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接种、补种全攻略!附乙肝两对半对照表,建议收藏

WHO提出全球在“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即CHB(慢性乙型肝炎)新发感染率要减少90%,病死率减少65%,诊断率达到90%,治愈率达到80%。
那我们如何预防乙肝,如何进行检测?怎样的治疗算规范治疗呢?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其临床表现有恶心、食欲不振、厌油腻、发烧、上腹部不适、全身乏力等,严重者有肝区疼痛、黄疸、肝功能损害,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甚至发生肝癌。
乙肝病毒(HBV)如何危害人类?
(一)乙型肝炎的传染源:
急、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乙肝主要传染源。
根据国际组织推算,2016年我国一般人群HBsAg流行率为6.1%,慢性HBV感染者为8600万例,为中等流行区。
哦!好庞大的数字!
(二)乙肝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HBsAg阳性的妈妈经胎盘传给胎儿)、血源传播(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如注射行为)、性接触传播,都是乙肝的传播途径。
(1)母婴传播:我国以母婴传播为主,占新发感染的40%—50%,多发生在围生期,通过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或)体液传给胎儿。
(2)血液传播:输注未经严格筛查和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进行不规范的有创操作,如:去不规范的医疗机构、口腔诊所、医美机构就医、整容,药物依赖、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注射药品、毒品等;日常生活可能造成血液传播的隐匿行为,如:共用剃须刀,牙具等。
(3)性接触传播:不安全性行为(无防护、不洁性接触,多个性伙伴等)
乙肝病毒通过以上途径进入人体,使人患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切断这些传播途径,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三)HBV不经过这些途径传染!
门诊中不时有朋友咨询,办公室有同事查出乙肝了,我接触他的电脑,桌子等物品会被传染吗?
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共用办公用具、共同用餐、打喷嚏、咳嗽、握手、拥抱等日常生中的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
对于HBsAg阳性的母亲,已做母婴阻断等必要干预措施的情况下可以母乳喂养。
未有证据表明蚊虫叮咬可以传播HBV。
图片
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为什么说感染乙肝后很难治愈?
很多人不能理解,现代医学如此发达,小小乙肝为何难治?
(一)HBV病原学
HBV属嗜肝性DNA病毒科,其基因组为部分双链环状DNA,编码HBsAg、HBcAg、HBeAg、病毒聚合酶和HBx蛋白。
HBV通过肝细胞膜上的钠离子-牛磺胆酸-协同转运蛋白作为受体进入肝细胞。在细胞核内修复正链DNA形成cccDNA,cccDNA难以被彻底清除,是导致慢性感染的重要机制之一。
HBV自然感染史:HBV自然感染后慢性化与年龄有关,新生儿及1岁以下婴幼儿的慢性化风险为90%,而成人HBV感染慢性化风险<5%。
慢性HBV感染一般划分为4个时期,即免疫耐受期(HBeAg阳性)、免疫清除期(HBeAg阳性)、免疫控制期(HBeAg阴性)、再活动期(HBeAg阴性)。但是,因个体差异、抗病毒治疗的规范程度,四个时期的过程时间长短不一。就目前的技术指标,尚难以对所有的感染者进行明确分期,而且并非所有的HBV感染者都会序贯出现这四个期,慢性HBV感染的自然史分期名称与临床诊断名称、CHB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并不完全一致,这也是难治愈的原因之一。
(二)发病机理:
慢性HBV感染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
HBV不直接破坏肝细胞,病毒引起的免疫应答是导致肝细胞损伤及炎症坏死的主要机制,而炎症坏死持续反复出现使得慢性HBV感染者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重要因素。
也就是说,慢性HBV感染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感染→免疫应答→反复肝细胞损伤及炎症坏死→肝硬化/肝癌
图片
乙肝三部曲
在慢性HBV感染过程中,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均奋起清除病毒,但是,HBV利用自身HBeAgHBx等多种蛋白成分,干扰、抑制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得机体直接清除病毒免疫能力下降和功能衰竭,导致清除病毒不利和使HBV感染者发生免疫耐受。
(三)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目前尚无药物可以完全治愈乙肝。对于急性乙型肝炎病例,没有特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慢性乙型肝炎病例需要进行长期的抗病毒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使肝损伤最小化
究其原因,HBV是一个高变异的病毒,在反转录复制过程中发生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变异。它可以在慢性持续性感染过程中发生自然变异,也可因抗病毒药物治疗诱导病毒变异,均可导致对抗病毒药物敏感性下降而耐药,使抗病毒药物失效。
此外,HBV在细胞核内形成的cccDNA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可长期存在肝细胞内并以此模板复制子代,药物很难根除。由此可见,治愈乙型肝炎的难度极大。
听说肝癌与慢性乙型肝炎有关系,
是这样吗?
现在可以肯定,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的重要相关因素。在世界范围内,55%的肝癌由HBV感染导致,在HBV中、高流行区,89%的原发性肝细胞癌可归因于HBV感染。慢性HBV感染人群肝癌发病率约为10%~25%,是未感染人群发病率的15—20倍。
我国是乙肝大国,也是肝癌大国。我国人口基数大,HBV感染基数也大,从我国肝癌的患者检测中约85%的肝癌患者携带HBV感染标志,也证实HBV感染与肝癌之间的关系。
我国肝癌疾病有以下三个特点:
我国是“肝癌大国”。据WHO发表的《全球癌症报告2014》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占全球人口的1/5,但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超过全球的一半,全球有60%的新发和死亡肝癌患者在中国。
我国肝癌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2018年中国癌症报告显示,肝癌是我国15—44年龄段男性最常见的癌症。
③研究显示,目前中国有 700 万肝硬化患者,每年新发肝癌患者46万例,其中77%的肝硬化和84%的肝癌新发病例与乙肝感染有关,各类乙肝患者年平均门诊3.74 次、住院1.51次;年均直接、间接和无形费用分别为30135.30 元、6253.80 元和44729.90 元,合计为81119.00 元;乙肝经济负担高低与疾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经济欠发达地区,乙肝疾病负担更为严重。
此外,HBV可以整合到宿主肝细胞基因组中。HBV整合被认为与HBsAg持续表达和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另据有关研究:发现HBx蛋白与肝癌细胞呈现较强恶性表型,并且与肝癌耐药行为有关。
因尚无有效抗病毒药物,慢性乙肝长期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变性、突变、发生肝硬化,最终导致肝癌的发生。
乙肝两对半检测报告
你会看么?
门诊上常常有人拿着乙肝两对半报告来咨询。问:刚做的检查,我有问题吗?或者我需要打乙肝疫苗吗?
图片
乙肝两对半怎么看?
图片
乙肝两对半怎么看?
抗—HBs阳性、弱阳性、阴性结果,或者是多少数值,该如何判断?
WHO乙肝疫苗立场文件中认为,抗-HBs 滴度>10mIU/ml可作为保护性标志。但是,抗体滴度会随着时间下降,对于一般人群达到这个值可以不接种乙肝疫苗,如果发现低于这个值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正常应答:乙肝抗体滴度>100mIU/ml,证明获得了保护性抗体
低应答:乙肝抗体滴度10mIU/ml—100mIU/ml之间,为弱阳性
无应答:乙肝抗体滴度<10mIU/ml,为阴性
低应答和无应答人群都有感染的风险,尤其是高风险人群。
我国乙肝防控免疫策略
鉴于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可以完全治愈乙肝,根据WHO的乙型肝炎疫苗立场文件,我国将乙肝的防控重点放在乙肝的预防上即接种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方法。乙肝疫苗是WHO认定的第一支预防肝癌的疫苗。
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免费接种以保护儿童免遭乙肝病毒侵害,健康成长。
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是:
(1)新生儿接种程序为0、1、6。即在宝宝出生24小时内即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1月龄接种第2针、6月龄接种第3针。
接种途径: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接种剂量:根据2022年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提示,无论产妇HBsAg阳性或阴性,新生儿均接种10u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HBsAg阳性妈妈的宝宝接种要点:
HBsAg阳性或不详妈妈所生的宝宝出生12小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同时在不同(肢体部位)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10ug重组酵母);其所生的低体重儿(体重<2000g)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1 针乙肝疫苗,满月后按0、1、6月程序接种3针;危重症新生儿,如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1500g)、严重出生缺陷、重度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1 针乙肝疫苗。
特殊健康状况儿童如正在发烧、有先天性疾病、多器官损伤、神经、血液系统疾病的宝宝,经评估在病情稳定下可以及时补种乙肝疫苗。
(2)其他人群乙肝疫苗免疫程序:
其他未免疫、特殊健康等高危人群接种3剂,第0、1、6月各接种1剂。
①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10μg疫苗适用于乙肝易感者;20μg疫苗适用于≥16岁以上乙肝易感者。
②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10μg疫苗适用于16岁以下乙肝易感者;20μg疫苗适用于≥16岁以上乙肝易感者;60ug疫苗适用于16周岁及以上人群,特别是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免疫功能低下、免疫无应答的人群。
③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一般易感者接种10μg/剂次或20μg/剂次。
乙肝疫苗适用于未接种未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或接种史不详者,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接触血液及血液制品人员、幼托机构工作人员、接受输血治疗患者、集体住宿的大学生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易发生外伤人群、性工作者、吸毒人群、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婴儿出生体重不足2000克宝宝、慢性肾功能衰竭做血液透析者和器官移植患者、HIV阳性和其他免疫受损个体,无免疫的游客以及怀孕和哺乳期妇女都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友情提醒:高风险人群接种第3剂乙肝疫苗1至2个月后可以进行HBsAg和抗-HBs检测,若发现HBsAg阴性、抗-HBs<10mIU/ml,按照0、1、6月免疫程序再接种3剂乙肝疫苗(可换用不同厂家、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乙肝疫苗)或可接种1剂60μg乙肝疫苗(若接种1剂后,经采血确认其抗体水平仍未达到阳转者可考虑接种第2剂)。
图片
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是进口好还是国产好?
门诊常常有家长或成年接种者咨询,乙肝疫苗进口的好还是国产的好?
从疫苗的免疫成功率和不良反应而言,均没有明显差别。其免疫程序均为:0、1、6个月龄各接种1剂次,95%的人均能产生乙肝的保护性抗体,且抗体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无论是进口乙肝疫苗还是国产乙肝疫苗,均会产生一般性的不良反应。如接种部位可出现红肿、硬结、疼痛、有的患者还会伴有低热,倦怠、乏力、头痛等等不适反应,但是,通常在1-3天左右会自行消失,不需做特殊处理。
下图列出了各品种乙肝疫苗的优势区别,大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使用。
图片
不同种类乙肝疫苗
我国是乙肝感染大国,是肝癌大国,也是乙肝疫苗生产大国。为如期实现WHO提出的消灭病毒性肝炎的目标,每个人应清楚HBV的传播途径,主动切断传播途径,建立乙肝筛查和预防意识,全程接种、加强接种乙肝疫苗,让自己获得保护。
慢性乙肝难治愈,如不经干预,发展到肝硬化、肝癌凶险恶果,只有尽早接种乙肝疫苗,才能有效的预防病毒感染,癌症的发生,保护自身安全。
对乙肝患者,我们更不应该歧视,消除乙肝,需要所有人的努力。让我们联手对抗乙肝!
参考资料:
1、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
2、华北制药金坛生物《常见乙肝疫苗接种问题》
3、康泰生物《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产品医学手册》
4、中国肝癌一级预防专家共识(2018)
5、转HBx基因肝癌细胞增殖与抗凋亡特性研究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2000.21
6、乙肝疫苗 WHO立场文件(2017年7月更新)
7、江苏省疫苗接种方案(2021年版)
内容来源于公众号疫苗科普基地,作者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