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节气为什么要“藏”好?做好三调两防一喝,消暑又祛病

图片
7月23日是大暑节气、中伏第3天,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
图片
伏藏避暑
俗话说:热在三伏,伏就是“伏藏”的意思,大暑处于中伏,正值酷热之时,根据物极必反原理,开始伏藏秋意,大暑之后就是立秋。
伏藏也叫夏藏,大暑是夏季暑热、暑湿最盛时节,此时应当避其锋芒,尽量减少外出,伏藏在家,以避暑气。
图片
防暑祛湿
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一个“煮”字形象地说明了大暑的天气特点——湿热交蒸,此时养生重点就是“防暑、祛湿”。
防暑
都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大暑节气,由于天气炎热,容易出现暑气伤人。
图片
根据暑气伤人的程度,分成冒暑、伤暑、中暑、热射病(严重中暑)几个等级。
1.冒暑是指暑气进入体表,导致头昏、发烧,表现为风热感冒。
2.伤暑是指暑气进入人体,引发腹痛、腹泻,表现为肠胃感冒。
3.暑气伤害程度进一步加深,形成中暑。中暑通常有出汗、气喘、心速加快、眩晕等征兆,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所以要特别警惕。
图片
4.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极端高温会导致皮肤灼烧、呼吸急促,死亡率比较高。
祛湿
暑不离湿,大暑节气还要小心湿气伤人。
大暑处在中伏时期,高温湿热,被人们称为“桑拿天”,身上的衣服总是潮湿,或者肠胃消化不良、身上起湿疹,这些感觉都来自湿气。
大暑的湿气来自哪里?根据《逸周书》记载:
图片
1.土润溽暑。溽暑,指潮湿而闷热。此时,大地被炙烤,地面水汽向上蒸腾,湿气严重。
2.大雨时行。这个时节会经常下雷雨、大雨,空气湿度非常大。
图片
所以,人们在防暑同时还要做好祛湿。
三调一喝,长夏安康
1.调节情绪
大暑时节,高温让人产生“情绪中暑”,出现心烦、乏力、急躁状态,因此,要做好心情管理,或者培养钓鱼、书画等兴趣爱好,让自己平静下来,调养身心。
图片
2.调节生活习惯
大暑时节,要养成防暑的好习惯:
伏藏,不要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尤其避开正午日照强烈时间;
勤换衣服,避免出汗后衣服湿透,导致着凉感冒;
室内做好通风,保持室内空气干燥;
避免空调温度太低,直吹空调伤害身体等。
图片
3.传统运动调养
大暑天气炎热,不适于户外运动及室内剧烈运动,适合采取舒缓的传统运动养生,比如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等,不仅强身健体,还能疏通经络,畅通气血,从内部调整身体,健康度过夏天。
图片
图片
4.喝羊汤
北方地区有“喝暑羊”的习俗,一碗滚烫的羊汤,不仅起到滋补的作用,还能够温补发汗、祛湿除寒,通透身体,舒畅无比。
图片
除了喝暑羊,还有晒伏姜、喝伏茶、吃凤梨、吃仙草等习俗。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