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天过海:1971年基辛格的“秘密访华”,究竟有多“神秘”?

100岁的“国际政治活化石”,亨利·基辛格又来访问中国了。
这.....就从百岁基辛格仍在不远万里地奔忙来看,拜登果然还是个孩子!
图片
近日,佩洛西接受MSNBC采访时说,拜登“比我年轻了两岁多,所以对我而言,他还只是个孩子”
咱们中方为基辛格他老人家举办的午宴上,还特意准备了一个大寿桃。最大的寿桃周围有9个小寿桃,打开大寿桃,里面又有90个小寿桃,加一起正好是100个寿桃,象征着基辛格百岁大寿。
图片
还有仙鹤这样祝福健康长寿的吉祥元素。
图片
那么,再对比前段时间刚来过北京的布林肯和耶伦这两名美国现任高官的接待水准,显然一切尽在不言中。
当然,如果说基辛格是美国的亲华派,那还是夸张了,称其为“知华人士”,应该比较贴切。
毕竟,在那段岁月中,正是基辛格等人帮助开启的中美政府间的直接交往,并成功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图片
基辛格还曾带着他的第二任妻子,身高1.93米的南希见过毛主席。感兴趣的,可以搜搜照片
接着,咱们把时间推到半个多世纪前。
从1960年代开始,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因为各种原因,似乎已经在渐渐走向死局。一些边境地区甚至还出现了兵戎相见的局面。在那个阶段,苏联对我们军事和国家安全方面的威胁极大。
面对压境北方边界的苏联钢铁洪流,当年的中国政府认为,为了避免被冷战的“两霸”夹击,有必要“争取一霸”。
图片
显然,这样的大事情,孤掌难鸣。
其实,美国那边,也在羞羞答答地不断发出“暗示”,表达想和中国建立联系的愿望。
这时候的美国,越战泥潭叠加石油危机,高通胀以及一堆国内矛盾,面对咄咄逼人的苏联,很缺乏安全感。
1968年,在竞选总统的演讲中,尼克松就说过——我们不可能永远和中共隔离....就我们必须经常寻求机会与它谈判,这如同与苏联谈判一样。
1970 年 10 月,当尼克松看到美国记者斯诺与毛泽东在国庆期间一起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的照片后,他对着《时代》杂志的记者说了这样一段话:
如果我在死之前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
如果我去不了,我要我的孩子们去。
尼克松的话,是认真的。
图片
同年10月26日,联合国成立 25 周年大会上,尼克松在正式演讲中,第一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词。
要知道,在此之前,所有的美国官方措辞,全都用的是“共产党中国”。
作为现场嘉宾,罗马尼亚最高领导人齐奥塞斯库总统,很快就心领神会,并按照白宫方面的嘱托,秘密运作起来。
图片
尼克松夫妇在白宫热情招待齐奥塞斯库夫妇,老齐夫妇结局很惨,1989东欧剧变中被草草枪决在一处公厕的墙根下
而另外一个帮忙“捎话”的中间人,则为时任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
以上这二位,都属于“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同时跟美国关系也不错。
与此同时,从 1969 年到 1971 年,美国政府主动部分放宽了对中美两国贸易的限制,并开始推进两国的民间文化、体育交往。
这就有了1971年3月-4月的中美“乒乓球外交”。
图片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受邀访华,美国运动员格伦·科恩挥着手从中国海关入境
然而,即便中美双方都做出了“破冰”的姿态,在当年的国际社会普遍看来,对于两个积怨已久,并断交了 22 年的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大国,要想真正实现“破冰”,应该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更何况,这也是正逢实力巅峰的苏联所无法接受的,一旦步子迈的太大太明显,激怒了苏联,很容易招惹到大麻烦。
毕竟,在明面上,即便1968年和1969年,中苏两个手握核武器的大国,曾经短兵相接、真刀真枪地干过仗,两国关系早已经降至了冰点,但官方语境中却并没有互相宣战,更从未断交过,仍旧保留着大使级的外交关系,中苏两国外交人员常驻北京和莫斯科,继续互称互称“达瓦里希”(同志)。
因此,如何巧妙且隐秘地实现中美官方的交往,极具考验性。
正如前面说的那样,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和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曾经出过不少力。
执行具体任务的,则为总统最信任的心腹,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
图片
1971年7月8日,在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为基辛格博士举行的欢迎晚宴上,这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突然捂着肚子,表情痛苦。
此时,南亚地区正流行一种急性疟疾,基辛格远道而来水土不服,确实属于易感人群。
叶海亚总统很关切的陪着基辛格离开了宴会厅。
图片
叶海亚总统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随后,叶海亚的助理宣布:基辛格博士由于天气太热,身体稍有不适,已经被总统安排去伊斯兰堡北部他的私人别墅进行为期两天的休养。
按照美国官方公布的行程安排,基辛格这次先到访的是越南西贡,然后是泰国曼谷、印度新德里,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属于其最后一站。
当晚9点,媒体们拍到基辛格的车队驶向了伊斯兰堡北部的总统私人别墅。
然而,基辛格并没有身在其中,他和随行人员正在整理物品,准备出发下一站——中国北京。
尽管这时候的中国,大街小巷上,还贴着打倒美帝国主义的标语。
图片
咱们再看中国这边的准备。
早在6 月初的时候,钓鱼台国宾馆就选了一批出身正,业务熟练的服务人员,让他们全都住了进来,并且规定:所有参与接待的人员,一个月不准回家,不得和外界交流通信。
位置相对偏僻,便于保密和警卫工作的钓鱼台国宾馆的5 号楼也被重新布置。
图片
钓鱼台国宾馆 5 号楼
整个准备过程中,相关的服务人员,甚至包括一些外交系统的接待人员都也不知道,这次要接待的“美国高级官员”,究竟会是谁。
而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国宾接待处副处长的唐龙彬是最先得知秘密访问具体安排的那批人。
在7月8日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为基辛格举行欢迎晚宴的时候,唐龙彬和王海容(礼宾司副司长)、唐闻生(翻译)一起,已经恭候在了伊斯兰堡的宾馆内。
晚9时许,正当媒体们拍到基辛格车队离开总统官邸时,叶海亚正在和唐龙彬一行最终确认基辛格赴北京的路线。
1971年7月9日的凌晨4点,天还未亮,一名戴着大檐帽和墨镜的男子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国家宾馆低调出发,乘坐巴基斯坦的军用车来到停机坪上,下车后迅速坐上了一架基斯坦民航的波音707飞机....并于当天中午抵达了北京南苑机场。
图片
基辛格的行程也正好48小时,然后返回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假装通过总统别墅的两天休整,身体已经完全康复。
据基辛格后来回忆说,当年的秘密访华计划只有白宫少数人参与,连时任国务卿罗杰斯都一无所知。
毕竟,如果访华失败,尼克松面对的,将是一起无法预测的政治灾难,甚至会给美国带来一场国际灾难。
图片
后来做国务卿时的基辛格
当年,基辛格的绝密行程,内部代号叫做“波罗一号”。
它旨在表达,此行就像700多年前探险家马可·波罗造访遥远神秘的东方一样,充满着不可预知的困难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