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谈民营经济丨湖南工商大学杨水根:紧跟数字时代步伐 湖南民营企业将迎来广阔舞台

红网时刻新闻见习记者 谭苏昕 长沙报道
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后,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学者关注哪些方面?提出哪些建议?如何在湖南落地?对此,红网记者采访到湖南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党委书记杨水根教授。
图片
湖南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党委书记杨水根教授。
“我充分相信,民营经济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和光明前景。”杨水根说,此次中央高规格出台政策,首次将民营经济定位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给予了民营经济很高的地位。
如何看待对民营经济的新定位?对于这两“高”,杨水根认为《意见》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既给当前民营企业的关切提供了指引,也为中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制度性基础,对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策保障,因此意义十分重大。
在杨水根看来,“民营经济31条”的内容涵盖了发展环境、法治保障、社会氛围等方方面面。而从高质量发展的总基调来看,民营经济如何跟上数字时代步伐是他很感兴趣的话题。
“一方面,需要科技创新培育增长新动能,《意见》中第十六、十七条关于鼓励民营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数字化改造等举措就是有力尝试。”他介绍,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强大的合作创新平台,不仅有助于民营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也有利于降低民营成本、提升产业链韧性。
“另一方面,还需要政府政策支持和良性营商环境加持,建立更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杨水根说,《意见》中第八条“完善支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第二条“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对于建立健全民营经济有序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改善以往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难、发展慢的问题。
杨水根认为,《意见》以问题为导向,直击民企核心关切,不少新举措新提法都十分鼓舞人心。民营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良性协同。在他看来,如何营造更好的舆论环境,对于调动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创新也具有重要意义。
湖南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杨水根建议“三个给”——给舞台,给支持,给保障。
具体来说,“给舞台”主要是给予更多的发展机会,进一步破除相关领域的垄断、政策限制性条款,激活民间投资热情;“给支持”主要围绕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和基础设施给予更多引导和支持力度;“给保障”主要是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全方位支持湖南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