学校及单位来到这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活动,杜正贤自发充当讲解员,向大家讲述大伯杜光华的故事。“大伯是我们全家的骄傲,他的故事应该让更多人知道。”杜正贤说。
置身青山环抱的杜光华将军纪念馆,我们缅怀英烈敬忠魂,抚今追昔思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